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华寺 :曾存在于青海的藏传佛教寺庙

更新时间:2023-09-22 17:55

仰华寺,曾是一处位于青海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始建于1575年,由明朝藩属蒙古顺义王俺答汗与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索南嘉措共同建造。该寺坐落于青海湖南面的察卜齐雅勒,明朝赐名“仰华寺”,蒙古称为察卜齐雅勒庙,藏语称为特钦曲科林。1578年,俺答汗在仰华寺授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封号,这一事件标志着格鲁派领袖获得蒙古的保护和支持,逐步成为藏传佛教的主要流派。然而,由于西海蒙古侵扰明朝边境,明朝大臣郑洛于1591年下令焚毁仰华寺。该寺遗址现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北面8公里的加拉村。

历史背景

16世纪,蒙古俺答汗在草原上崛起,他在土默特的基础上向东迫使察哈尔省孛儿只斤·蒙哥库登汗东迁至辽河套,向西驱逐瓦剌,开拓漠北,南部多次入侵明朝边界,一度围攻北京,导致庚戌之变俺答汗还积极向青海扩展,驱逐了早期占领青海的卜儿孩等瓦剌贵族,并开始与藏族(西番)接触。此时青藏高原处于教派斗争之中,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势力强大,压制格鲁派的发展,因此格鲁派急于向外寻找出路。恰逢此时,蒙古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解,受封为顺义王,并实现了互市的梦想,解决了经济上的担忧,开始寻求进一步扩张,并需要在蒙古内部巩固自己的权威,增强凝聚力。引入藏传佛教恰好满足了他的需求:既能实现对青藏高原的控制,又能借助此树立自己在蒙古内部的神圣权威,最终完成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于是,蒙古土默特部与藏传佛教格鲁派走到了一起。

建寺过程

当时,俺答汗向明朝称臣,乌思藏也属于明朝管辖,因此俺答汗要与索南嘉措联系,必须征得明朝的许可。自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以来,俺答汗多次向明朝申请金字番经和喇嘛僧,大同市总督王崇古认为这是一个让俺答放下武器的机会,主张允许其请求,得到朝廷批准。到朱翊钧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俺答汗再次上奏明廷,为了索要喇嘛番僧(索南嘉措),请求派遣通事官,明廷也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俺答汗之子丙兔提出了“迎佛盖寺”的请求,明廷官员担心丙兔以此为借口与西番勾结,危及明朝西部地区,大多数人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但礼部则奏言:“他们已经伐木动工,现在让他们改在别处重建是不可能的,不如就此同意,以鼓励他们的善意,防止他们在关外的请求。况且中原地区的防御敌人,关键在于边关是否有充足的准备。敌人的顺从或叛逆,也不取决于一座寺庙的远近。”因此明朝同意建寺。

索南嘉措俺答汗的行为表示欢迎,他接待了俺答汗的使者并接受了邀请,约定在红牛年(1577年)会晤于察卜齐雅勒的寺庙。关于建寺情况,索南嘉措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记录:“索南嘉措在建寺前举行了收服地煞仪轨,然后召集了许多汉地能工巧匠进行修建。在新建的经堂内供奉着三世佛像、宗喀巴像和索南嘉措本人的塑像。经堂两侧和前方是内供大威德、观音菩萨等像的神殿,每个佛殿都有十六根柱子的规模。佛殿之间还有菩萨殿、药叉殿和护法亭。前面的左右两边分别是光明殿和大乐殿两座寝宫,各个殿堂都有汉式殿顶等作为装饰。寺院周围筑有三重围墙。寺院建成后,索南嘉措命名为特钦曲科林(意为大乘法轮洲)寺,并在四周广泛进行了息、增、怀、伏四种烧施法事,出现了与所念诵相符的吉祥迹象。”由此可知,这座寺庙主要由汉族工匠设计建造,当地的藏民也可能参与了寺庙的建设,它融合了汉、藏的建筑风格于一体,虽然主殿经堂的具体尺寸没有记载,但从其配殿拥有16根柱子的规模来看,也是非常宏伟的。并且从后来索南嘉措与俺答汗会晤时,面对上万名听众发表演讲、举行千人授戒仪式来看,这是一座建立在青海省草原上的大型寺庙。万历五年(1577年)四月寺庙建成,俺答汗请求明廷赐予寺庙匾额,明廷遂赐名“仰华寺”,取仰慕中华之意。

