东南茜草 :茜草属下的多年生草质藤本

更新时间:2024-09-20 22:03

东南茜草(学名:Rubia argyi),是多年生草质藤本,是茜草属下的一个种。产陕西省南部(秦岭南坡)、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北部)、台湾省河南省(商城、嵩县)、湖北(房县)、湖南省广东省(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四川省东部和东北部。常生林缘、灌丛或村边园篱等处。分布于日本朝鲜。用于吐血,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枝均有4直棱,或4狭翅,棱上有倒生钩状皮刺,无毛。叶4片轮生,茎生的偶有6片轮生,通常一对较大,另一对较小,叶片纸质,心形至阔卵状心形,有时近圆心形,长约0.1-5厘米或过之,宽约1-4.5厘米或过之,顶端短尖或骤尖,基部心形,极少近浑圆,边缘和叶背面的基出脉上通常有短皮刺,两面粗糙,或兼有柔毛;基出脉通常5-7条,在上面凹陷,在下面多少凸起;叶柄长通常0.5-5厘米,有时可达9厘米,有直棱,棱上生许多皮刺。

聚伞花序分枝成圆锥花序式,顶生和小枝上部腋生,有时结成顶生、带叶的大型圆锥花序,花序梗和总轴均有4直棱,棱上通常有小皮刺,多少被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苞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约1.5-3毫米;花梗稍粗壮,长约1-2.5毫米,近无毛或稍被硬毛;萼管近球形,干时黑色;花冠白色,干时变黑,质地稍厚,冠管长约0.5-0.7毫米,裂片(4-)5,伸展(非反折,Deb 的记载失实),卵形至披针形,长约1.3-1.4毫米,外面稍被毛或近无毛,里面通常有许多微小乳突;雄蕊5,花丝短,带状,花药通常微露出冠管口外;花柱粗短,2裂,柱头2,头状。

浆果近球形(1心皮发育),径约5-7毫米,有时臀状(2心皮均发育),宽达9毫米,成熟时黑色。

生长环境

东南茜草常生林缘、灌丛或村边园篱等处。

分布范围

产于陕西省南部(秦岭南坡)、江苏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北部)、台湾省河南省(商城、嵩县)、湖北(房县)、湖南省广东省(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四川省东部和东北部。分布于日本朝鲜

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然后作,等待播种。

播种

茜草用种子繁殖,也可插繁殖。播种期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清明节前后,秋播在封冻之前。

种子繁殖:播前先在整好的畦面上开成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浇水,保,以利出苗。行距为30厘米。每亩播种量3公斤。茜草出苗后,应加强田间管理,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移栽时,将茜草苗按行株距50×30厘米定植在整好的畦面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扦插繁殖:选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节剪成插条。按行株距10×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上露1节。浇水、保墒、遮荫,以利成活。培育1年即可移栽。

田间管理

茜草齐苗后,注意中耕除草。干旱天气及时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其攀援。花蕾现后,除留种株植外应摘除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

病虫害防治

茜草根腐病可于发病初期用1:1:120波尔多液防治,或用多菌灵防治。白粉病用粉锈宁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可用蚜螨净防治。

收获与加工

茜草一般于移栽后2—3年的秋季,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挖。先将地上茎藤割去,再刨出地下根,去净泥土,晒干即可入要出售。亩产量150公斤。

本种提示

本种的叶片的基本形状是心形,但有时为卵状心形或近圆形,间有肾形。这种形状上的变异有时可在同一张标本上看到(如 Cheo et Wilson 174)。R. chekiangensis Deb. 是叶子肾形的类型,应是本种的异名。

药理作用

东南茜草的根及根状茎: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