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 :中国江苏省下辖地级市

更新时间:2023-07-03 15:50

扬州市(Yangzhou City),古称江都、广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截至2022年,扬州市下辖1县、3区和3个功能区,代管2个县级市,幅员面积234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4559797人。

扬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地势平坦,水网密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丰沛。扬州有25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大约距今7000-5000年前,淮夷人就在扬州一带劳动生息,并有了水稻栽种。公元前319年,楚在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秦灭六国之战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589年,隋朝建立,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唐朝时,扬州先后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宋朝扬州为大都督府,明朝建立时,将南京作为首都,扬州府属于京师清代时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于江南省。1912年,“中华民国”废扬州府,置江都区。1949年1月25日,今扬州市区解放,设置扬州市。201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规划至今。

扬州市第二、三产业突出,第二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极大比重,包括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纺织和服装、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食品、智能装备、先进半导体、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77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2%。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4.98亿元,可比价增长4.3%,三大产业占比为4.6:48.8:46.6。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昌盛,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扬州学派、扬州八怪、扬州戏曲、扬州工艺、扬派盆景、雕版印刷、淮扬美食等在中国文化领域独树一帜。古琴、剪纸、雕版印刷、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州市还拥有30多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包括5A景区瘦西湖、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以及被誉为晚清第一名园的何园。扬州市还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扬州市荣获东亚文化之都、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法治教育先进城市等称号。

名称

扬州之名,最早见于周代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为我国古九州之一,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得名。公元前486年,夫差为北上伐齐,开邗沟、筑邗城,这就是古运河及扬州城的前身。

公元前319年,楚怀王改邗城为广陵。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南北朝时期,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公元589年,隋灭陈之战,建立统一的隋政权,改吴州为扬州,扬州之名延续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

扬州有250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大约距今7000-5000年前,淮夷人就在扬州一带繁衍生息,并有了水稻栽种。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西北部一带称邗。公元前486年,夫差为了北上伐齐,筑邗城,开邗沟,以为运粮屯军之所,这就是古运河及扬州城的前身。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西楚项羽曾有意建都于此,故名江都。

秦汉

秦灭六国之战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诸侯王的封地。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公元前105年,刘彻刘非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和亲匈奴还早80多年。东汉末年张婴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广陵一带转战10多年后,被广陵太守张纲劝降。但不久,许多曾参与起义的农民又响应并参加了黄巾军起义

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

南北朝间扬州又先后改称南州、东广州、吴州。公元369年,东晋于原址重筑广陵城,459年广陵城毁于战火,诗人鲍照写下《芜城赋》,故扬州又名“芜城”。经过劳动人民数百年的辛勤开发,加上山东青州、兖州区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隋唐五代

公元589年,隋灭陈之战,建立统一的隋政权,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至此,完成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隋炀帝时,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大运河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朝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隋炀帝大业初年改州为郡,扬州随之改为江都郡。605-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618年,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葬于扬州城西北曹庄。619年,李子通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江都,称皇帝,国号吴。620年,唐军占领扬州,名称屡有更改,如邗江区、江阳、兖州、邗州,于贞观前一年改邗州为扬州,天宝又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时又改名为扬州。

唐代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扬州是中原地区东南第一大都会,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为成都古称)。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访使和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中,扬州始终起着枢纽作用。625年,治所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684年,李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政权。

唐末,江淮大乱。902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919年,杨行密次子杨隆演正式建立杨吴,以江都为首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937年,吴帝杨溥禅位于齐王李昇。李昇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以扬州为东都。957年,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元明清

960年,北宋建立,扬州为大都督府。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进一步繁荣,扬州再度成为中原地区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与都城开封相差无几。每年商业税收约8万贯,居全国第三位。993年,全国被分为10道,扬州属于淮南道。997年,全国被分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东路。1107年,改大都督府为元帅府,直至赵构时,视扬州为边塞,先后筑三城,北为宝黏城,南为宋大域,两城之间建夹城相通,三城形似蜂腰,又称“蜂腰城”。1127年,宋高宗赵构迫于金朝进逼,在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在”一年,促进了扬州的繁荣。1129年江都区分出广陵县,广陵、泰兴市2县被纳入扬州。100多年间,扬州一直是抗金、抗元的战场。韩世忠、刘琦、岳飞南宋名将在这一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275-1276年,李庭芝姜才率军队和扬州人民一起与元军展开不屈的斗争,不幸殉难,扬州城仅剩数千人。

1276年,扬州为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崇明区等(今上海市)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1357年朱元璋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属江南行中书省。1361年,淮海地区府改维扬府。1366年,又改称扬州府。1368年明朝建立,罢除江南行中书省,将南京作为首都,扬州府属于京师。为防止倭寇再次入侵,1556年,扬州建“新城”。明朝灭亡后,为阻止清兵南进,南明督师史可法在扬州率军坚守孤城,宁死不降。城陷后,清军屠城十日,死者数以万计。

1645年,清朝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于江南省。1760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省、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康熙帝爱新觉罗·弘历多次“巡幸”,使扬州出现空前繁华,城市人口超过50万人,成为当时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也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十大城市之一。

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运河山东段淤塞,漕粮改经海上运输,淮盐改由铁路转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扬州在经济上逐渐衰落。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扬州府属的瓜洲仪征市等地军民奋起抵抗英军侵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先后3次在扬州一带与清兵激战。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中,扬州人熊成基在安徽以陆军炮营队官的身份,于1908年11月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安庆新军起义,开始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1911年11月,扬州人孙天生在扬州发动武装起义,史称“扬州光复”。扬州军政分府宣告成立,隶属镇江市都督管辖。