仰华大会

仰华寺建成后,俺答汗以赴青海湖畔的仰华寺会晤西番高僧、举办法会为由,请求明廷开放马市、茶市,并给予都督金印,方便出入。尽管如此,明廷仅同意提供办理佛事所需的物品,并加强军事准备,阻止其过分的要求。俺答汗并没有坚持向明朝争取开市,而是立即率领部队向西攻击瓦剌部落。俺答汗战败后返回,才取道嘉峪关市前往仰华寺。而在那时,万历五年(1577年)藏历十一月二十六日,索南嘉措已从哲蚌寺出发,前往仰华寺。第二年五月十五日,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与俺答汗等蒙古诸部台吉会面。两人公开会面时,俺答汗身穿白袍,由包括顺义王妃三娘子在内的随从一万多人簇拥而出。俺答汗首先献上了由五百银铜制成的曼荼罗、金钵等供养索南嘉措。随后在十万人大集会上,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一同走向会场中心,由彻辰鸿台吉当众宣读欢迎词,国师巴克什译师担任翻译,内容为:“我们历来都是强大的,因为我们祖先出自恰噶尔天神一族,曾经征服过汉地、西藏和霍尔,并与萨迦县教主结下了福田与施主的关系,使得佛法得以弘扬。后来妥欢帖木儿汗时期,佛法衰微,人们作恶多端,只有吃血喝肉,如同陷入黑暗的血海之中。如今蒙福田施主如日月般宏大的恩惠,开辟了正统的道路,使血海变成了乳海,这份恩典无限!因此,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汉、藏和蒙古所有居民,必须遵守十善法则。从今天起,对于恰噶尔蒙古族规定如下行为准则:过去,蒙古人死亡后,按照其地位高低,用妻子、侍女和马牛等陪葬。今后凡用于宰杀祭祀的马牛等财产,都要心甘情愿地献给僧侣和上师,请求为死者做回向祈福,禁止杀生祭祀的人。如果仍然杀人陪葬,就要依法处死;如果宰杀牲畜陪葬,就要依法没收其全部财产;如果有辱骂殴打上师和僧侣的人,就要没收其全部财产。以前,对于被称为‘翁公’的死者偶像,在每个月的初八、十五和三十日宰杀牲畜用血进行月祭。如果非法宰杀牛马祭祀,就要罚款十倍的牲畜。如果拒绝销毁这些偶像,就会摧毁其家园。以六臂智慧怙主取代翁公,只能用三种乳制品(奶酪、牛奶和酥油)对他进行供养,绝对不允许用血肉供养。此外,每个人都应该鼓励善良,每个月的初八、十五和三十日要持斋守戒,对汉、藏和霍尔三个族群不得随意抢劫。总之,在卫藏实施的那种法律,也应该在这里实施。”

随后,俺答汗当众赠送索南嘉措一颗金印,上面刻有蒙文“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作为索南嘉措的称号;索南嘉措则接受俺答汗作为其世俗世界的守护者,尊称其为“大梵天法王”,并向其他参与的蒙古部落首领分别授予不同的尊号。这次会晤标志着格鲁派领袖获得了蒙古俺答汗的支持,并以“达赖喇嘛”为称号,直到今天;由于蒙古族的支持和保护,格鲁派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其超越藏传佛教其他教派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也是黄教传入蒙古的开端,逐渐成为蒙古民族的信仰,因此仰华大会在蒙藏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明军毁寺

仰华寺会议结束后,俺答汗皈依藏传佛教,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往返于青海和蒙古之间,引起了明朝的警觉。仰华寺已经成为青海蒙古人会盟的重要据点,特别是在万历十年(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青海蒙古人得不到有效约束,频繁骚扰明朝边境。万历十五年(1587年)巡按陕西省御史杨有仁上书说:“自从俺答汗迎佛建寺,招揽众人住在莽剌寺川,一是贪恋水草肥美,二是想获取各方利益,长期借宿不归,就成了巢穴,而且还招来了西海各酋长前来放牧,致使洮河门屏之间成为了腥臭味弥漫的地方。”对此他表示忧虑。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永邵卜大成台吉(俺答汗的侄子)的女婿瓦剌他卜囊侵犯西宁市,明朝副将李魁及其下属千把总、指挥八员、领兵官四十多名以下人员阵亡,此后青海省一带的明蒙冲突逐渐升级。万历十九年(1591年),顺义王扯力克带领蒙古众台吉以送还索南嘉措遗骸为名来到仰华寺,留下一批蒙古部落驻牧青海,导致明朝边境更加不稳定,随后俺答汗的从侄火落赤及丙兔之子真相以仰华寺为据点,多次侵犯边境,明朝政府忍无可忍,任命宣大总督郑洛为七镇经略尚书,解决西海蒙古问题。

