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花雨 :1982年颜学恕执导的大型民族舞剧

更新时间:2024-09-21 01:07

《丝路花雨》又名《Along the Silk Road》取材于著名的敦煌壁画,是一部由颜学恕执导,赵之洵担任编剧,贺燕云、柴怀民、赵宏等人主演的歌舞古装类大型民族舞剧。全片时长100分钟,于1982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丝路花雨》讲述了在唐朝河西走廊中国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为救被飓风卷入了风沙之中的波斯商队,不幸被盗匪劫走,被迫学艺,成为一名歌舞伎艺人的故事。2018年10月5日晚,在悉尼国际会议中心情人港剧场登台演出,这是《丝路花雨》首次登上澳大利亚的舞台,有利于促进两国民心相通。2023年7月18日起至10月8日,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将在兰州市甘肃黄河剧院常态化驻场演出44场。

剧情简介

唐代时期,中国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在丝绸之路上搭救了波斯商人伊努思,但不幸遇到盗匪的抢劫,致使父女离散。五年之后,英娘沦落街头卖艺,巧遇神笔张,伊努思不惜重金赎回英娘,父女得以团聚。天伦的乐聚使神笔张才思勃发,绘出了敦煌壁画的传世佳作《反弹琵琶伎乐天》。

不料画墨未干,横祸又起,市令巧立名目,意图霸占英娘。神笔张万般无奈,只得让女儿逃往波斯。直到伊努思再度来唐,英娘才得回归故土。可是市令并不干休,又勾结窦虎拦截波斯商队。神笔张为救老友,奋不顾身,点火报警,不幸惨遭杀害。二十七国交易会上,英娘和伊努思献艺鸣冤,河西节度使严惩了恶人。万邦同好的丝绸之路上飘飞着吉祥的花雨,响彻着友谊的笙歌。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丝路花雨》根据甘肃敦煌艺术剧院的同名舞剧改编,剧中英娘和神笔张的故事是甘肃省歌舞剧院的编导们从莫高窟遗存下来的彩塑和壁画中反复提炼加工而来。为了让更广泛的观众都能看到此剧,西安电影制片厂决定把《丝路花雨》搬上银幕。

舞蹈设计

《丝路花雨》基本保留了原作舞剧中的舞段,包括戏曲古典舞、软舞(绿腰舞、霓裳羽衣舞)、敦煌舞(仙舞、俗舞)、健舞(胡旋舞、枝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形式。为了着力突出敦煌舞,剧组融入了很多不一样的元素。

英娘“反弹琵琶”系列舞姿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在表达人物关系的同时,还借助了西方芭蕾舞中的托举技巧。除此之外,英娘和其他角色的舞段,是很多舞蹈课堂熟悉的动作,例如拿箫吹奏式、反身击鼓式、抬腿起飞式、勾腿平望式、飞天瞭望式、飞天持花式等在群舞中都运用地很明显。同时,根据人物形象和时期情绪的不同,编导们在动作质感上也进行了设计。比如幼年英娘的动作素材以戏曲古典舞动作为主,成年后的英娘动作多以敦煌舞动作为主,控制性、骤停性动作变多,技巧难度加大。

配乐伴奏

电影在配器上使用的是中原地区传统古典音乐中惯用的琵琶古筝二胡、竹笛、萧、扬琴等乐器,每当剧情进行到小高潮或者气氛倏地紧张时,西洋管弦类乐器如提琴、号等乐器也都有出现。在演奏的过程中,重点运用“宫商角徵羽”五调式的民族乐队多声部方式演奏。配乐旋律的编创方面,作曲家们参考和提炼了很多中国传统古曲以及具有不同地域色彩的西域民声。

例如从英娘出场的背景音乐中,有琵琶和丝竹。这段音乐是从古曲《月儿高》中提炼出来的,而《月儿高》又是从唐朝乐舞的《霓裳羽衣》演化而来。还有《古代民歌》《唐代雅乐》《阳关三叠》等古曲的曲调也对其他部分的旋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不同地域的音乐部分,旋律选用的伊朗音乐素材和古希腊风格的素材较多,通过这些段落掀起剧中的某些内容的高潮,例如波斯风格的《刺绣舞》《驼铃舞》等。

摄影置景

陈万才从摄影总设想和艺术处理上,都要求把电影拍得很美,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从景的设计和制作上打破舞台框框,使之适合电影拍摄的场面调度,便于镜头运用更广泛的角度。如礼宾阁、敦煌市市郊、戈壁大漠莫高窟、西方净土、波斯花园等场景,在拍摄时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使它更有真实感。

二、特殊的气氛用特殊的光效来处理,因为原作除了日景以外还有日出、黄昏、月夜、乌云、风沙等气氛变化,有的是单纯的布景解决不了的,剧组就采用幻灯效果来配合。场景设计上,为了能营造出微妙、新奇的感觉,剧组用搭景和绘景结合的楼台亭阁,配上拱桥和红色的栏杆;用钢化玻璃铺成地面,让它映照出乐器在空中舞动的倒影;用遥控控制的荷花在池中游戈。

三、因为电影没有对话,主要用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且故事情节都比较简单,所以在拍摄中需要利用电影手段来渲染和加强。拍摄群舞都用大全、大俯、大特及升降镜头,以展示其宏伟的场面和壮观的气势,如霓裳羽衣舞、出征舞都是这样。而对于双人舞、单人舞的英娘卖艺、献艺、哭爹、离别、父女相认、反弹琵琶等戏,则采用大特和连续多变的长镜头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感情变化。在拍摄中,还要重视音乐与舞蹈的节奏。如抢波斯商队的戏份,采用短兵相接的快节奏的对打,由刀飞剑舞中显示出来紧张、激烈的效果,有时也采用大全、大俯、大特的两极镜头来加强气氛。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丝路花雨》基本反映了舞剧的演出实况,并利用电影调度扩展了舞台空间,为演员的舞蹈表演创造了更大的发挥,镜头也很好地为欣赏舞蹈提供了多方位的最佳视角(《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评)。

《丝路花雨》运用了大量丰富的镜头语言,通过推、拉、摇、移、跟、特写等拍摄手法来呈现不同的场面和环境,给人很强的在场感,可以将不同场景所营造的氛围体现地更加充分,这从另一个途径解决了看舞剧时只能在同一角度平面观看的限制。其次,电影化道具的使用以及影视化的妆面造型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外化地更加立体丰满,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强的代入感。最后,影片还采取了特技拍摄和特效镜头制作,这些技术的使用也使得观看者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观赏度。影片通篇最大的亮点就是舞蹈,片中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生动地道的舞段,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之外,配乐伴奏将民族、传统音乐素材与交响乐演奏法大胆结合,既达到了强化民族特色建立民族符号标签的目的,又实现了古今中西的创新结合。简而言之,电影的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风格,同时也表现了对剧中某一典型环境的标志作用。这张音乐牌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耳朵,也是这部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闪光点(《黄河之声》评)。

负面评价

《丝路花雨》与以往的舞剧影片相比,在电影创作上还显得有些保守,没有突破舞台演出的基本框架,沿袭了十年动乱中革命芭蕾舞影片的创作方式。剧中一些大的场面,如各国商队汇聚长安的隆重场景,由于银幕和音响技术学的限制,反倒不如剧场效果来得热烈和开阔(《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Forbidden.人民网.2024-04-06

丝路花雨 (1982).豆瓣电影.2024-04-06

丝路花雨.腾讯视频.2024-04-06

7月18日起《丝路花雨》将在兰州常态化演出44场.百家号.2024-04-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