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岔镇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22:50

党岔镇,隶属于榆林市横山区,位于横山区东部,无定河南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镇辖1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1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821人(2020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占全县的10.7%,人口密度为63人/平方公里。党岔镇东与榆阳区鱼河镇米脂县龙镇接壤,南连武镇,西接响水镇和白界镇,北濒无定河与榆阳区鱼河镇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8千米。

历史沿革

1956年设党岔乡。

1964年建党岔公社。

1984年改党岔乡。

1961年建王有地公社。

1984年改王有地乡。

1997年,党岔乡改为党岔镇,面积37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辖马坊、韩石畔、南庄、杨口子、北庄、泗源沟、尹家洼、张沟、枣湾、老庄、三皇庙、麻地沟、石、祁寺、王家洼、孙园子、孙家焉、朱家沟18个行政村;王有地乡面积86.3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王有地、余山、邓家焉、郭阳畔、拓山、兴庄、胡兴窑、白兴窑、朱阳湾、小素家洼、李家坪11个行政村。

2001年,撤销王有地乡,并入党岔镇。

地理环境

位置

位于横山区东部,无定河南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气候特征

党岔镇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风沙大。多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8.8℃,极端最低气温-29℃;7月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38.4C。年平均日照市时数2771.5小时。年总辐射量139.23千卡/平方厘米。年均降水量397.8毫米,平均降水日76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9月。

地形地貌

党岔镇地处无定河南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兴庄,海拔1187.2米;最低点孙园则无定河河床,海拔887米。

水系水文

党岔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无定河,自杨口则入境,自西北向东南至朱家沟村出境,境内流长30千米,流域面积180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马坊沟河。

自然资源

党岔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天然气等,天然气探明储量1.3亿立方米,有气井21口。另有可利用水资源2193万立方米。

自然灾害

党岔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霜冻等。其中干旱较多;雹灾每2—3年一遇,多发生在7—9月,最严重的一次雹灾发生在2002年6月,灾区农作物减产80%以上。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党岔镇下辖1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地北庄村。

人口

2021年,榆林市横山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党岔镇人口为13821人。

经济

2011年,党岔镇财政总收入1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第一产业

2011年,党岔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农业增加值0.1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农业耕地面积9.8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8.8万亩,林地面积7.8万亩。

党岔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党岔镇粮食生产1.29万吨,人均445.2千克。其中水稻0.21万吨、玉米0.71万吨。

党岔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马铃薯、花生、西瓜等。2011年,党岔镇马铃薯种植面积3789亩,产量3137吨;花生种植面积521亩,产量234.45吨;西瓜种植面积637亩,产量2879吨。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累计造林18.41万亩,其中防护林9.86万亩,经济林1.4万亩,林木覆盖率35.7%。2011年,党岔镇水果种植面积8773亩,产量3015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大扁杏等。

党岔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党岔镇生猪饲养量5374头,年末存栏1476头;羊饲养量3.31万只,年末存栏1.85万只;家禽饲养量7.51万羽,上市家禽1.84万羽。2011年,党岔镇生产肉类561.7吨;畜牧业总产值140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37.6%。

第二产业

2018年,党岔镇有工业企业3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商业网点82家,职工124人。2011年,党岔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79万元,比上年增长9.6%;城乡集市贸易年成交额420万元,比上年增长8.6%。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邮政代办所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25千米,投递点25个,乡村通邮率100%;报纸、期刊年发行5000份(册)。业务收入5万元。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电信、移动、联通服务网点各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00户,移动电话用户24314户,宽带接入用户657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60万元。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人均储蓄793元;各项贷款余额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2个,藏书2.4万余册,文物博物馆1个。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电视入户率达90%以上。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572人,专任教师19人;小学7所,在校生1655人,专任教师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80人,专任教师2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党岔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50万元,比上年增长7.6%。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8个,病床85张,固定资产总值11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9人,其中执业医师4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党岔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2.1%。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有体育场地11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

社会保障

2011年,党岔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户,人数101人,支出34.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7.4%,城市医疗救助12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1人次,共支出42.08万元,比上年增长58.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01户,人数2200人,支出308.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41.36%。

交通

党岔镇境内204省道过境,总长22.3千米。通村公路53.7千米。截至2011年末,党岔镇镇区道路总长度3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81米;城镇桥梁2座,总长度84米。

历史文化

银州故城

银州城位于榆林市横山区党岔镇,居无定河中游和毛乌泰沙漠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上,为当时重要的边关要塞。银州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以产良马而得名。

古城系土筑成,缘河傍沟,群山拱卫,高耸云天,气势雄伟,俯视全城,分上、下两部分。上古城为小山岗,下古城是一片河旁冲积的平地,城墙用夯土板筑,夯层清晰,每层厚6.8厘米—12.13厘米,残高6—8米,厚9—10米,周长1583.3米;东城墙长326.5米,北墙长426米,外面加筑马面四座,长宽各4米,西墙及南墙结合部为弧形,边长830.8米,西面和北面各残留瓮城基址一处,东和南城墙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坏,现一部分为农田,一部分被建筑物占用,但整个城址的轮廓完整、明晰。

2013年5月3日,银州故城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