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中国先秦时期重要兵书典籍

更新时间:2023-01-09 17:34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姜太公兵法》等。是先秦时期十分重要的一部兵家著作,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由此确立了兵家经典的地位。全书分为6个章节,分别是《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共60篇。旧题为周姜子牙所作,吕望即吕尚,又称吕牙、师尚父、太公望、太公等,是西周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但自唐代开始,对《六韬》的作者等问题便有诸多说法,至今莫衷一是。

其书依托太公之名,通过文王、武王与太公的对话,于《文韬》《武韬》中讨论政道,《龙韬》中讨论兵道,《虎韬》《豹韬》《犬韬》中讨论兵法。是一部蕴藏着“公天下”理想和“爱民利民”观念的兵家经典,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具体讨论了军队各项建设以及战术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军事发展产生了得大影响,而且对中国传统兵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今天的政治军事、企业管理、高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六韬》在汉代时已经广为流传,宋明以后,注家蜂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六韬》相关的影印、校释、注解、今译、外译之作竞相出版,蔚为大观,流传至今已有将近200个版本。

书名

先秦典籍中最早明确提到《六韬》的是《庄子》,班固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著录有《周史六》六篇。此后,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等目录学著作中均录有《六韬》一书。由于《六韬》主要记录周王与太公的问答,故而在流传过程中也被称为《太公六韬》。此外,还有《太公六韬》《太公阴谋》《太公金匮》《太公》等名称。“六韬”中“韬”与“弢”通,《说文解字》中,“弢”被释为“弓衣”,《管子》中有“弢无弓,服无矢”。可见,“弢”应释为“弓袋”,是以弓袋来象征兵事之意。先秦时期弓袋皆为兽皮制作,而“六韬”中的文、武、龙、虎、豹、犬,即是六种不同的兽皮制作的弓袋,以代征伐之事。

成书

成书时代及作者

《六韬》作者何人及其成书具体时间至今未能解决。《六韬》旧题为姜太公所作,内容也围绕周王与太公的问答展开,后世对此提出质疑者众多,目前学术绝大多数人已经摒弃了此种说法,而是将其定为托太公之名所作。其真实作者为何人,有圯上老人、逃亡的秦博士等说法。考古书源流可知,古者著述观念与今日迥然不同,古者著述重视内容,而不重视作者,至东汉以后,作者意识才逐渐兴起。由此可见,不知作者与著作时代并非《六韬》一书之疑难,这是中国早期成书的问题。关于《六韬》的具体成书时间,目前虽没有定论,但有成于商末、成于春秋、成于战国中期、成于战国后期、成于秦汉之际几种说法。总体来看,学界普遍认可《六韬》成书于先秦时期。

成书过程

《六韬》的编撰应与稷下学宫有关。齐国是周初姜子牙所封之国,地处荒蛮,姜氏子孙曾在此开疆拓土,此地素有兵学传统,全民尚武,武器制作精良。在战国时期,齐国稷下学宫延揽百家贤士,其中不乏具有著述兵书才能的谋士。在齐王的支持下,这一时期齐国兵书创作整理达到高潮,编撰了《司马法》《孙膑兵法》等一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先秦兵家典籍。

《六韬》作为书名被广泛称用则是在东汉以后,先秦时期,已可见今本《六韬》大量内容,但典籍中未出现《六韬》之名。其内容包含在《太公》诸书之中。《六韬》之书得以整合及其题名广为流传,当在东汉时期。北宋时期《武经七书》编定使得《六韬》的文本从此基本固定下来。

内容

《六韬》全书以对话体的形式编撰,通过周王与姜子牙之间的问答来阐述政治、军事思想。共分为6卷,每卷分为若干篇,共计60篇。以北宋“武经七书”为底本,经多版互校,《六韬》的篇目如下:

《六韬》第一卷《文韬》分别为《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共计11篇。论述了政法与军事的关系,包括如何治理国家,充盈国力,做好各方面准备,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六韬》第二卷《武韬》分别为《发启》《文启》《文伐》《顺启》《兵道》《三疑》,共计6篇。主要论述对敌斗争所要采取的各项策略,例如战前通过对敌我优劣的分析来积极准备,等到时机成熟,则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去攻击敌人的弱势和短处,如此便可以克敌制胜。

《六韬》第三卷《龙韬》分别为《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励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共计13篇。主要论述军事指挥与部署方面的内容。其中,为了保障正确地实施指挥,达到战必胜,攻必取的目的,文中指出为王者应如何选将用将,为将者应如何以身作则、赏功罚过、严明军纪、发布号令、传递信息等。此外,文中还指出要对天时、地利及军需供应等,应予以充分重视。

《六韬》第四卷《虎韬》分别为《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道》《略地》《火战》《垒虚》,共计12篇。主要论述如何在平坦宽阔的地带作战,以及需要留心关注的事项等。

《六韬》第五卷《豹韬》分别为《林战》《突战》《敌强》《敌武》《鸟云山兵》《鸟云泽兵》《少众》《分险》,共计8篇。主要论述在森林地带、高山大岭、隘路险塞之地应如何对敌,以及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之下,作战所要采取的对策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六韬》第六卷《犬韬》分别为《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共计10篇。主要论述步、车、骑兵各自不同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以及兵员选拔、训练、作战法和战时应注意的问题。

版本

《六韬》流传至今,将近200个版本,但大体可归纳为三个系统。

《武经七书》系统

《武经七书》系统《六韬》是今天流传最广的版本,从《武经七书》开始至今有20多个存世版本。《武经七书》是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朝廷为适应武举考试的需要而编定的,由何去非等人校定。其中就包括《六韬》。因为编写该书的目的是为了武举选拔考试,编校者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篇数上进行了调整,形成了今天见到的60篇,在内容上进行了取舍,使文字更为简练精当,与汉、隋、唐志中的旧本,有了很大不同。这也说明,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校订和完善。

武经七书》本《六韬》,除何去非校定本外,还有朱服、施子美、刘寅、李清、沈津、张居正、黄献臣、朱等人的校注版本。这一系统的《六韬》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版本,是今人研究《六韬》的基础。

引文系统《六韬》

引文系统指的是在宋刊本《武经七书》以前,各种古书中节抄的《六韬》文字。《六韬》曾被历代史书加以引用,如《大戴礼记》《新语》《说苑》等都有多处引用《六韬》。古代兵书如《李卫公问对》《虎吟经》《武经总要》以及注疏类兵书《孙子十家注》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引用过《六韬》。其他古籍如《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对《六韬》也多有引用。这些引用文字与今本《六韬》中文字有差异之处,研究价值不可忽视。

《六韬》还曾被各种类书加以引用,包括唐《群书治要》辑录《六韬》27篇、《艺文类聚》引《六韬》21条,《通典》引文18条、《意林》引文12条、宋《太平御览》引《六韬》121条等,流传至今、部分引文只见著录,原文已佚失,便这都说明神宗时编《武经七书》对《六韬》做过删定。另外,这些类书和政书还引用了与《六韬》有关的文字,这类文字也应归入《六韬》体系当中,均为研究《六韬》的重要史料。

引文系统虽不如《武经七书》系统完整,但保留有许多不见于《武经七书》系统的重要内容,将其与《武经七书》版本及唐写本作对照研究,可以略窥中古《六韬》之貌。

竹简帛书系统《六韬》

在传世文献之外,出土文献也是研究《六韬》必不可少的史料。目前所出土的竹简帛书系统《六韬》文献,有三个版本最值得注意。

银雀山汉简《六韬》

考古人员于1972年在银雀山出土汉墓中发掘了大量竹简,一号墓内多为兵书竹简,其中便有《六韬》一书。根据墓坑形制与陪葬礼器的组合,结合二号墓中出土的历书,考古学家推断墓葬时间在公元前140-前118年。再结合出土汉简字体为早期隶书,可以推知这批汉简大致书写于刘恒刘彻初期。

