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2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所成立於2003年,以招收艺术创作实践类博士研究生为主,基本的教学理念则是培养学者型的艺术家以造就具有高尚人文情操和全面艺术人文修养并具有创作素质的高级艺术人才。现任主任为薛永年教授、副主任罗世平教授。

学院简介

我部实践类博士生的教学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按课题方向组织教学的方式进行。导师组由学院特聘的艺术成就卓著的实践类教授和在美术史论上有学术建树的教授组成。博士生在读期间实行学分制管理,按规定完成公共必修课(政治理论和第一、二外国语)、专业理论课(美术史论方法研读、西方思想文化典籍研读、中国思想文化典籍研读、当代美术创作与文化思潮等)及专业课(社会实践、创作研讨和教学实践)的课程,且通过专业作品评审和论文答辩后,方可授予博士学位,基本学制为三年。此外,我部还举办了高研班,以吸收更多有培养前途的人才,秉承着与实践类博士生一脉的教学思路。

学员情况

我部自2003年开始招收实践类博士以来,迄今已有四届。专业方向涉及油画、中国画、版画、壁画、雕塑和书法。现有实践、理论类导师24人。在读博士生43人、高研班15人以及访问学者6人,学生来源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留学生。

学术活动

近年来,我部举行了多次学术活动,并於2006年、2007年与台湾省院校进行了两次"五岳看山"海峡两岸研究生五岳文化考察写生及作品联展研讨活动。今后,造型艺术研究所将在学院全新的学科结构框架下探索完善实践类博士生的教学体系,在实践与理论、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造就高层次的学者型美术人才。

造型艺术研究所导师组名单

广军、王镛、王宏建、孙家钵、孙景波、朱乃正李少文张立辰易英罗世平邱振中邵大箴、钟涵、郑岩郭怡孮袁运生钱绍武贾又福靳尚谊靳之林詹建俊谭权书潘公凯薛永年

系部设置

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壁画系、实验艺术系、基础部

油画系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是中国油画教学的最早基地之一,从20世纪早期赴欧洲日本深造、谙熟欧洲油画传统的前辈师长,到解放后派往苏联留学的业务骨干,还有几十年来油画系历届留校任教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形成了几代极具实力的教师队伍和创作队伍。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正式组建油画系。1960年前后油画系提出并且实行了导师工作室体制。从创立至今,油画系已培养出众多德才兼备的本科生、研究生、研修生。许多人已成为知名画家、教授,或成为全国各地油画界及美术事业的骨干力量。油画系师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许多在社会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成为中国油画发展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无论师资力量、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素质,始终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目前油画系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工作室和基础教研室、材料表现工作室、研修班工作室,实行工作室制教学。

油画系接受来自造型学院基础部一年级学生,进入油画系各工作室的前半年必须在油画基础部集中培训,学习油画专业基础课程并通过各工作室教员上课,了解工作室教学特点。油画专业基础课程为各专业方向课的前置课程,半年后进入各工作室学习。油画专业(画室)课程为本专业学生的主修课程,各专业方向课程并行。其中包括毕业创作和学位论文课。学生进入工作室的学习时间为两年半。四个工作室专业方向不同,有各自的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学生开始了正规的专业学习。各工作室同时承担其他专业学生选修的油画专业选修课程。油画材料表现工作室承担油画材料技法课程。分为两组,一组是面向系内学生:油画基础部的常规课程和各画室需要的油画材料表现的必修课程。一组是面向系外学生的选修课程。

版画系

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唤起了中国版画家的社会主体意识。自此,版画家们更习惯于做知识分子类型思考。无论是"左派联盟"时期,或是"鲁迅美术学院"时期,版画家所进行的工作已经不是单纯"为艺术而艺术",更多的是利用版画的社会功能去引导、干预社会发展潮流。版画实际上在他们身上起到了完善人格、塑造智慧心灵的精神作用。1954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版画系,初建时的师资队伍便是由这样的一批艺术家所构成,他们在传授专业技艺的同时,也奠定了版画专业关注社会、尊重理性、善于思辨的学术品格。

60年代,版画系在教学上实行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画室制,分别以李桦古元黄永玉王琦先生为主任教师。画室制使版画专业教学出现了多元并行的风格流派。从1977年起,版画系教学在中断了十年正规教学之后又重新步入正轨。版画系当时设立了木版工作室、铜版工作室和石版工作室。1981年又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丝网版画工作室。由此,石版、铜版、丝网版以及其他边缘性的版种与木版一道,得以全力拓展和完善。这一时期,版画系在教育方向、知识储备、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对版种技术完善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稳健、和谐的工作氛围促使教师队伍对于研究和自身创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作品影响力还是版画教育模式,都成为全国艺术院校版画教育的楷模,影响了全国版画的发展。八十年代中期,版画系还开设了插图专业;九十年代,版画系又先后成立了传统版画工作室和数码版画工作室。多个版画工作室的成立,进一步丰富了版画系的教学内容。