中华民国

1912年,“中华民国”废扬州府,置江都区。1922年,扬州境内第一条公路建成。1925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扬州一带组织、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1931年,扬州洪水泛滥,长江和运河沿线决口60多处,死于水灾、饥饿和疫病者数十万。1937年10月,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员在扬州建立中共扬州特别支部,与扬州各界人士一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2月,侵华日军占据扬州,以陈文为首的扬州抗日义勇团在扬州北乡展开抗日斗争。1939年初,新四军贯彻中共中央东进北上的方针,着手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主力北渡长江、挺进苏中,在江都建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扬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尤其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底至1949年4月,扬州各县相继解放。1949年1月25日,今扬州市区解放,设置扬州市;以仙女庙镇为治所,另建江都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市靖江市宝应县泰兴市兴化市仪征市等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

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201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县级江都区,设立扬州市江都区。将邗江区李典、头桥、沙头、杭集镇、泰安等5个镇并入广陵区;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维扬区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扬州市设广陵、邗江、江都等3个区,辖宝应县,代管仪征、高邮市等2个县级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位于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北纬32°15′至33°25′、东经119°01′至119°54′之间。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全市东西最大距离8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5千米,总面积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140平方千米)、县(市)面积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97.8平方千米)。陆地面积4908.00平方千米,占74.46%;水域面积1683.21平方千米,占25.54%。

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春季多为东南风;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为东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两个多月。多年平均雨量99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692毫米,最小441毫米,降水量主要分布在5—9月份,占全年的66.7%。

据1988-2005年统计数据,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832-2173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是7月,最少的是1月,市区年平均日照时数1940小时。扬州市7月气温最高,为28.3℃,1月气温最低,为2.7℃。全市年平均气温15.4℃-15.9℃,市区最高气温出现在2003年,为39.9℃;最低气温出现在1991年,为-12℃。

地质

地质演化和构造

扬州位于扬子板块下扬子断格带东段,其大地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距今5.7亿年前(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形成阶段,即地槽形成阶段;距今5.7亿至2.09亿年前(寒武纪三叠纪)板块迁移及沉积盖层发展阶段,即准地台发展阶段,为地壳相对稳定的构造发展阶段,形成巨厚的海相沉积;距今2.09亿年前(侏罗纪第四纪)以来为板内变形阶段,即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阶段,由于华南板块与华北地区板块碰撞及古太平洋板块的挤压,俯冲作用的影响,区内发生强烈的构造形变及岩浆活动。至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逐步奠定区内盆岭构造的基本格局,并造就现今地形、地貌的雏形。扬州、仪征市位于当时古隆起区与凹陷区的过渡地区,其西南部为江浦-宁镇褶皱山系及滁县-张八岭前古生代隆起区,北偏东方向为高邮市中、新生代坳陷区,坳陷盆地中沉积数百乃至数千米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碎屑岩(油田主要分布区)。当时,古地貌显示西南高、北东低的坡降趋势。距今2460万年前(新近纪)以来,区内新地壳运动以差异性升降运动及古断裂的再次活动为特点,造就扬州西部新近纪砂砾层的广布及基性火山玄武岩的多次喷溢,此期也是古长江孕育、发展时期。距今248万年进入第四纪以来,逐步形成扬州现在的地形地貌。

地层和岩性

扬州地区地表多数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区,仅西南部丘陵岗地有少量白垩系红层、古近系砂岩、新近系砂砾层及玄武岩出露。隐伏于第四系之下的基盘地层,构造比较复杂。北部宝应县以北的泾河镇曹甸镇射阳湖镇一带,为近东西向建湖县隆起所在,分布着扬子型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大理石;中部甘泉至江都一带为次级近东西向展布的江都隆起,其下分布着少量三叠系灰岩、侏罗系砂岩和煤系、大片的白垩系红层;北部与中部之间为古近纪以来发育的高邮市凹陷,其又为一系列的北东向次级凸起、低凸起和凹陷所复杂化,并常伴有北东向同沉积断裂:南部为仪征市凹陷,分布着白垩世红层、少量古近系砂岩、新近系砂砾层及玄武岩。此外,扬州地区岩浆岩以新近纪喷溢的基性火山玄武岩为主,主要分布在西南部。

岩石方面,高邮天山镇有少量露头,其余地区均在油气钻探中发现,岩石类型有熔岩火山碎屑岩、侵入岩。熔岩中尤其玄武岩规模巨大。火山碎屑岩主要有玄武质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火山角砾岩等。侵入岩有碱性辉绿岩、拉斑辉绿岩和方沸石正长岩

地形地貌

扬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以仪征市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境内最高峰为仪征市大铜山,海拔149.5米;最低点位于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平均海拔2米。扬州市区北部和仪征市北部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境内有大铜山、小铜山、捺山等。

水文水利

水文

全市境内水系分属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江淮分水岭,分水岭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淮河自高邮湖西北入境,经高邮湖、邵伯湖、归江河道出三江营入江;长江自仪征小河口入境,沿市区南缘,东流至靖江张黄港出境,地势绝大部分平坦、低洼、湖泊众多、水网纵横。

河流

境内有乡镇(大沟)级以上主要河流1111条,总长6060千米。其中,淮河入江水道干支流水系河流379条1582千米、里下河水系河流506条3345千米、长江水系河流226条1133千米,县级以上河流198条2916千米、乡镇级主要河流913条3144千米。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段流经扬州市,里运河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自淮安市至瓜洲古渡(古伊娄河)入长江。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首都洛阳市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征发淮南市民工十多万疏浚改造邗沟,取代淮南运河,改修成里运河。古代,里运河段最为兴盛。

湖泊

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市、江都、邗江区、广陵等一市三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千米。

为江苏省第三大湖,属平原浅水型淡水湖泊,淮河入江水道穿湖而过。水域总面积780平方千米(水位常年保持在8.5米以上),其中在高邮市境内水域面积431.5平方千米。景观有西湖夕照、渔舟唱晚、珠湖雪浪、邗沟烟柳等。