其中,明确出土为《六韬》内容的竹简共136枚,14篇。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见于今本《六韬》,其中见于文韬》的3篇,见于《武韬》的3篇。第二类是《群书治要》《通典》《太平御览》等书曾加称引而为今本所无的佚文。第三类是一些零散残简,其简式、字体与第一、第二类相似,简文中又提及文王或姜子牙,据此可以确定属于简本《六韬》。这是目前已知最接近于《六韬》原貌的文献。对《六韬》的学术研究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河北定县出土的《太公》竹简本

1973年,河北定县40号汉墓出土了《太公》竹书,对研究《六韬》提供了新线索。此次出土《太公》相关竹简,共有《治国之道第六》《以礼仪为国第十》《国有八禁第》等13个篇题。有的句子为唐以前文献所引用,可查,有的称引自《六弢》《金匮》等。从出土竹简来看,《太公》篇目应当不少,佚亡的也很多,竹简上有的只有题目,没有内容。由此看来,竹简本比今本内容要丰富很多,《六韬》在后世流传和集录中应有大量删改。该汉墓竹简经史学家考证应在公元前55年左右。相关原文及释文在2001年第4期《文物》上正式公布,对研究《六韬》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唐写本《六韬》

唐写本《六韬》即指敦煌藏写卷的唐人手抄本《六韬》残卷,现今共存201行,共20个篇目。原件现藏于法国巴黎国会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有缩微胶卷,该版本是最早的纸写本《六韬》,同样对研究《六韬》有极为珍贵的学术价值。

特色

军语使用特点

《六韬》中关于军语的使用,相较于同时期的其它兵书,复词占据绝对优势,在全书共209个军事用语中,复音词语占比达78.47%。复词的大量使用既是语言传播的需要,同时也是词汇发展的产物,其中也有后人增补、改写的可能。同时,《六韬》中独有的军事用语也有很多,在《六韬》中首次出现的军事用语共计66个。这也是值得注意之处。

文学语言特色

文学艺术表现方式

《六韬》中采用的句式并无固定模式,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均有,其中尤以四言居多。《六韬》中大量四言句的采用有战国时期语言的时代背景,而四言句在整体上则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使得文章形成一种整齐的韵律。同时,杂以三言、五言、七言,又使文章在音调上有一种参差错落之美。

《六韬》中使用了大量问答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同时,通假字和引申字的使用也十分丰富。在修辞手法上,文中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顶针、用典、借代、层递等修辞,灵活自然不着痕迹。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六韬》一书论点鲜明,说理透彻,文字晓畅。

文学语言艺术特点

《六韬》文字逻辑严密、通俗易懂、言实气盛。《六韬》内容涉及古代战争观、战争谋略和军事人才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庞杂,但书中各卷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全书近2万字,但其中绝大多数为常用文字,使得文章通俗易懂,易于被人接受,教育和影响更为广泛。此外,《六韬》语言气势极为盛大,言实义丰,使人信服。

思想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六韬》在开篇即说,周文王为寻找治理国家的有志之士,通过占卜找到了愿者上钩的姜子牙,并获得了君王所需具备的“公天下”的责任感,提出天下不是具体某个人的天下,而是所有百姓的天下。将百姓放在首位,这在古代兵书中是罕见的。在此基础之上,《六韬》进一步阐述了理想君王应具备的品质,即“仁”“德”“义”“道”,君王应常怀仁义之心,与民同德同心,同享天下富贵。只有具备以上品质的君王,才会得到百姓的爱戴,以“天下人”为本,才能取得天下,守住天下。“民”对于国家、天下而言是重中之重,谁与民同利,就会得到拥护,谁与民争利,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而《六韬》中也具体提到,君王对“天下人”的行为要求是要做到爱民如子、以民为本、不扰农时、不过度征伐,使得民心归附、农业发展、经济增长、国家长治久安。可见,惠民爱民的民本思想是《六韬》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倡导“无为”的政治思想

