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更新时间:2024-09-21 13:15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是内蒙古大学乃至自治区规模最大、文献资源最丰富的现代化大型文献信息中心之一。分为北区、南区图书馆,北区馆面积为1617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近1526席,有师生共用、藏借阅一体的阅览室20个,电子视听阅览室3个;南区馆面积为28000平方米,新馆集藏书、阅览、展览、办公功能于一身。

历史沿革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7年10月14日,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当时位于学校教学主楼内,馆舍面积2000平方米,藏书17.4万册,其中6万册是在学校筹建初期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12所国内高等院校捐赠的。初期有工作人员近20名,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基础工作和一定规模的外借、内阅工作体系。图书馆创建之初,馆舍占用教学主楼一隅,面积约2000平方米,藏书17.4万册。有工作人员近20名,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外借、内阅工作体系开展一些基础性的读者服务工作。

1978年,内蒙古大学图书馆第一座独立馆舍竣工,面积5400平方米。此时,藏书已达60余万册,工作人员46人。

1989年,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新建馆舍一期工程竣工,其面积5600平方米,此时馆舍总面积1.1万平方米,设有4个出纳处和大小16个阅览室,阅览座位1300席,藏书达百万册,工作人员93名。

1997年内大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1998年图书馆采用国际、国内标准化的著录格式,先后独立建成了馆藏汉文、英文、蒙古文等书目数据库,特别是馆内的蒙古文特色数据库、生命科学导航库的建设成果和联机编目数量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排名前25名、45名和13名;共引进购入了ISI数据库、SpringerLink数据库、Apabi数字图书馆系统等18个数据库,自建数据库10个,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网络信息中心。伴随着图书馆局域网的建成,图书馆绝大部分工作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实现了网络化的计算机管理。文献采编工作由最初的单机管理到馆内局域网的运行,进而发展到互联网上联机编目,阅览室采用了藏、借、阅一体化的布局模式,师生共用,绝大多数文献资料在阅览室实行了全开架的开放式管理;图书文献的查询、读者借阅文献的管理、业务统计等工作也已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和读者服务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网上咨询服务已开通,咨询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网上咨询服务。

现馆风貌

2000年,由新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相互依托建成的1.6万平方米 的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新馆竣工,该建筑是一座集传统与现代化图书馆建筑风格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采用同层高、同柱网、同载荷、大开间的模数式图书馆建筑形式,同时设计安装计算机网络、通讯、电视监控、消防报警等综合布线工程和接口,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2004年档案馆新馆舍竣工,馆舍面积170平方米,至此,图书馆总面积为1617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近1526席,有师生共用、藏借阅一体的阅览室20个,电子视听阅览室3个,服务项目有蒙、汉、外文书刊借阅,跟踪咨询服务,网上虚拟咨询,网上检索,电子阅览,视听服务,专业培训,特色服务(蒙古学、生命科学、外文文献、四库全书)学校档案查阅等。

2002年7月,内蒙古大学图书馆从CALIS中心联机编目的C级成员馆升级为B级成员馆,这方面进入了全国高校图书馆的前30名,使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水平达到了自治区一流,身于 全国同类大学的先进行列。近年来图书馆的发展突飞猛进,服务水平、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原采用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我馆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引进了汇文图书馆管理系统,并于2003年9月全面启动,该系统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馆的服务水平、业务水平及统计数字的规范化,促进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工作。

2009年,28000平方米的南校区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集藏书、阅览、展览、办公功能于一身,内部空间布局科学合理、充满人性化,流线安排清晰、明确,共享空间的设置使得阳光充分导入,阅览空间由此变得温馨、惬意。

南北校区图书馆现有各类型阅览室25个,互联网服务区2个,总借还书处2个,阅览座位3374个。南北校区分别建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可承办各类大中型国内外学术会议。

文献资源

图书馆76%的馆藏文献实行了开架借阅,图书馆年接待读者85万人次以上,读者日流量近4000人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已达125万余册(件)和电子文献2个G,档案馆收集有全校各 类档案12类2.3万余卷。馆藏纸本文献中,汉文图书60余万册,外文图书20余万册,蒙文图书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23万余册,线装古籍11万余册。馆藏文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区特色,以蒙古学和生命科学为收藏重点,国家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的全国十六所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内蒙古学研究的重要文献基地,藏有各文种、各类型蒙古学文献3万余册(件),其中蒙古学古籍清代朱字木刻本《御制蒙古文甘珠尔经》、托忒蒙古文清代竹笔手抄本《西游记》、1721年巴黎版《贴木尔武工记》、剌失丁著《史集》1836年巴黎法文版等系蒙古学文献的稀世珍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外文文献中心”由自治区教育厅专款扶持,面向全区27所普通高等院校提供外文原版文献服务。“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文献信息中心”以生态学与农牧业生物工程学学科为特色,重点开发生态学、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国内外文献资源。《四库全书》系列文献亦颇丰富,有台湾省文渊阁版《四库全书》、台湾版《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重要文献及其相关文献。

为了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大学图书馆在自治区中心馆的作用,由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阿拉坦仓博士提出,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批准,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NALIS)形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内蒙古大学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在CALIS中心建设经费资助下,加快地区文献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初步实现系统内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建成内蒙古高等教育文献保障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全方位向自治区内各高校及社会提供信息保障服务工作。该中心的网站已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开通。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在近5年内圆满完成了《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等文献研究科研成果13项,正在进行中的“蒙古文文献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和“蒙古文图书书目数据库光盘”开发项目等有12项,超过了前40年的总和,其中《中国蒙古文古籍总目》1997年被定为国际图联IFLA促进发展中中国国家图书馆事业核心计划项目,2000年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所获荣誉

1987年以来,图书馆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外文文献信息中心”、 “国家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文献信息中心”、“内蒙古大学数学科学文献信息中心”等,其中“国家教育部民族学科蒙古学文献信息中心”是教育部所属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中的十六个文献信息中心之一。现在,内蒙古大学图书馆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u0026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中心)联合目录项目的B级成员馆。2005年,在该馆成立全国十五个省中心之一“CALIS内蒙古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同年档案馆晋升为特级馆,并被自治区评为利用考核优秀单位。2006年,在图书馆建立了Calis西部培训中心,为西部五省区提供服务。2007年,成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23)”,成为自治区唯一一所教育部级科技查新站。

部门设置

*文献采编部

*流通阅览部

*蒙古学及其它学科信息咨询部

*系统管理开发部

*办公室

图书馆共有事业编制工作人员91人,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40人,其中博士6人(包括在读博士5人),硕士26人,本科学历93人,其他人员均具备大专学历;正高职称者3人,副高职称者24人,中级职称者55人。

开放时间

周一到周五

8:00——11:30(上午)

2:30——5:30(下午)

7:30——10:00(晚上—夏)

7:00——10:00(晚上—冬)

周六,周日不开放

联系地址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学西路235号(内蒙古大学北校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路24号(内蒙古大学南校区

邮编:010021

参考资料

内蒙古大学(北校区)-图书馆.百度地图.2023-11-27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2023-11-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