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寺 :二水寺

更新时间:2024-09-20 11:57

二水寺,位于武功县武功镇西北,此处漆漠二水映带,梁山一岭如燕,远远望去状若巨龙饮河湾,又似飞燕戏水天。据其山梁上龙山文化型遗址文物,此处新石器时代即有村落;另依二水寺地名和漠峪河畔高崖间发现的佛像考证,该处在北魏时期已建有相当规模的寺院;明代万历年间所建七面八级阁楼式寺塔倒映河湾,一塔二影,堪称奇观,为著名“武功八景”之一。二水寺塔和塔志碑座龟头,曾于1957年5月31日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二水寺村在武功县老城(武功镇)东北二里许。顾名思义,二水即两条河的水流经过的地方。

村东为漠谷河,源头在永寿麻亭岭,北自乾县县城西夹道谷中流至武功县,因此也称作“夹道水”。七十年代兴修水利时,在上游“大北沟”修了一蓄水库,因此现在已成涓涓流,此水一直无污染,水中生物异常活跃,吸引着钓鱼爱好者和小孩经常来此垂钓和嬉戏。

村西为漆水河,古称“中亭水”,《长安志》的武亭水与《游靖碑》上的武水意义是一致的。康对山认为漆水就是漆水,石头河渭河以南,二者不应混同。因此,漆水的上游在永寿县乾县还叫杜阳水、好�河等名称。而“武亭”地名则还可见于清末《永寿县志》中。源头出自古时普润县西120里的青山,即今麟游县招贤镇宁里沟。自乾县龙岩寺出山,东南行10里许至武功县岸底村入境,又东南行41里到二水寺,与漠谷河相汇。再南行6里许至川口,穿过陇海铁路、渭惠渠渡槽,折向西行,迎绕过圪崂村后又折向东流,经立节村汇人渭河。

二水寺塔

二水交汇于此,突兀的梁山县向箭头一样形成夹角,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我县游凤乡游凤村的张汲(张�的孙子)请命于县府,号召群众集资在此修了一座砖塔,此塔为楼阁式七级八面,高约30米。

修建此塔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武功县多年来人才辈出,文章盖世,唐有苏瑰、苏�,宋有游师雄父子,明代状元康海、张�、张�进士及弟,无不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后人为了祭祀文昌帝君,彰显武功文才鼎盛,在梁山顶端修了一座形似毛笔的砖塔,远远望去,塔如一枝巨笔直指云天,十分壮观。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功县为风水室地,地脉兴旺,各代都有杰出的人物出现,压得南方抬不起头来。后来南方出了一位道士在全国各地找龙脉形成的地方,找了一生都没找见,临终时嘱咐他的弟子要继续寻找,非要把这个龙脉斩断不可。他的弟子就按他师父所说,一路向北方找来,当他走到乾县北岭望南一望时,见武功境内豪光四射,紫气腾腾,他就直奔武功而来,当走过乾县临平镇时,龙脉的地象越来越显,龙头己伸到梁山附近。他立即赶上前来,口中念念有词,挥剑向龙头砍去,剑光指处,只听得轰隆一声,龙脉被拦腰砍断,血水如注,直往漆水河淌去,那道士见状急忙作起法来,把天上二郎神哮天犬遣下界来,把血水舔了个干干净净,据说如果血水淌在漆水河里,武功县要发出三石六斗菜籽的官,菜籽何其小,三石六斗的数量可是个天文数字,武功县朝朝代代、祖祖辈辈永远也发不完,那还了得。当日啸天犬舔后不小心把一滴洒在了杨家的祖坟上,结果杨家就发了好几辈子官。武功人为了守住龙脉,就在二水寺村梁山顶上修了这座砖塔。

历史形成及现状

二水寺村在很早以前修有一处很大的寺院。据当地群众讲,先有二水寺后有武功县。也就是说设置武功县城比建二水寺要迟,这话一定的历史根据的。1957年全国举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二水寺村及相邻的庞家堡村,为一新石器时代到西周时期的居落遗址。庞家堡村、二水寺村北,南至梁家堡,在漠谷河二台地上有较多的台级地断面,暴露出大量的灰层,文化层堆积较厚,其中可见有泥质红、灰、褐陶器沿,夹砂红、灰陶器,石器等,器形可辨有钵、盆、尖底瓶等。 1957年登记在册,1981年由武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2003年7月经过对遗址挖掘和清理,发现大小佛像共有119件,其中佛头92件、佛像残块20余件。根据佛像的造型共分四类:一、坐莲菩萨像45尊;二、坐莲掺手小佛像45尊;三说法佛像26尊;一佛二弟子佛牌3件。所有佛像都没有头,从断口残沿可以看出是人为敲坏的,而清理出来的佛头全是释逝牟尼的 头像,与坐莲菩萨根本不是一体的,经过省、市专家研究分析,这些小佛像的衣着服饰不甚华丽、体型较瘦,面容清秀,可断定为北魏时期制作的。

调查结果表明,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是古人类居落,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一直到西周时期都很兴盛,战线之长,规模之大,可见当年之盛况,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二水村形成的年代确实很久远。虽然二水寺塔1957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可惜的是在动乱的七十年代被四七七处以某种借口拆毁已尽,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名状的遗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