水利

扬州市建有水库112座,其中注册水库62座。新中国成立以来,扬州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百亿多元。先后加修江、港、湖、圩堤防5600多千米,开挖疏浚骨干河道150多条,整治农田排水沟渠2400余条,建成各类泵站6300余座,共完成土方6.1亿多立方米,使全市的防洪、治涝、抗旱、降渍工程体系抗御水旱自然灾害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1991年大汛后至2010年,扬州市政府先后完成高邮保安圩、淮河入江水道除险加固、高宝湖地区湖洼治理等工程,共计完成投资2.16亿元。2011年,新一轮治淮工程开始,范围上起三河闸,下至三江营,全长157.2千米。工程概算投资22亿元,于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8年12月,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高邮湖9.5米水位和入江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双控制的防洪、除涝体系正式形成,使淮河下游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扬州市境内沿江防洪堤防长114.5千米。1997年大水以后,扬州开展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加固江堤工程。历时7年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4.63亿元。全市江、港堤防、涵闸焕然一新。2009年以来,又相继实施了长江镇扬河段、扬中河段部分区段整治工程,进一步保障长江河势稳定。

2002年12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在扬州境内拉开序幕。2005年4月,三阳河、潼河与宝应站引水河道全线贯通,实现“三年工期,两年半完成”的奋斗目标。之后,淮四河道运西河工程、高水河整治工程、里下河地区水源调整工程、沿运闸洞漏水处理工程、高邮市血防工程、江都截污导流工程等扬州境内工程陆续完成,累计完成投资17.97亿元。2013年成功完成三次试运行并正式通水,实现“工程率先建成通水,水质率先稳定达标”的目标。

土壤

会市共分水稻土、潮土、黄棕壤、沼泽土4个土类11个亚类27个土属101个土种。里下河地区成土母质以湖相沉积物为主,局部地区为江、淮、海交互母质,质地比较黏重,土壤潜在肥力较高,主要土壤类型有红沙土、黄杂土、乌杂土、乌沙土、黑黏土等。高沙土地区系长江古老冲积物,质地较轻,石灰反应从上到下逐渐增强,肥力较低。主要土种有高沙土、夹沙土和夹黏土。沿江系长江近代冲积物,质地中壤至重壤,冲积层理比较明显,主要土种有淤泥土和油沙土,丘陵地区土壤为第四纪下蜀黄土母质,土层较深厚,土色发黄,质地黏重。主要主种有黄白土、马肝土、杂白士、青泥条和黄刚主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扬州市年降水量1114.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73.5亿立方米。扬州市水资源总量为26.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0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浅层)8.32亿立方米,重复计算水资源量5.82亿立方米。扬州市总供水量36.10亿立方米(全口径),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5.62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0.09亿立方米,再生水供水量0.39亿立方米。扬州市总用水量 36.10亿立方米(全口径),其中农业用水量为21.67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10.59亿立方米(其中电厂用水量 8.89 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为0.32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为3.52亿立方米。扬州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32。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12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居全省前列,邗江区、江都、高邮市一带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邵伯湖滨地区和里下河地区洼地素有“水乡油田”美誉。砖瓦黏土石英砂玄武岩、砾(卵)石、矿泉水、地热等矿产资源较丰富。仪征市、邗江丘陵山区有黄沙储量2亿~3亿吨,石料储量1.2亿吨,卵石储量约3亿吨。全市玄武岩远景储量2.5亿吨。城区北部及仪征、高邮等地矿泉水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地热资源分布广、温度高、水质好,可采储量3万立方米/天。2017年,全市年开采原油约90万吨、占江苏油田年开采总量的50%以上,年开采地热水30.77万吨,年开采砖瓦用黏土112.41万吨。

土地资源

根据扬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全市耕地273950.28公顷、园地4081.35公顷、林地30608.14公顷、草地3196.21公顷、湿地3516.2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3200.0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3144.70公顷 。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截止2023年,扬州有记录的两栖动物有8种,以泽陆蛙金线侧褶蛙黑斑侧褶蛙最为常见。两栖动物中,虎纹蛙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在仪征市、江都、高邮市和广陵都有分布。

爬行纲有16种,常见的有乌梢蛇黑眉锦蛇红纹滞卵蛇,中华鳖、黑眉锦蛇、王锦蛇等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中的濒危类别。

鸟类309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头鹤。309种鸟类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5种,最具代表性的鸟种为“鸟中国宝”东方白鹳

扬州历史上曾出现过25种野生的陆生哺乳动物,最常见的哺乳动物包括华南兔赤腹松鼠褐家鼠等。由于人类活动,獐、北小麝鼩等哺乳动物已销声匿迹。不过,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动物种类在逐渐恢复,调查发现,猪獾和狗獾在邗江区等地分布范围在不断扩大。

昆虫有200多种,其中鳞翅目数量最多,斐豹蛱蝶、黄钩蛱蝶、玉带美凤蝶碧翠凤蝶酢浆灰蝶等14种昆虫列入《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清单》。

植物

扬州有木本植物54科203种,草本植物45科220种,水生植物26科56种,陆生维管植物大约700种,其中被子植物门占绝大多数,蕨类植物门和裸子植物近百种。本地植物中,禾本科菊科豆科都是“大家族”,分布广、种类多,蒲公英、牛筋草、救荒野豌豆、小巢菜等是扬州常见的野生植物。扬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总体较少,有野菱、野大豆、绶草榉树等。水蕨入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第一批)》。

自然保护地

截止2023年,扬州市共有自然保护地共计4类1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公园4个,市级自然公园12个。总面积为4.99万公顷,占陆域国土总面积的7.57%;无海域面积。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为蜀冈-瘦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地0.08万公顷。各类湿地公园11个,总面积4.8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为宝应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凤凰岛国家级湿地公园;有市级湿地公园9个。市级森林公园3个,占地0.08万公顷;市级地质公园1个,占地0.01万公顷。

宝应湖中国湿地公园西依宝应湖,东临京杭大运河。具有“水、绿、野、趣”四大主题和“水、岛、林、鸟”等生态要素。园内林木众多,水网密布,现有林地近3000亩,其中40年生的水杉成片林达2200多亩,被誉为“苏中第一森林大氧吧”。水生植物呀呀葫芦、菱、萍、莲、香蒲、茭白;陆生植被有梅、柿、樟、竹;水生动物有鲤鱼、草鱼、虾、黄鳝大银鱼泥鳅鲇形目中华绒螯蟹;以及白鹭翠鸟科、绿头鸭、白腹锦鸡大杜鹃等珍稀鸟类。

