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无忌 :伏无忌

更新时间:2024-09-21 15:37

伏无忌是东汉临沂市人,生卒年不详。他出自诸城市巨族伏氏,世传儒学,被称为“伏氏学”。伏无忌的父亲伏晨在经学、历史学方面有很深造诣,将家学传给了他。伏无忌博学多识,袭爵不其侯,刘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136年),他与议郎黄景一起被诏命校定宫中所藏的《五经》、诸子百家、艺术著作。刘志元嘉年间,他与黄景、崔寔等人一起在东观共撰《汉纪》,即《东观汉记》。他还撰成了自黄帝刘缵的大事纪要,名为《伏侯古今注》,原为八卷,所载皆史事。伏无忌的子伏质,伏质的子伏完

人物资料

伏无忌(生卒年不详),东汉琅(治今诸城市)人。伏氏为诸城巨族,世传儒学,曾显达于两汉,被称为“伏氏学”。伏无忌九世祖儒,系济南市伏生之后,武帝时人,因其客居东武教授,后世子孙遂居于此。无忌五世祖湛,曾辅佐光武成就帝业,被功封为不其侯,食邑3600户。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去世,刘秀赐葬,其声势甚隆。父晨,母为高平公主,女为顺帝贵人,孙完尚阳安公主,伏完有一女伏皇后刘协皇后,世代皇亲国戚,显赫一时。至三国时,伏寿被曹操所杀,宗族受到牵连,后世因而衰败。

伏无忌博学多识,继承家学,传习儒业。刘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公元136年(永和元年),受诏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元嘉年间(151—152年),又受诏与黄景、崔寔等人一起撰《汉纪》。此时,他自采史料,册著事要,编成《伏侯注》(又名《伏侯古今注》)一书。《伏侯注》记事上自黄帝,下迄刘缵,今有辑本1卷传世。

历史记载

《后汉书伏湛传》:

晨谦敬博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卒,子无忌嗣,亦传家学,博物多识,顺帝时,为侍中屯骑校尉。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元嘉中,刘志复诏无忌与黄景、崔等共撰《汉记》。又自采集古今,删著事要,号曰《伏侯注》。无忌卒,子质嗣,官至大司农。质卒,子完嗣,尚桓帝女刘华。女为孝献皇后曹操杀后,诛伏氏,国除。

家族资料

十三世祖:伏生,字宓子贱,即前面所说的“济南市伏生者”;

六世祖:伏孺,刘彻时,客授东武,所以居住在家不出仕;

四世祖:伏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刘骜,担任高密市太傅,另外创造了名闻天下属于自己的学说;

玄祖父:伏湛,字惠公,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使督大奸,迁后队属正。更始立,以为平原太守。光武即位,知湛名儒旧臣,欲信干任内职,征拜尚书,使典定旧制。时,大司徒邓禹西征关中,帝以湛才任宰相,拜为司直,行大司徒事。车驾每出征伐,常留镇守,总摄群司。建武三年,遂代邓禹为大司徒,封阳都侯。后河南郡司隶校尉于庙中争论,湛不举奏,坐策免。徙封不其侯,邑三千六百户,遣就国。再后来刘秀敕尚书择拜吏日,未及就位,因宴见中暑,病卒。赐秘器,帝亲吊祠,遣使者送丧修冢;

曾祖父伏翕,袭父爵为不其侯,卒于官;

祖父:伏光,袭父爵为不其侯,卒于官;

父:伏晨,字不详,琅邪东武人。袭父爵为不其侯。伏晨为人谦敬博爱,尤其好学。刘保时,因为孙女伏氏被册封为贵人,特赐予他奉朝请的资格和特进的地位,后去世。

子:伏质,袭父爵为不其侯,官至大司农;

孙:伏完,沉深有大度,举孝廉,稍迁五官中郎将、侍中,以选尚阳安长公主,后历官执金吾、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女为孝献皇后建安十四年(209年)逝世;

曾孙: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伏典。后来曹操伏皇后,诛伏氏,国除。

曾孙女:伏寿,以选入掖庭,为贵人,兴平二年(195年),被刘协刘协立为皇后。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当日图谋泄露,曹操废杀伏寿及两个皇子,其宗族百馀人亦被杀。伏皇后母亲刘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