为了顺应二十一世纪新的文化环境和社会需求,版画系将导师工作室和版画技法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代了原有的版种工作室制。原有各版种工作室教学职能被一分为二,技术指导职能被归为版画技法工作室,由专职技师负责。而艺术教学职能则转归为几个不同的导师工作室,由他们承担对学生诸如造型规律、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观念的教学工作。

版画系不同阶段的教学,在教学体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虽有所不同,但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创作能力的教学主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引导学生艺术个性的发挥,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注意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是版画系始终坚持的办学原则。

教学结构:

现在版画系的本科教学实际上是从二年级开始的。教学工作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分别为:二年级专业基础课教学、导师工作室艺术综合教学以及版画技术工作室技术性辅助教学。

二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素描、色彩、思维视觉转换训练和春季写生课。二年级教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学院的基础造型训练与强调创作思维的版画专业教学相衔接。因此在二年级基础课教学里,在强调学生具备坚实的造型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他们艺术创造过程中应具备的独立性、主动性、互动性及创造性。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会思考的"手",为进入三年级导师工作室学习奠定基础。

师工作室教学阶段是版画系本科教学的主体部分。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进入版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语言的综合学习阶段。

雕塑系

20世纪50年代初雕塑系成立,由此到60年代中期为第一发展阶段,这期间以当年留法归来的刘开渠王临乙滑田友曾竹韶等先生为主,建立并健全了一整套现实主义雕塑教学系统,后来又有留苏归来的钱绍武董祖诒曹春生司徒兆光等先生加以补充,使之更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雕塑系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雕塑流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和北京十大建筑雕塑创作为中心的大型纪念性雕塑,成为新中国纪念性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从70年代末恢复招生到美院迁出王府井是雕塑系第二个发展阶段,主要工作为恢复正常教学系统,并在改革开放新局面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对教学体制进行调整,逐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的优点和国际当代艺术的新观点、新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基于扎实基本功上的创造性。从中央美术学院2001年迁入望京新校园至今为第三发展阶段,重点工作为在保持原有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初步建立现代材料教学系统;并着手面对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对公共艺术的要求,开展公共艺术研究教学。雕塑系的教学体系再次调整,形成了专业基础教学、导师工作室教学与技法材料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结构,既保持原有的写实雕塑优势,又吸纳现代材料教学优点,代表了国内美术院校雕塑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雕塑系和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创作的大批优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以《抗日战争纪念群雕》为代表的一批重要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个群体在新时代的学术实力。

迄今为止,雕塑系教学正在形成三个比较明确的发展方向,一是50年代以来在学习借鉴法国苏联美术教育基础上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写实雕塑教学,对于五千年中国本土传统空间形体语言的挖掘与继承也在此基础上日益深入;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对雕塑材料语言体悟的基础上,增加了现代抽象艺术语言相关的现代材料教学;三是为应对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正在着手建立的,以雕塑为出发点的城市公共艺术教学。雕塑系从学术发展上着眼,主张:1. 保持并继续加强第一个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因为它是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的学术传统,也是最大的优势。在目前国际视觉艺术教育格局中,也是写实雕塑教学中唯一完整的一块。2. 巩固和完善第二个方向的教学,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建立在现代材料与空间语言基础上的现代雕塑教育将是不可缺少的,它将为现代主义建筑、现代设计等领域输送新鲜血液,建立基础语言。3. 建立和健全第三个方向的教学,这已是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而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

总之,雕塑系的教学系统将在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过渡中稳步发展,这一发展过程被视为一个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有机体,既要保持原有优势,并从中发展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也要开拓新的领域,响应时代需求。

雕塑系教学机构:(一)系专业基础部:基础部工作室(二)六个导师工作室:1. 写实教学方向: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2. 现代材料教学方向:第三工作室、第四工作室。3. 公共艺术教学方向:第五工作室、第六工作室。配合这六个导师工作室,(三)六个材料工作间,即石雕、木雕、陶瓷、直接金属焊接、金属铸造、综合材料构成工作间。(四)研究生、进修生教学组。

壁画系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大潮中诞生的当代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中第一个壁画专业系。为适应城市公共环境建设迅猛发展的趋势,1979年初,在侯一民教授主持下,由李化吉周令钊梁运清张世椿、王文彬、邓澎等人参与筹建了壁画研究室。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84年正式成立壁画系。历任系主任侯一民、李化吉、梁运清、孙景波曹力教授。

壁画系创建以来,致力于复兴中国壁画辉煌的历史传统,吸取当代世界各国壁画与公共环境艺术的优长,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与时代特色的教学与创研体系,并成为这一专业领域内重要的创研实体。

壁画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为城建、园林、文化艺术部门、学校及有关单位从事壁画设计与制作、教学、研究和其他美术工作所需求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壁画、建筑和环境艺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画创作的能力。

