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更新时间:2023-09-22 18:19

《东晋门阀政治》是田余庆创作的历史类著作,首次出版于1989年1月,此后多次修订重印,现常见的版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梳理了从晋朝晚年到东晋结束这段时期,中原地区南方的门阀士族和东晋皇室共同执政,共同主宰政治格局的情况。全书围绕着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展开。《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古史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剖析,不仅将门阀士族政治放在宏观的大历史背景下,还对门阀的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微观考证,勾勒出杰出政治人物在政治场域内的活动左右政治格局走向的图景,这一视角对于后世学者治学颇有示范作用。

内容简介

《东晋门阀政治》一书梳理了从晋朝晚年到东晋结束这段时期,中原地区南方的门阀士族和东晋皇室共同执政,共同主宰政治格局的情况。作者分别从六个门阀士族的角度探讨了他们与司马氏“共天下”的经过。这六个士族(琅邪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都曾在一段时间内极具影响力,他们凭借看目身的实力以及彼此盘根错节的关系,使自己的家族能在危机四伏却又相对稳定的东晋时期得以维系。通过对淝水之战的介绍和分析,从前秦王朝的角度侧面说明了东晋门阀政治在当时的实力。除了门阀士族,本书也大篇幅论述了京口重镇的经营与流民的问题。

全书围绕着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展开。东晋门阀政治,始于琅琊王氏而终于太原王氏,其间既囊括了高门士族内部的势力争斗,也包含了江左政权与北方政权的冲突抵御,既是门阀世家相互间的制衡,也是皇权政治与门阀政治间的博弈。从东晋几家大门阀士族的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加以综合考量,特别是放在门阀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下进行审视,并提出富于创造性的观点。书中主要观点有:琅邪王氏与皇族司马氏在特定历史和地域背景下形成的紧密结合,导致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开启了晋朝百年门阀政治的格局;在袁曹对立的问题上,承袭陈寅恪的基本观点,又进而提出了曹氏集团逐步向士族靠拢转变的观点;提出了严格的门阀政治仅存于东晋一朝的新观点;门阀政治存在的条件有皇权不振、各种力量之间的联合与相互牵制、士族专兵,这也是东晋门阀政治的三大特点;认为淝水之战的性质属于民族战争;主张将淝水之战作为门阀政治由盛至衰的历史转折点;以刘牢之宋武帝为代表和以卢循孙恩为代表的两股低等士族,充当了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东晋门阀政治》以丰富的史料和周密的考证分析,对中古史的门阀政治问题作了深入剖析。作者除了引用相关正史之外,还大量引用了《太平御览》等类书、《搜神记》等小说、《水经注》等地理书、《通典》等政书、佛道著作、各种诗文笔记以及现代国内外学者论著。不仅将门阀士族政治放在宏观的大历史背景下,还对门阀的家族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微观考证,勾勒出杰出政治人物在政治场域内的活动左右政治格局走向的图景,这一视角对于后世学者治学颇有示范作用。总的来讲,该书使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达到了新的深度与高度。

作者简介

田余庆(1924-2014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史纲要》(合著,翦伯赞主编,国家教委第一届大学教材特等奖);《东晋门阀政治》(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特等奖)等。

作品鉴赏

作品思想

为了探讨门阀政治,该书对东晋几家大门阀士族的渊源、经济基础、文化面貌,特别是与皇权之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上作了富于创造性的论述。归纳起来,这些论述主要是就“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下,围绕建立并维持“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这一门阀政治特点展开的:

(一)尊奉皇权,控制皇权

士族政治自琅邪王导、王敦与侨姓士族拉拢南方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出现“王与马,共天下”谚语时基本形成,其后虽经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而始终不变。尊奉皇权,控制皇权,是不可分的策略。不尊奉皇权,江左没有重心;而不控制皇权任皇权伸长,也就无所谓士族门阀政治。只有二者结合,方可使“祭则司马,政在士族”这一对门阀士族最有利的政权模式得以建立和维持。

(二)门阀士族之间的联合与牵制

门阀士族之间的联合是为了保持皇权与士族的平衡,使“政在士族”;牵制则是为了保持士族之间的平衡,使“祭则司马”得以存续。该书用大量篇幅着力论述的,正在这一方面。

(三)牢牢掌握军权——士族专兵

这是建立并维持“祭则司马,政在士族”这一政权模式的实力基础,也是“东晋门阀政治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为:

第一,牢牢掌握以荆州市江州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军权。

第二,牢牢掌握以京口区扬州市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军权。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反复强调,士族专兵控制上下游,以及与有兵的流民帅又联合又斗争,其目的与作用主要不是对外,而是对内。上游诸州的“楚江恒战,方城县对敌”,只出现于东晋初年短暂时期,后来便主要转化为“居上制下”的形势。至于京口重镇从开始经营其职能便“主要不是对外,而是对内,起着防上游以稳定建康的作用。即令是在谢玄创建北府兵淝水之战前后时期,京口也只是兼有外镇作用,其主要职能还不是外镇”。甚至为世所注视的多次北伐,“动机虽不相同,但都有以北伐影响江左政治形势,增益个人威望和门户权势的目的”。“专兵”对维护门阀政治的重要性,在这些论述可体现得十分清楚。

以上三个问题互相关联,不可或缺。否则就不能体现“祭则司马,政在士族”这一士族门阀政治的总特点。

内容特点

该书对史料的考证、运用,细节的安排、分析方面功力很深,精彩的论述迭出不穷。例如,书中对陈郡谢鲲过江后葬地的考证,以及对谢安死后墓石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由小见大、由微显著的史料运用特点。此外,书中对“王与马,共天下”这一历史现象的深入探讨,揭示了琅邪王氏与司马睿“共天下”的历史渊源,以及后来东晋历史上某些问题或细节的解释。对高平市郗鉴生平事绩的探讨,也展现了作者在微观方面的努力,通过郗鉴的作用,概括了门阀政治中士族之间又联合又牵制,以维持各种势力平衡的特点。

作品目录

作品获奖

出版信息

作品评价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评价田余庆先生的名著《东晋门阀政治》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虽不曾洛阳纸贵,但历史学圈内的评价却持续走高,先生将东晋一朝之门阀政治视为“皇权政治在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变态”的观点也早已深入人心。

祝总斌认为一部史学著作不但需要有宏观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创造性见解,而且需要有微观方面的严谨处理与史料的细致考证和巧妙运用。前者欠缺,后者便易流于饭灯、烦琐;后者单薄,前者又会失之空洞、缺乏说服力。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是宏观与微观两者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