郑洛等人认为仰华寺是西海蒙古引起麻烦的根本原因,后来他的部下总兵万世德在报告中这样描述焚烧仰华寺的好处:“自从俺答汗进贡,比我们更亲近外国,他就不再有所顾忌,而是施展诡计,暗中为子孙谋划不可动摇的基础,于是就在海边建寺,名义上是为了迎佛修行,实际上是竖旗收拢番人。年复一年,形势发生了变化,使中原地区的屏障崩溃,异族如狐属野兔一样聚集在一起,那么青海省就成了蛮横不法之徒的巢穴,而佛寺则是开启边疆的一个源头。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赶走海寇却不先毁掉这个寺庙,那就是医生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果海上没有贼寇,佛寺还在的话,那么戎狄之间的界限就没有划分清楚,西牧的原野依然存在,所以我们部门坚决提议,一定要这样做。”由此可见,他们认为,当初明朝允许修建仰华寺是一个重大错误,如果不摧毁仰华寺,青海的蒙古族不仅不会学佛向善,反而会趁机将依附明朝的番人(藏族)纳入囊中,使青海完全成为蒙古的势力范围,这对明朝边防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郑洛果断决定焚烧仰华寺,火落赤、真相得知郑洛进军后,自知不敌,逃离现场。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郑洛派万世德张臣率兵至仰华寺,将其焚毁。关于焚毁的过程,郑洛的奏章中写道:“选锋兵马到达西海仰华寺,将房屋瞬间焚烧,各路贼寇看到火光,飞速赶来,我军与之对抗,黑夜中射杀了他们,来不及斩首,活捉了两名鞑靼人,其余的逃往山后。”焚毁寺庙的明军人马于“九月十五日分头出击,直达穹庐北部,离边境五百里不见一人。自从汉朝卫青霍去病穿越沙漠以来,这种做法极为罕见,真是伟大啊!回到仰华寺,又放火烧掉了残留的建筑物,一根房梁一片木板都没有剩下。”事后郑洛上奏说:“仰华寺是容纳奸邪的深渊,而西宁市是遭受灾祸的发源地……这一次行动,文武将吏以及边境百姓都说:‘俘获一百个酋长不如烧掉这座寺庙。’从此切断匈奴的右臂,清除西海尚未消散的气氛,各位督抚大臣可以依次规划。”郑洛还赋诗三首纪念焚烧仰华寺,表现出了他的得意之情:

万里长征晓角催,

天山青海净氛埃。

昨宵刚报单于遁,

又是呼韩系颈来。

海国圆光普照时,

瞿昙惟付祝融知。

了空空了原禅定

不是田单用火奇。

徙倚辕门候捷音,

壶浆却寄见情深。

投醪欲鼓三军气,

沐德应同万旅心。

作为蒙藏历史的重要见证之一的著名寺庙仰华寺,就这样被明军烧成了灰烬,仅仅存在了十几年时间。

寺庙遗址

由于仰华寺几乎被夷为平地,此后四百多年间无人知晓,因此其位置一直是众说纷纭。其中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北8公里处的一处古城遗址被认为是仰华寺的可能性最大。据《共和县志》记载:加拉上古城位于恰卜恰镇加拉村北,古城东西宽约211米,南北长231米,开东门一处,残墙高2米,宽3.5米,古城考古断代为明代。学者秦裕江、旦正加等认为这就是仰华寺遗址。2015年11月,共和县召开仰华寺遗址专家考证咨询会,初步认定恰卜恰镇加拉上城遗址为仰华寺遗址,并建议共和县通过实地考古发掘进行进一步验证。同时,海南藏族自治州政府也计划开发仰华寺遗址,作为唐蕃古道上的一处新旅游景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