壁画系在教学中强调壁画艺术是公众的环境艺术,要求作品具有公益性内容和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味,反映健康高尚的思想内涵、鲜明浓郁的时代风貌和激扬奋发的民族精神,把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活力与时代精神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素描造型能力,掌握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和技法,更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在基础课程中,加强“作品意识”和“设计思想”,致力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以“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鼓励学生潜心学习古今中外壁画艺术的成就与经验,树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并在系内专门设立了旨在鼓励创作的奖励方法,对个人创作实践的优秀者给予大力支持。壁画系特别重视艺术实习考察课,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壁画文化遗产与当代壁画与公共艺术中吸纳营养。壁画系先后和敦煌市文物研究所、克孜尔文物研究所建立了共同研究和学习的合作关系,每届学生都安排一次敦煌等文化遗产的参观考察,此外,壁画系还选择了甘肃炳灵寺、麦积山石窟甘肃省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永乐宫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文化遗迹和文物单位作为考察与实习基地。

专业和许多造型艺术门类具有“多重边缘性”的特点。专业基础必修课设有基础理论、基础技法两大内容。基础理论开设壁画艺术概论、中国壁画简史、外国壁画简史、环境艺术理论及设计基础等。基础技法包括:1. 造型基础:素描(速写、白描)、雕塑(浮雕、圆雕写生、装饰造型)、构成设计(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解剖、透视学基础。2. 色彩基础:开设写生色彩学、装饰色彩学、色彩构成。3. 壁画材料工艺:开设中国传统重彩、沥粉贴金及古壁画修复、西方传统湿壁画技法、分层刻技法、陶瓷工艺、漆画工艺、镶嵌工艺、金属材料造型工艺、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工艺。4. 构图理论基础与壁画创作设计(含社会考察及毕业论文)。5. 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

壁画系教学实行工作室制。目前设有三个工作室、一个基础教学教研室和一个壁画材料工作间。

实验艺术系

实验艺术系,2004年春天酝酿,9月开始筹备工作,2005年7月13日正式成立,并开始接受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本科生。实验艺术系的成立以近现代造型艺术多元化格局为背景,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探索、研究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艺术语言构架;关注近现代艺术实践经验,建立实验性艺术在当代学院艺术教育中的学术性层次;发扬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精华,鼓励本土语言的艺术创造;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梳理归纳西方近现代艺术的理论及实践成果,开辟新的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实验艺术系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和艺术理论素质,能够参与当代艺术实践,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具有独特表达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通过教学与专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理性思辨能力,以期推进中国实验艺术的学术质量及文化层次,培养精于综合材料、装置、以及影像等新艺术形式的优秀艺术家;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广泛的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广泛的社会适应力,可以从事当代文化艺术的创作、研究、教学等工作。

当前阶段,系将在造型学院的领导下以建设和完善基础教学作为主要任务,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尽快修订教学大纲草案并做出正式的文本,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课程的准备和实施必定围绕基础教学总体规划进行。根据已制定的教学大纲(草案),本科生学习期限为四年,根据学生、画室双向选择的原则,从基础部一年级结业生中产生进入实验艺术系的学生,学习期限为三年。在基础教学的结构和设施调整完备的适当时候,计划聘请国内外较有成就、并具有相当学术水准和教学能力的著名艺术家开设以各自不同艺术媒介形式、艺术主张为核心的导师工作室,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之后可以选择导师工作室,配合以创作实践和艺术思想建设为主的相关课程。

基础部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新生统一在基础部学习一年,期满成绩合格后,分入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和实验艺术专业继续学习。基础部注重对学生综合造型能力的培养,并将中西方造型艺术的不同创造观念、不同造型意识融入造型基础的教学当中,用以引导学生对东西方优良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深化学生对造型的认识、对艺术表现的兴趣和理解,针对提高学生对未来专业选择的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

一学年专业课程有:泥塑、素描、书法、线描、设计认知基础、解剖与透视造型、色彩、创作基础。八门功课根据要求穿插教学。素描教学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确立明确的造型意识、造型观念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建立主动的、敏锐的、清晰而整体的造型意识,掌握造型艺术的形式规律;色彩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方法全面掌握色彩的客观规律,准确控制画面的色彩关系,达到形色结合,提高色彩修养,完善学生的造型意识;泥塑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泥塑的实践课,启发学生了解初步的形体、结构空间和空间的关系;设计认知基础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系列讲座对设计思维的特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初步学会认知设计艺术与建筑艺术,并开发学生未来的设计思维和造型创作思维做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准备;线描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审美特点,传授人物白描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一般表现形式;解剖与透视造型教学使解剖和透视知识与绘画造型技能的教学更为深入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基础通过“观察与表达”作业,引导学生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现实,并对获得的感受做初步的表达实践。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