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改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院长

更新时间:2024-09-21 11:29

侯小改,女,1966年11月生,中国共产党员,博士,教授,博导,现任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园艺植物栽培生理、生物技术及特色药用植物细胞工程与良种高效快繁技术等研究工作。出版著作及教材5部,发表论文170余篇,SCI/EI收录36篇;授权发明专利25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河南省教育厅二等奖2项。获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先后获“校优秀教师、校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优秀青年教师、洛阳市百星人物、洛阳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1983-1986年,在洛阳农专农学专业学习;

1986-1989年,在洛阳农专任教;

1989-1992年,在河南农业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2-2002年,在洛阳农专任教,期间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等职;

2003-2006年,在北京林业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6年至今,在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生物科学与生态系担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担任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牡丹学院)院长;

2022年8月,被任命为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研究方向

园艺植物栽培生理及生物技术;植物染色体技术;特色药用植物细胞工程与良种高效快繁技术等。

学术及科研成果

研究项目

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同产地、花期牡丹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2004-2006,主持;

2. 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矮生紧凑丰花型牡丹品种引种选育及牡丹盆栽技术研究”,2005-2007,主持;

3.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牡丹的矮化机理及矮生牡丹基因组成的AFLP分析”,2006-2008年,主持 ;

4. 洛阳市科技攻关课题“牡丹轻质盆栽技术研究”,2006-2008,主持。

1.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同产地、花期牡丹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2004-2006,主持;

2. 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矮生紧凑丰花型牡丹品种引种选育及牡丹盆栽技术研究”,2005-2007,主持;

3.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牡丹的矮化机理及矮生牡丹基因组成的AFLP分析”,2006-2008年,主持 ;

4. 洛阳市科技攻关课题“牡丹轻质盆栽技术研究”,2006-2008,主持。

研究成果

牡丹新品种培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19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奖人员:侯小改,郭丽丽,王占营,郭大龙,刘改秀,贺春玲,宋鹏,孙会忠,张改娜,杨瑞先,等

1.脱毒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物质生产性能研究,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脱毒甘薯增产机理的研究,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3.豫西旱地小麦钾锰配施的增产机理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

4. 高产、优质、广适‘豫玉28号’新品种选育与推广,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速生丰产豫2号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与应用,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机理及氮磷钾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2007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 河南主要蔬菜植物的染色体研究,1996,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通过结题验收。

8. 农林专科教育及教材特色的探索,1997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9. “植物学教材”,2001年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侯小改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名称为《名优花卉矮化分子、生理、细胞学调控机制与微型化生产技术》。

在该项目中,侯小改教授主要研究了牡丹矮化的细胞学、生理生化及分子反应机制,为矮化牡丹新品种选育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开展了牡丹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特性的系统研究,为牡丹矮化盆栽提供了理论及技术支撑;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露地牡丹花期调控原理和技术研究,提出了其实施的技术措施。该成果丰富了牡丹的观赏内容及类型,拓宽了牡丹的应用范围,推动了牡丹多类型产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