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位广陵区,属于季节性过水湖泊湿地。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14.7公顷。湿地率为78.2%。拥有鸟类26科81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有7种;鱼类9目16科67种;哺乳类6目8科12种;两栖动物1目4科6种;爬行纲2目7科15种;浮游动物159种;底栖动物38种;维管植物43科90属104种;主要植被群落分为芦苇群落、野艾蒿群落、莲子草野菱群落、-浮萍群落、竹-桑群落等。

自然灾害

扬州市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台风、2008年中国雪灾、冰雹、低温冻害等。扬州市地处长江淮河下游,又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导致了扬州市洪涝旱灾频繁。长江、淮河、里下河地区、市区等局部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丘陵山区等易发生旱灾。1988-2002年,有11年发生了长江江灾害。

降雨导致扬州市易发生积水,2023年7月17日2时至7时,扬州市降水量达到147.8毫米,扬州城市防洪应急响应等级上调至Ⅲ级。7月28日,扬州市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示受第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扬州市大部出现中雨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行政区划

截止2023年10月5日,扬州现辖邗江区、广陵、江都3个区,宝应县1个县,以及代管高邮市仪征市2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扬州市广陵新城信息大道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448.46万人,常住人口458.2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2.01%。2021年,扬州市户籍人口出生率为4.40‰,死亡率为8.36‰,自然增长率为-3.96‰。男女性别比为98.91%根据扬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27419人,占11.57%;15-59岁人口为2846179人,占62.42%;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86199人,占26.0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11673人,占19.99%。

民族

扬州市是少数民族杂散居城市,有42个少数民族,2.84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0.61%。常住回族人口1.7万人、维吾尔族人口62人、哈萨克族6人、东乡族5人、柯尔克孜族2人、保安族1人等信仰伊斯教民族共1.72万人。

语言

扬州市的汉语语言是以“扬州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扬州市城区、仪征市宝应县高邮市(除东部与兴化市交界的边缘地区外)和江都红旗河、野田河以西地区属江淮官话的洪巢片;江都红旗河、野田河以东地区,高邮东部与兴化交界的边缘地区属江淮官话的泰如片。宝应中港渔业村是中原官话方言岛

宗教信仰

全市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五大宗教,信教群众近10万人,经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230多处,经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近400人。全市有爱国宗教团体23个。其中,市级宗教团体5个。

经济

2023年,扬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3.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一产增加值337.09亿元,同比增长3.7%;二产增加值3509.6亿元,同比增长6.6%;三产增加值3576.57亿元,同比增长5.6%。

扬州市第一产业种植业和水产业为主,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禽水产主产区。第二产业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包括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纺织和服装、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食品、智能装备、先进半导体、新能源材料等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文化、体育、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第一产业

扬州市农业资源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水产品主产区。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26.62亿元,增长2.4%。扬州市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林桑业、畜牧业、水产业,其中以种植业和水产业为主。

2022年,全市粮食亩产497.1公斤,同比下降0.1%;粮食总产287.62万吨,同比增长0.2%。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7.23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2%。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家。高邮市四河四路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仪征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入选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宝应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级认定。

202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1.8%。宝应荷藕、宝应大闸蟹、高邮鸭扬州鹅、高邮大虾都是扬州特产。宝应县荷藕种植历史悠久,深水荷藕种植面积、荷藕产量、荷藕出口量全国第一。射阳湖镇荷藕加工产品涉及16大类230多个品种,包括保鲜藕、水煮藕、盐渍藕、速冻藕、藕粉、荷叶茶、藕汁饮料等。龙虬镇有高邮大虾养殖户1500余户,每年带动就业1.22万余人,大虾养殖收入约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

2023年,扬州市粮食总产289.23万吨,同比增长0.6%。生猪出栏123.15万头,同比增长11.3%。蔬菜产量254.95万吨,同比增长4.0%。瓜果产量12.7万吨,同比增长11.9%。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3470.02亿元,增长5.7%。全市3550家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7%,其中轻工业增长8.2%,重工业增长8.9%。重工业包括机电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煤炭工业;轻工业包括食品、电光源、纸及其制品、五金、印刷、轻工机械制造等行业。扬州市第二产业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13.9%,对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66.7%。

扬州是国内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现有包括上汽大众、亚星汽车、潍柴专用车、九龙汽车、江淮汽车等在内的车辆生产企业19家,乘用车、商用车(客车、专用车、轻型货车)、新能源汽车等车辆产品众多,具备7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年产(销)近50万辆;集聚了亚普股份部件、亚新科双环汽车活塞环、奥力威传感等25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产品涵盖汽车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内外饰、汽车电子电气等系列产品。扬州国际汽车城已入驻玛莎拉蒂、宝马、凯迪拉克凌志等知名汽车品牌4s店50余家,是苏中规模最大的汽车4S店集聚区。2022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2.6%。

扬州拥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近百家,形成五大优势行业,包括以五丰富春、三和四美为代表的传统食品业,以顶津食品、青岛啤酒为代表的饮料制造业,以方顺粮油、名佳食品为代表的油米加工业,以戚五水产为代表的水产加工业,以完美国产日化品牌、宝莲生物为代表的生物科技业。现有宝应生态有机产业基地、高邮禽蛋产业基地和菱塘清真产业基地3个食品特色基地。2022年,全市食品产业增长11.3%。

扬州市已建成具有较好基础的江都船舶工业园、广陵李典船舶(重工)产业园、仪征船舶工业园3个重点园区。船舶产业拥有中远海运重工、招商局金陵鼎新、新大洋造船、招商局金陵船舶、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澄西船舶修造等一批重点企业,为江苏省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年造船能力800万载重吨。2022年,全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增长21.3%。

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产业是扬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涵盖电线电缆、智能变配电、高电压实验装备、新能源等领域,2020年实现开票销售超千亿元,现有新能源企业72家。高邮特种电缆产业基地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和宝应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江都武坚镇获批省智能高压电气小镇。2022年,全市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增长34.7%。