《六韬》中虽兼含儒、法、道等诸家思想,但是道家思想为主。特别是在政治意图和思想辩证上,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文中对于“圣人”提出了要求,所谓“圣人”,应当既不忧虑也不吝啬,不去试图改变宇宙运行的规律,顺应天地自然的生长。《六韬》强调,上天与人民都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去改变日常生活,君主最好的管理方式是顺应民心,使民众获得富足。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君王,乃成大业。

“以仁为本”的仁政观

《六韬》中多处谈到“仁”,提出君王应以仁政治国。仁政实施首要原则是尊重人民,只有先尊重人民,才能做到与民共利,让天下人看到君王为他们做的事情,让民众感受到君王的仁爱,社会才不会乱象丛生,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书中提及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为为百姓谋福利、成就百姓所需、宽容对待百姓、不要掠夺百姓财物、使百姓生活快乐、不要激怒百姓。此外,《六韬》中还提出了“大农”“大工”“大商”三宝,以此促进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战争思想

战争观

《六韬》书中即看到了军事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又主张慎战、文伐,将战争视为“凶兵”,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理想境界。在《文伐》篇中,作者列举了12条计策,多为阴谋诱敌之术,通过麻痹敌国领导,从而让敌国由内生乱。在《兵道》之中,作者直接点明了战争是最后不得已才采用的方式,能够通过其他非战争手段达到目的,就一定不用战争手段。

备战思想

《六韬》强调,要做好备战工作,以应对不得已而到来的战争,这对君王在选贤任能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战前的备战工作,对国家财力、人力、物力各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只有做到国富民强,才有足够的实力去支撑战争。君王只有做到选贤任能,才能制止不良社会风气,从根本上杜绝奸小人腐蚀国家的机会。是否能做到真正的选择人才,关键在于君主的态度,如果君主沽名钓誉,没有任贤之实,就会危害国家,如果对有才能的人不予重用,就难以取得成就。同时,《六韬》作者认为,战争应具备全胜思想,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全面掌握各种信息,其核心,就是12种“文伐”的方式。这12种“文伐”之术,都不需要采用军事手段,而是利用政治、外交来战胜敌人,利用权谋诡诈的方法,引发并扩大敌人内部的矛盾,从而分化瓦解敌人。

用兵策略

当不得不通过战争取胜之时,《六韬》提出了充分的用兵策略。在战争时机选择和用将布兵之上,《六韬》有着突出的认识。在将帅的选择上,《六韬》把将帅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对将帅的选拔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五材”“十过”之说,所谓“五材”,即指勇、智、仁、信、忠。五者一体,才能适应战争需要。在赏罚运用上,《六韬》认为惩罚可以起到警戒的作用。同时,赏罚应有明确而严格的标准,不能以意志行事,应当要公正严明、罚不避亲、赏不避仇。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使赏罚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注重赏罚的同时,《六韬》也注重教化,将二者看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书中提出,各诸侯国由于地理环境和民族构成的不同,民风民俗有所差异,君王要善于从实际出发,顺应民俗,因地制宜,从而教化民众。同时,《六韬》也指出了后勤的重要性。

具体作战方面,《六韬》认为,将帅应“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在战前准确掌握敌军信息,并选择合适的战机。明确指出战争态势是瞬息万变的,随敌情变动而变动,将帅要关于运用战争规律,随着两军之间的变动转化自己的战斗思想。尤其主张用兵待机时必须静默不露,不随意谈论军中机密之事,避免走漏消息。此外,还可通过隐藏自身真实情况来迷惑敌人等等。

布兵战略

《六韬》对将帅的重视,在古代兵书中罕见。书中将如何选择贤将,分为多个层次。选择好将领后,还需对其进行多方面考察。此外,还要树立将帅的权威,在临战之前将帅具有无限的权力,从而保证军队的令行禁止。但与此同时,将帅不应特殊化,而是要与士兵同甘共苦,作好表率。《六韬》对军队后勤有多篇论述,把各职人员分配的十分详细,突出表现了其先进的军队建设思想。

