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坊城乡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2

东坊城乡,位于浑源县境中部,距县府1.5公里。有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高粱。

东坊城乡,隶属于浑源县,地处浑源县西部,东与永安镇、大磁窑镇接壤,南与青磁窑镇官儿乡相连,西与裴村乡比邻,北接下韩村乡、西留村乡,行政区域面积119.6平方千米。

1949年,分属浑源县第三区、第四区;1984年9月,东坊城公社改东坊城乡;2002年11月,荆庄乡并入东坊城乡。截至2018年末,东坊城乡户籍人口为26565人。截至2020年6月,东坊城乡辖11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东坊城村。

2011年,东坊城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021元。2018年,东坊城乡有工业企业35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3个。

历史沿革

1949年,分属浑源县第三区、第四区。

1958年,属荆庄公社。

1961年,属东坊城公社。

1984年9月,东坊城公社改东坊城乡。

2002年11月,荆庄乡并入东坊城乡。

浑源县辖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建东坊城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5公里。面积91.3平方公里,人口1.5万。通公路。辖车坊城、郝家寨、郭家庄镇、仁和号、水磨、唐家庄、落子洼、常柴岭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高粱。国家重点文物悬空寺坐落于此。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在此制造了唐家庄惨案。

1949年10月12日,浑源县城解放后,东坊城由中共浑源县第三区委管辖。1968年1月30日成立东坊城公社革委会。1971年5月,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通过选举,恢复东坊城公社党委。1981年5月,撤销东坊城公社革委会,恢复东坊城公社管委会。1984年8月,东坊城公社改为东坊城乡,建立了中共浑源县东坊城乡委员会,下辖8个行政村。2000年底,乡镇撤并,东坊城乡与荆庄乡合并为东坊城乡人民政府,下辖17个行政村。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东坊城乡辖17个行政村:东坊城、郝家寨、郭家庄镇、水磨瞳、仁和号、落子洼、常柴岭、李峪、荆家庄乡、长条、东尾毛、晋家庄、大西沟、水圪坨、长城沟、门庆沟、龙王堂。

截至2020年6月,东坊城乡辖11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东坊城村。

地理环境

境内山、川、坡兼备,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全乡现有机井125眼)。近年来,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持帮助下,川下各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基本实现了机、电、井、渠、路、树的综合配套。乡域内交通网线纵横贯通,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朔蔚线、东大线穿境而过。山地面积较大,约占总面积的51.8%,地下资源匮乏,仅有矿产资源铁、盐、花岗石等,但由于储量小、品位低,开发潜力不大。东坊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云寺杨家将古战场、李峪庙坡青铜器以及自然风光秀丽的龙山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待今后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位置境域

东坊城乡地处浑源县西部

地形地貌

东坊城乡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山地、平原、丘陵。境内最高点位于恒山,海拔2267米;最低点位于落子洼村,海拔1050米。

自然资源

东坊城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花岗石、煤、铁矿等。其中花岗石储量1000吨,可采储量2万立方米,地质储量1500吨。耕地面积52000亩。

水文

东坊城乡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唐子沟、败杨峪、李峪沟、西域沟、神堂峪村5条。河流总长度50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浑河,从东至西流经境内水培坨等村,长约10千米。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东坊城乡总人口26883人。总人口中,男性13592人,占50.6%;女性13291人,占49.4%;14岁以下6265人,占23.3%;15—64岁16934人,占62.9%;65岁以上3684,占13.7%。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1‰,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5.96人。

东坊城乡2010年底在册总人口26786人,其中郭家庄村2101人;水磨疃村4895人;东坊城村2453人;郝家寨村3014人;仁和号村528人;落子洼村275人;常柴岭村283人;李峪村3196人;荆庄村4038人;长条村776人;东尾毛村2615人;晋家庄村1675人;长城沟村78人;水圪坨村95人;大西沟村332人;门庆沟村227人;龙王堂村205人。