第三产业

扬州市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202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308.34亿元,增长3.1%。

2022年,扬州市成立了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枢纽港建设工作,同时扬州新增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等省级物流领域示范载体4个,全市实现货运量0.5亿吨,货运周转量77.2亿吨千米,港口货物吞吐量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0.9万标箱。

2022年,全市商务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215.86亿元,同比增速23.8%。目前,已建成省级扬州人力资源产业园、扬州商务咨询服务集聚区等专业集聚区、广陵新城中央商务集聚区等专业集聚区,科技、金融、建筑等商务咨询专业板块也发展迅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商务服务保障。

电子商务方面,扬州现有2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1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8个省级电商示范园区,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五亭龙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扬州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扬州邮政跨境电商园、高邮市通邮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仪征金山(国际)电商玩具城等一批电商园区稳步发展,新培育直播电商基地4家以上,宝应建成韵达物流园(江苏)总部基地。找铁合金、找化网、筑牛网等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和笛莎公主、金世缘、易德日化、方广食品等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在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毛绒玩具、旅游日化、路灯、玉器、教玩具、农特产品、水晶玻璃等特色产业与电商深度融合。

扬州已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小贷、融资担保、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创投等非存款类金融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截止2023年4月14日,扬州市拥有A级以上景区58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扬州市拥有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48家,其中四星级16家。。2022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66.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5.37亿元。文旅项目建设正在推进,总投资额达到703.66亿元,数量和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

2023年,扬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0.6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85亿元,同比增长18.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限额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4.42亿元,同比增长18.4%;限额以上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43亿元,同比增长30.3%。分类别看,粮油、食品类94.22亿元,同比增37.9%;饮料类8.97亿元,同比增长12.8%;烟酒类29.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71.59亿元,同比增长0.3%;日用品43.31亿元,同比增长2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4.82亿元,同比下降2.9%;中西药品类27.24亿元,同比下降6%;通讯器材类31.16亿元,同比增长69%;石油及制品103.38亿元,同比增长19.2%;汽车类259.18亿元,同比增长18.1%。

2023年,扬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321.2万人次。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56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含创建单位)2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4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含创建单位)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12家,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旅游休闲街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工业旅游区9个,省级以上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1个。

经济功能区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管辖面积约133平方千米,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导产业为绿色光电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高档轻工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区集聚了潍坊柴油机厂亚普股份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国信、晶澳、协鑫、中集集团、中航、川奇、乾照、通利、保来得、李尔公司、赛夫、永丰余集团、尤妮佳、TPI、航盛等一批龙头企业,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等21个“国字号”品牌。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高档轻工三大产业开票销售均超百亿元。2023年上半年,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375.3亿元。

扬州高新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60平方千米,已建成25平方千米。主导产业为智能装备、生物健康、半导体新材料。现有入驻企业4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2家,智能装备产业集聚了德国通快、德国舒勒、德国舒尔茨、扬力集团、牧羊集团、迈安德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锻压机床占据全国30%以上市场份额,数控激光切割机数控折弯机等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占据全国40%以上市场份额。生物健康产业园,集聚了马来西亚完美、国药威克、联环药业等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和高端创新企业,产业规模始终保持每年30%以上增长态势,产品主要涉及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动物疫苗、保健品、医疗器械等领域。2021年扬州高新区全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283.7亿元。

扬州综合保税区前身为扬州出口加工区,2016年1月,扬州出口加工区优化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总规划面积2.2平方千米,一期封关面积1.47平方千米,标准厂房17.8万平方米,保税仓库37000平方米。目前已形成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的现代制造业板块,以及聚力太阳能光伏、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等进出口业务的现代服务业板块。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全市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园760所,专任教师数41864人。其中,幼儿园378所,专任教师7615人;小学202所,专任教师14933人;初中132所,专任教师10315人;普通高中32所,专任教师6708人;中等职业学校9所,专任教师2080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任教师213人。202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9所,幼儿园384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9%以上。

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其前身是1902年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92年,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形成今天的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共涵盖12大学科门类。设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共12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卫生健康

截止2022年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26个,其中医院9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7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7438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0123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3475人,其中医院卫生技术人员1799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612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332人。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55个,床位数4288张,乡镇卫生技术人员5358人,乡村医生1185人。

科技

截止2022年年末,全市完成专利授权量2321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54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01件。新增地理标志商标8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40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12270件,其中维持年限在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量209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81件。

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2家,有效高企累计数达1774家。293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2%。

文化

截止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8个,国有登记注册博物馆17个,电影院70家。全市共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5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建成开放城市书房63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3个。

位于扬州三湾风景区,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博物馆和大运塔两部分组成,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于2021年6月16日首次对外开放。现馆藏有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展览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原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运河上的舟”3个基本陈列,以及“运河湿地寻趣”“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8个专题展览,运用传统与现代展示手段,以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和科技面貌,被誉为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

位于扬州市文昌西路468号,成立于1951年10月,初名扬州文物馆,是扬州地区的第一家博物馆。2002年,扬州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2005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扬州博物馆文物藏品丰富,以两汉文物、唐朝文物和明清书画、工艺品及雕版印刷版片而著称,共收藏文物3万余件套及雕版版片10余万片。基本陈列有“广陵潮—扬州古代城市故事”“国宝展”“中国雕版印刷展”“扬州雕版印刷展”。

体育

扬州先后举办2021中华龙狮大赛(扬州江都站),2022中华龙狮大赛,2023年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等国际赛事,曾于2018年举办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扬州籍贯的知名运动员有花剑名宿肖爱华张蕾

截止2022年年末,全市新建(改建)体育设施497处,公共体育设施完好率达97%;推动全市6家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提供低免开放服务近70万人次;全市建成健身步道90多千米、生态体育公园7个;组织参加第二十届省运会,青少年部共获64.5枚金牌。