军法思想

在战场纪律方面,《六韬》认为,军队应保持纪律性,不应掠夺财物,毁人房屋,也不应破坏敌人的宗庙聂氏宗祠,应注重军队仪态,对人民施以仁爱。相较于早期野蛮的行军管理方式,《六韬》更具人性化,展现了高度的文明特征。对于古时常见的围城作战,《六韬》不主张蛮力进攻,而是主张围点打援之法,对后世军事战争影响重大。

评价

《六韬》是中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兵学理论著作,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它的评价也是有推崇和批评的。

正面评价

《六韬》是先秦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该书兼采儒道、融汇诸家,是先秦兵家思想体系日趋丰富和完善的代表。学者周忠群评价道:“它的一些军事思想,具有独到的见解,对于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六韬》作为一部军事著作,有其它兵书所不能取代的作用。”黄朴民也提出,《六韬》体系完备,其所述不少问题,都具有独创性和启迪意义。

此外,徐勇、吴如嵩、孔德琪等人均对《六韬》中的军事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六韬》对于兵家思想经典化、体系化过程中所起到的总结性作用,认为《六韬》回答了为谁而战的问题,确立了“仁诈合一”的用兵原则,是先秦兵家思想进一步成熟的标志。

不足之处

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六韬》不可避免地也具有一些不足之处。白立超认为,《六韬》虽然十分重视民众,指出民是天下政治合理性的根据,是天下之本,提倡君主应当爱民如子。但是《六韬》中对“民”的界定却与当代不同,其认为“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可见,《六韬》完全消解了作为“民”的道德主体性。因此,《六韬》中所强调的统治者应当爱民富民,并非是出于一种道德的使命,而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从出发点上来讲,是不可取的。同时,吴欣也指出,《六韬》中关于间谍活动的12间术,也不可否认地打上了剥削阶级尔虞我诈的思想烙印。

影响

中国影响

《六韬》自战国初年问世以来,历代盛传不衰,先秦时期《庄子·徐无鬼》中已有相关记录。汉代《六韬》已得到广泛流传。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六韬》是其证明。与此同时,《淮南子·精神训》中也有与《六韬》相关记载。东汉以后《六韬》一书十分盛行,《后汉书》中的《左雄传》《徐传》李贤注中均有相关记载。三国时期,《六韬》是兵家必读的谋略书,刘备、诸葛亮、孙权曾以此书教人。

唐宋时期,汇编典章制度、编类书接连不断。这类书籍大部分都辑录有《六韬》的内容。另外,注疏先贤典籍,是唐朝学术的一大特点,这些注疏也引用了《六韬》的许多内容。其中有不少是今本《六韬》所没有的内容。《六韬》在唐宋时期流传极广,至赵顼时达到巅峰。宋朝流传的唐代以前的兵书大约有150种,《六韬》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位列“武经七书”之一,足见其在宋代的影响之大。

明清之际,《六韬》为何人所撰是学术研究的热门。注解《六韬》和搜辑《六韬》逸文的也不乏其人。从明代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六韬》的各种刊本有20多种。许多丛书也刊收了《六韬》。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银雀山汉简《六韬》的出土,相关研究再一次兴盛,与《六韬》相关的译注本的出版也再一次达到高潮。

国际影响

自宋代《武经七书》编定以后,《六韬》得以广泛流传,这引起了外国留学人员的注意。从16世纪开始,《六韬》被不断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并流传。其中,日本是《六韬》传入最早的国家,与《六韬》相关的刊印本也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600-1976年,日本共有《六韬》译注本、评点本等近40种。日本一所培养军事顾问的学校更是一度将《六韬》定为该校的教科书之一。

西方第一次翻译中国的军书《中国军事艺术》,其中就包括《六韬》,该书于1772年在法国出版。此外,《六韬》还传入了朝鲜越南等地,现今《六韬》已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种文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

衍生作品

相关书籍

参考资料,《六韬》为先秦时期兵书,经历代流传,其兵学理论已融入后世兵家著作和影视创作之中。由于衍生作品繁多,仅列举部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