2017年末,东坊城乡常住人口为21227人。

截至2018年末,东坊城乡户籍人口为26565人。

经济

近年来,按照“十一五”制定的奋斗目标,全乡各村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和利用地处城郊、水利条件好的优势,在保证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产业发展有特色、优势项目上规模、特色产品创品牌”为主线,狠抓了五大基地建设。一是以东坊城、郝家寨、郭家庄、仁和号为主的3000亩精细蔬菜种植基地;二是以李峪、荆庄、落子洼、长条、晋家庄为主的5000亩优质果林基地;三是以东尾毛、水磨疃为主的2500亩万寿菊种植基地;四是以龙山五村为主的10000亩正北芪标准化种植基地;五是以龙山五村、荆庄、水磨疃、常柴岭、龙山移民新村为主的20000只黄芪羊养殖基地。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乡村两级多措并举,积极实施项目攻坚战略,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通过项目建设推进了全乡经济的大跨越、大发展。(1)投资100万元,在荆庄村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共铺设主管道5625米,支管道20840米,安装给水栓365个,建闸阀井9个,渗水井64个,埋设地埋线3.5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2)投资356万元,在水磨疃、郭家庄、仁和号村实施了补充耕地项目,新打机井6眼并配套,安装变压器6台,架设高压线路4600米,低压线路1107米,铺设管灌12338米,开挖沟渠14162米,新修田间路8830米,植树9273株,新增灌溉面积2377.5亩;(3)投资30万元,在李峪、长条村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新打机井3眼,新增灌溉面积600亩;(4)投资100万元,实施了郝家寨村人畜吃水网管改造工程,铺设主管道7950米,支管道2700米,新装变频一套,解决全村3050人的吃水困难问题;(5)投资384万元,解决了水磨疃、荆庄、晋家庄、仁和号四个村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6)争取扶贫资金150万元,在李峪、东尾毛、荆庄村实施整村推进,新打机井6眼,安装变压器3台,铺设管灌6500米,彻底解决了南边坡1500多亩经济林的浇水问题;(7)争取以工代赈资金193万元,在李峪、水磨疃、仁和号、东尾毛村新打机井4眼,安装变压器3台,进行土地治理2000亩;(8)投资375万元,完成李峪村至寺洼15公里旅游专线硬化工程;(9)投资850万元,完成了占地120亩,羊舍面积19040平方米,入住农户175户,养殖优质山羊、绵羊15000只的大型健康养殖园区;(10)在县政府财政贴息贷款的基础上,投资900万元在东坊城村西新建高效日光节能温室150栋,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温室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

与此同时,乡村两级把农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投资190万元,实施了东尾毛、东坊城、郝家寨、荆庄、李峪、仁和号、常柴岭、晋家庄八个村380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投资10万元为水磨疃、长条、郝家寨、郭家庄、仁和号等五村新建了农家书屋,为李峪、郭家庄、水磨疃三个村文化广场配套了体育健身器材。我们在全面推进农村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全乡有25645人参加了合作医疗,有393人纳入五保供养,有86名优抚对象得到定期补助,全乡特困户救助工作公平有序,群众对此比较满意,在社会稳定方面,民政和社会保障工作真正起到了云台的作用。

第一产业

东坊城乡地处县城西部,大辽河南岸,距县城1.5公里。国土面积119.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016亩,其中水浇地32160亩,是一个以种植玉米、蔬菜、万寿菊、果林、黄芪、油料、小杂粮等为主的纯农业大乡。全乡辖17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总户数7104户,农业人口26786人,劳动力13235人。

2011年,东坊城乡完成农业总产值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5%。

东坊城乡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9万吨,其中玉米1.7万吨,谷子20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775亩,产量2240吨,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青椒条条豆、茄子、甘蓝等。

东坊城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5100头,年末存栏4970头;羊饲养量21470只,年末存栏16750只;牛饲养量3330头,年末存栏3049头;家禽饲养量39875羽,上市家禽31691羽。2011年,生产肉类1879吨;畜牧业总产值4500万元。

截至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森林面积49000亩,有林地面积13000亩,林木覆盖率11.3%。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1174亩,产量312吨,主要品种有杏、桃、苹果等。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20台(辆)。

第二产业

2011年,东坊城乡工业总产值达到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6.5%。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294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第三产业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商业网点52个,职工260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20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1.4%。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15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3所,在校生1406人,专任教师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923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各类科技人才46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41人,经营管理人才37人,技能人才48人,农村实用人才37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7个,农家书屋18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9人。2011年末,有广播喇叭20只,入户率50%,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80%,有线电视用户12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7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2张。专业卫生人员43名,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8人次,出院病人288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6万人,参合率97.6%。

社会保障

2011年,东坊城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11户,人数3455人,支出366万元,比上年增长9.9%,月人均85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04人,支出57万元,比上年增长8.8%;农村医疗救助390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828人次,共支出22.9万元,比上年增长1.8%;农村临时救助120人次支出1.7万元,比上年增长2.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6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东坊城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50千米,投递点2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4000份、期刊45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3个,固定电话用户32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9%;移动电话用户1056户。

交通

东坊城乡境内有303省道经过。

文化

地名由来

东坊城乡因乡人民政府驻东坊城村而得名。

十七大精神到农家

冬闲时节人不闲。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倾听农民心声,共话来年发展,在浑源县东坊城乡,由乡党员干部组成的12个十七大精神骨干宣讲团正在农村为各支部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民进行着深入浅出的宣讲。

东坊城乡地处浑源县城乡结合部,交通方便,蔬菜种植、万寿菊种植使广大农民尝到了调产带来的甜头。为使广大农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大棚种植和特色产业,该乡党委、政府抓住冬季农闲的有利时机,采取乡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齐上阵的形式,全面展开对广大农民的培训教育。东坊城、郝家寨、东尾毛等村,按照乡党委的统一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安排。为使各村的广大党员和农民充分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乡的发展规划,也为了更好地倾听广大农民对乡村两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宣讲团既采取集中辅导、个人自学和共同讨论的方法,又利用已开通的远程电教形式进行授课,同时还集中播放十七大相关专题片和农村新技术专题片。乡干部和各村农民开展面对面交流,共同协商关系各村的发展大事,集中了民智,体察了民情,了解了民意。

该乡党委书记张风年告诉记者,为使宣讲活动有声有色,他们还在各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开展文艺演出等活动,扩大宣传效果,使全乡农民齐力协力、鼓足劲头奔小康。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6-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