生态环境

2023年,扬州市市区PM2.5年均浓度34.3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7.1%,15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类断面比例为86.7%;47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优Ⅲ类断面比例为95.7%,无劣Ⅴ类水体。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例为100%,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比例为66.7%。2023年,扬州市区各功能区的昼、夜间噪声达标率分别为97.5%、82.5%,总达标率为90%。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年末,全市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323.35万人、426.5万人、80.2万人、99.29万人和9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205元提高到210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50元。全市城乡低保月人均标准提高到770元,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35万人次0.98亿元。

交通

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商贸港口城市。海拔较低,便于发展交通。北京-上海高速公路上海—西安高速公路两条交通大动脉在此交汇,全市“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初步构建,形成以铁路车站为主体的综合性客运枢纽。水运发达,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沟通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基本形成扬州港区、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协同发展的“一港三区”格局。扬州泰州国际机场累计开通通航点64个。“内联外通、互联互通、快联快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成型。未来将继续推动扬州铁路、高速公路、市内快速道路建设。

2023年,扬州市完成营业性公路水路综合运输周转量778.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4%。其中,完成营业性公路运输总周转量85.5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6%;完成营业性水路运输总周转量693.0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2%;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61亿吨,同比增长7.4%;集装箱吞吐量75.84万标箱,同比增长25.9%。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新开通2个国内通航点,累计开通通航点66个,其中国内52个,国际(地区)14个;机场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26.45万人次,增长134.1%;完成货邮吞吐量1.06万吨,增长20.8%。全市新增汽车6.69万辆,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15.84万辆,同比增长6.1%,全市机动车驾驶人总数173.45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达164.12万人。

公路

截至2021年底,扬州市公路总里程为9687.8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07.77千米,一级公路663.47千米,二级公路1521.37千米,三级公路1119.80千米,四级公路6075.41千米。233、328、启东—那曲公路,以及264、333、353、356、461省道经过扬州市。

扬州市建设“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由上海—西安高速公路、西北绕城高速和北京-上海高速公路构成扬州主城高速公路环线,京沪高速、江海高速、沪陕高速江广段、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扬州—溧阳高速公路、沪陕高速江六段、宿扬高速等7条射线组成高速公路网络。

铁路

经停扬州的高铁、动车城际列车车次为176条,扬州铁路总里程达到231千米。连淮扬镇高铁、北沿江高速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铁通道经过扬州,北沿江高铁扬州段于2022年9月28日开工。扬州市有扬州、扬州东、江都、高邮市、高邮北、宝应县六座火车站。2023年1-6月,扬州市铁路旅客发送量554.01万人,同比增长209%;铁路旅客到达量533.58万人,同比增长206%;完成铁路货物发送量6.66万吨,同比下降19.6%。“十四五”期间,扬州市将推进国家干线铁路建设,建设沪渝蓉(北沿江)高速铁路。实现北沿江高铁与连镇高铁并站和互联互通。提升北沿江高速铁路存车场规模,同步建设西南联络线、扬镇宁马铁路扬州车场和站房;提升宁启铁路的货运功能。

扬州东站为高铁枢纽,位于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核心区,站场规模2台6线,站房建筑面积27975平方米。2023年1-6月,扬州东站累计旅客客流量达到5775377人次,其中旅客到达量为2877863人次,旅客发送量为2897514人次,日均3.19万人次。

航空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占地面积3701亩,航站楼面积31305平方米,跑道长3200米,飞行区等级4E级;2015年9月实现航空一类口岸开放,2016年2月升级为国际机场。机场已累计开通北京、天津市成都市深圳市等50个国内热点城市航线。累计开通韩国济州、泰国曼谷、台湾台北、大阪、泰国普吉岛、韩国仁川、韩国清州、日本茨城、越南芽庄、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吉隆坡等14个国际(地区)航线。二期扩建工程先导段工程已于2022年6月开工,总投资约56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2023年1-6月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3.61万人次,同比增长155.0%;完成货邮吞吐量3679吨,同比增长12.1%。

航运

扬州境内河道纵横、航道成网,水运资源得天独厚,直至清朝中期,扬州一直是连接南方及北方的漕运转输中心。扬州市有内河航道184条,通航总里程2298公里,里程和密度均居全省前列。市内有扬城港区港口、宝应港区港口、高邮港区港口、江都港区港口、仪征港区港口。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沟通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2020年,扬州港(沿江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3万标箱。

航运历史

公元前486年,夫差为北上伐齐国而开凿邗沟,沟通了淮河长江。秦汉时期,邗沟与江南运河开始沟通,扬州成为两淮海盐的转运枢纽。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沟通黄河和淮河,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扬州海舶开始涉足东南亚。唐朝扬州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达到全面兴盛,成为著名的外贸大港。直至清朝中期,扬州一直是连接南方及北方的漕运转输中心。清代后期,由于战乱以及其他港口的崛起,扬州港的对外贸易地位被取代。与此同时,扬州近代轮船运输业兴起。辛亥革命后,扬州轮运业迎来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期间,扬州水运遭战火摧残。解放战争时期,扬州解放区军民通过水面行船运送军需,为新中国水运交通发展打下最初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兴修水利,兴建船闸,扬州通航能力和水上运输量成倍增长。

航运路线

京杭大运河里运河段流经扬州市,里运河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长170余公里,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古伊娄河)入长江。605年,隋炀帝为了加强首都洛阳市与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保证南方的赋税和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征发淮南民工十多万疏浚改造邗沟,取代山阳渎,改修成里运河。古代,里运河段最为兴盛。

扬州市内江淮分水岭以北属淮河流域,淮河自高邮湖西北入境,经高邮湖、邵伯湖、归江河道出三江营入江。淮河入江水道干支流水系河流379条1582千米。

扬州市内江淮分水岭以南属长江流域长江自仪征小河口入境,沿市区南缘,东流至靖江张黄港出境。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市、江都、邗江区、广陵等一市三区,长江水系河流226条1133千米。

公共交通

公交

截至2021年末,扬州市全年公交运营总里程8423.8万公里、运送乘客7439.16万人次、车次执行率为99.7%;营运线路191条,营运车辆2001台(其中新能源、清洁能源车型保有量达1850台,占比92.45%),公交场站73处。目前,扬州市定制客运班线和班车数量分别达到12条、25辆,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87公里。

轨道交通

规划设7条线路,其中5条中心城轨道,2条都市圈快轨线,线路总长度约203千米,其中中心城轨道线网总长149千米。

人文

文物古迹

扬州市境内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29处。

扬州城遗址,位于明清老城区及其西北郊。主要包括汉代广陵城、隋江都宫城、东城和罗城、唐子城和唐罗城、宋堡城、宋夹城和宋大城等,面积约20.25平方千米。扬州自春秋时期开始筑城,历经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其中隋、唐、宋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1987年以来,经过科学、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的规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关系。扬州城遗址是中国唯一一座现代化城市和古代城市遗址大部重叠的古城址,其所叠加的丰富历史信息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是中国历史城市中特有的连续、动态发展的真实代表。1996年11月20日,扬州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2013年出土,勘探面积109000平方米,分为两座砖室墓M1和M2。M1由墓道、甬道、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五部分组成。墓道打破生土,墓道长19.5、宽5.9~6.42米、残深2米。主墓室南北长3.92米(内宽,下同),东西宽3.84米,残高2.76米,顶部不存。M1用砖与隋江都宫城城墙砖相同。M1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遗物近200件(套),包括金玉带和4件铜铺首通体鎏金。M2由墓道、甬道、主墓室、东耳室、西耳室五部分组成。墓道结构特殊,墓壁间隔以砖墙,似北方地区同时期的墓道天井结构。墓葬通长13.67米、宽5.9米,墓室长5.97米,残高1.6米,主墓室腰鼓形。M2随葬文物丰富,清理出陶器、瓷器、铜器、漆木器、铁器、玉器等600余件(套)。其中陶器有灰陶罐、炉、钵、灯、磨、几等;灰陶俑有牛、马、猪、狗、鸡、骆驼等动物俑、双人首蛇身俑、执盾武士俑、文吏俑等;铜器有铜编钟一套(16件)、铜编磬一套(20件)、凤冠1组、铜灯10件、铜豆等;还有青釉辟雍瓷砚和白玉璋各1件。青铜编钟、编是迄今国内唯一的隋唐时期的实物。

2019年10月7日,隋炀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剪纸、雕版印刷、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弹词漆器、玉雕等20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市、南京地区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及上海市一带。扬剧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思想内涵丰富,能传达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研究价值,是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2023年,扬州江都区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扬剧之乡”牌匾。

扬州琢玉工艺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曾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有“天下玉,扬州工”的美称。唐朝时,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以此彰显财力和地位;宋元明时期,扬州玉器开始向陈列品方面发展,出现了镂雕、链条等技艺;到了清中叶,扬州成为了全国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2006年扬州玉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特产

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宝应荷藕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色泽鲜艳,表皮光滑,体白个大,产量高,品质优。用它加工的多种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为朝廷贡品,入选《中华名菜谱》,并被列入国宴“国菜”之列,当地最有名的当属全藕宴。值得一提的是,全藕宴曾经亮相《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高邮鸭是全国三大优质鸭种之一,有体质壮、适应性强、潜水深、善觅活食、蛋肉兼用、脂肪含量低的特点。制成盐水鸭、桂花鸭、琵琶鸭、香酥鸭、卤汁鸭,风味各异。尤以“老鸭汤”最受欢迎,其性凉,配以参芪等中药材,为冬令男性滋补佳品,因而成为席间保留的传统佳肴。高邮鸭产蛋多,蛋个头大,蛋黄比例大,尤以善产双黄蛋而驰名中外。其蛋质可用蛋白“鲜、细、嫩”,蛋黄“红、沙、油”加以概括。2022年,高邮鸭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唐宋时期,大运河的繁荣为仪征茶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20世纪90年代初,“绿杨春”茶成功研制,仪征市逐渐成为“绿杨春”茶核心产区,先后获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绿杨春”茶在全国、全省名特茶评比中累计荣获85个奖项,焙茶工艺被收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仪征绿杨春茶”被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近年来,仪征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高效茶叶基地,现有可采茶叶面积3.5万亩,年产“绿杨春”茶500多吨,年产值超过5个亿,从业人员近2万人,茶产业已成为仪征农业的主导性产业、衍生性源头产业。

饮食

淮扬菜

广陵是美食之乡,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发祥于此。淮扬名菜有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翡翠烧卖千层油糕文思豆腐、醋溜鳜鱼等。

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蟹粉狮子头是江苏扬州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口感松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红烧,清蒸,脍炙人口。主要原料是蟹肉和用猪肉斩成细末做成的肉丸,扬州人俗称“斩肉”。

大煮干丝又称鸡汁煮干丝。首先将豆腐干片成均匀的薄片,然后再切成细丝,接着配以鸡丝、笋片等辅料,加鸡汤烧制而成。火候文武兼用,方能入味。装盘时盖以熟虾仁、豌豆苗、火腿丝等,十分讲究刀工火候。

翡翠烧卖是扬州点心双绝之一,由扬州市富春茶社创始人陈步云首创。“要得甜先放盐”,放盐提鲜衬甜,能保持叶绿素。皮薄馅绿,色如翡翠,糖油盈口,甜润清香。

文思豆腐始于清代,因是清乾隆年间扬州天宁寺的文思和尚所创制,故名。文思豆腐用南方豆腐和熟火腿等烧制而成,菜色白绿相间,豆腐细嫩,汤汁鲜美。此菜须将嫩豆腐切成发丝般的细丝,精湛刀工令人叹为观止。

小吃

扬州汤包用面皮裹上各种馅料,在蒸熟内部的同时,保证表皮的完美,作为最重要的菜系,扬州包子精致可口,汤汁饱满。蟹黄汤包,皮薄多汁,外形饱满,融合了猪肉之香与蟹黄之鲜。

三丁包子以面粉发酵和馅心精细取胜,软而带韧,食不粘牙。所谓“三丁”,即以鸡丁、肉丁、笋丁制成,三丁又称三鲜,三鲜一体,津津有味,清晨果腹,至午不饥。以这三丁作馅,鲜、香、脆、嫩俱备,肥而不腻。

风鹅是一种特殊的腌腊鹅制品,制作时保留鹅体完整羽毛,经屠宰、去内脏后,采用腊制和风干工艺精制而成。优选健康、羽毛鲜艳的公鹅或灰天鹅,成品具有外形完整、肉质鲜嫩、腊香浓郁的特点。

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是最具有淮扬风味的著名主食。扬州的蛋炒饭,风味各异,品种繁多,有“金裹银蛋炒饭”“月牙蛋炒饭”“什锦蛋炒饭”等,尤以什锦蛋炒饭最为典型,常辅以鸡蛋、海参、火腿、青豆、虾仁、猪里脊、香菇、竹笋、葱花等多种材料。

习俗

特色节庆

从2019开始,扬州开始举办早茶文化节。2023年5月25日,第五届中国早茶文化节暨2023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在扬州趣园茶社街区开幕,中国早茶最美味市集汇集了60多家品牌餐饮,美食包括猪肠、猪肺、火烧、豆腐、五花肉、卤煮、天津南楼煎饼、成都市的“四川抄手”与哈尔滨市“老都一处”的三鲜饺子等。

2023的瘦西湖万花会以“追寻春的足迹,拥抱花的海洋”为主题,景区精心布置十余个大小不一的花坛、花境,挑选使用近百个品种、二十余万株名品花卉,既有大丽花、小丽花路易斯安娜鸢尾等进口品种,也有美洲茶高山杜鹃、糖果酢浆草属等新奇品种,更有成片的各类郁金香,与琼花、牡丹、芍药、杜鹃等中国传统名品花卉交相辉映,为游客提供极具震撼效果和新鲜感的赏花体验。万花会期间,景区将推出赏花、演艺、雅集、快闪、摄影等十大“花文化”体验活动,国际名花铁线莲展、长三角杜鹃花精品展两场重量级花卉主题展览将陆续举办。与往年万花会不同,今年景区打造了“夜赏花”古装游园会。届时,将于桃源花溪上演一场精彩绝伦的盛唐鼓舞,结合花车、巡游、音乐、灯饰,一同开启万花园“夜赏花”奇幻之旅。

婚俗

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订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

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国际劳动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元旦这些法定节日。婚事沿袭了发嫁妆,迎亲、回门等旧俗。男方要赠给女方首饰、礼金。在城镇,多在饭店举行婚礼仪式,预定宴席,约请亲友。在农村,多是在家中自办宴席,宴请宾客亲友。

艺术

清康乾年间,金农郑板桥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书画家集中于扬州,他们声气相投,互为影响,形成扬州八怪。他们在艺坛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清代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扬州八怪的绘画以写意与写实相结合、写神与写形结合,都善用简笔,仍是意足神完,其格调或豪放泼辣、或清新潇洒。

木偶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扬州市木偶剧团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项目。2016年,在第六届中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传承展演活动上,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取得好成绩,木偶戏《秋江》表演者梁苏荣、南兰获最佳技艺传承奖,《活佛济公》表演者郭江获优秀技艺传承奖,颜育、韩健获指导老师奖,戴荣华李敏、邓小慧、崔茜获优秀设计奖。

扬州工艺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有2400年的历史,起源于战国,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扬州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漆器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力量最为雄厚、地位最高、影响最深的重点产区。扬州漆器有着完整的工序门类,总共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雕填,骨石镶嵌,百宝嵌,雕漆砂砚工艺,漆画十大门类。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传在扬州一带。广陵派琴曲既有北派的刚健之气,又具南派的柔和之情,两相融合。《渔歌》《樵歌》《昭君》《龙翔操》《梅花三弄》等均是其独具特色的代表曲目。2008年,广陵琴派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2006年,扬州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记载,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创于唐朝清代得到空前发展,康熙年间刊印了包括《全唐诗》在内的内府书籍三千余卷。1960年,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成立,成为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职能机构。该社保留着国内惟一的全套古籍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共有二十多道工序。并存有近30万块雕版板片。

地区象征

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花为琼花。2005年1月5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2次会议决定,增补芍药为扬州市市花。扬州的芍药历史上名闻遐迩,广陵芍药与洛阳牡丹齐名,早有“扬州芍药甲天下”之誉。据记载,扬州芍药栽培,始于隋唐,盛于宋代,衰于元、明,复兴于清代。宋时蜀冈禅智寺、山子罗汉、观音与弥陀等寺院都大量栽培,朱氏南北两圃芍药5万-6万丛,盛极一时。

1985年7月18日,扬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树为银杏、柳树。

2003年3月21日,扬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次会议决定扬州市市歌为扬州民歌《茉莉花》。扬州是民歌《茉莉花》最早的主传唱地区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

风景名胜

全市现有A级以上景区58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022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66.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5.37亿元。

重要景点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

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游览面积2.5 平方千米,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徐园、小金山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万花园、双峰云栈等名园胜迹,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隋唐开始,景区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盛世,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 ,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历史上李白杜牧苏轼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很赞叹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秀美的风光,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烟花三月下扬州”“绿杨城郭是扬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佳句。

扬州市何园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同时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公园

何园内,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复道回廊,长1500米,连接园内各种园林建筑,充满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著名学者余秋雨称在中国造园史上,何园“片石山房”令人仰望。

中国当代古建园林专家童寯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何园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罗哲文先生还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

扬州市个园

个园是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建成的宅园,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为前宅后园式江南私家园林。住宅由西、中、东三路建筑组成,前后各三进,各路建筑间以火巷相隔。整体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单体建筑体量宏敞,用料考究,展现了扬州盛极一时的盐商文化和民居文化。个园的园林部分,以四季假山为主,是个园景色的精华,是扬州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对外交流

扬州市含县(市、区)缔结友好城市4对,扬州市区19对,合计15国23个城市。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