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 :唐朝时期将领

更新时间:2024-09-21 05:21

刘昌(739年-803年6月7日),字公明。开封市开封人。唐朝将领。

刘昌出身行伍,早年历任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左金吾卫郎将、宋州牙门将、许昌市别驾等职,曾协助宋州刺史李岑抵御史思明,并参与平定李灵曜叛乱。刘玄佐升任宣武节度使后,刘昌受其重用,屡建军功。四镇之乱时,刘昌坚守宁陵县四十五日,击退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入侵,又大败叛军于陈州。贞元三年(787年),率宣武兵参与防秋。次年,就地升任泾原节度使。累封南川郡王。刘昌镇守泾原十五年,强本节用,使军储富裕。又广筑堡垒,以保卫边境。

贞元十九年(803年),刘昌去世,年六十五。获赠司空

人物生平

计全宋州

刘昌出身行伍,少时学习骑射。天宝十四载(755年),范阳、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年未弱冠的刘昌跟随河南省防御使张介然御敌,被任命为易州遂城府左果毅。

宝应元年(762年),叛军首领史朝义派兵围攻宋州(今商丘市),城中粮食耗尽,即将失陷。当时,刘昌也在城中,为宋州刺史李岑谋划道:“如今河阳有李太尉(李光弼)克敌制胜,况且江、淮地区兵力充足,本城府库中尚有数千斤酒曲,可以弄碎后食用。估计援兵不到二十日就应该会抵达。城东南角的敌军,大家认为最为危险,我请求前往守卫。”刘昌于是披甲持盾登城,向叛军陈述逆顺的道理,使其畏服。十五天后,河南省副元帅李光弼果然率援军抵达,大破史朝义。李光弼听说刘昌的计谋后,将他召至军中,破格试用为左金吾卫郎将。

广德二年(764年),李光弼去世,宰相王缙出任河南副元帅。王让刘昌回到宋州,任牙门将。后转为太仆卿,兼任许昌市别驾。

屡立功勋

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都虞候李灵曜占据开封市(今河南开封)谋反。汴宋兵马使李僧惠是李灵曜的谋主,刘昌暗中派僧人神表暗中劝说李僧惠归顺。李僧惠召来刘昌,向他问计,刘昌哭着陈说逆顺的道理。李僧惠深为感动,于是让神表携奏章前往京师,请求讨伐李灵曜,成功剪除了叛军的左派。十月,汴州被收复,叛乱平定。当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击杀了与自己争功的李僧惠,又想杀害刘昌。刘昌闻讯后,马上逃走,这才幸免于难。

大历十二年(777年),永平军牙将刘玄佐出任宋州刺史,将刘昌复职。后来,刘昌又改任太常卿兼华州别驾。

李适建中二年(781年),刘玄佐升任宋节度使(宣武节度使),建号宣武军。刘昌自下级军官一跃升为左厢兵马使。同年,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死后,其子李纳匿丧谋叛。刘昌领偏师收复考城,加官行营诸军马步都虞候、检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

建中三年(782年),刘玄佐进攻李纳治下的濮州,授刘昌为摄(代理)州刺史。

固守宁陵

建中四年(783年)十二月,叛乱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开封市,旋即再陷睢县(今河南睢县)。刘玄佐所派精兵五千人全军覆没,自宋州至江、淮地区,人心大为震恐。李希烈率五万大军乘胜进攻宁陵(今河南宁陵),引河水灌城。刘昌当时率三千人(一作两千人)保卫宁陵,他深挖壕沟以防叛军由地道入城。在四十五日内,刘昌不解甲胄,亲自激励士卒坚守。至兴元元年(784年)二月,镇海军节度使韩滉派部将王栖曜等率军救援。王栖曜先派数千名强健的弩手游过汴水,乘夜入城。次日,弩手从城上射击李希烈,箭矢射至叛军帐幕中。李希烈大惊道:“宣、润的弩手到了!”便解除宁陵之围,自行离去。

解围陈州

此后,李希烈又派部下骁将翟崇晖帅兵围攻陈州,陈州刺史李公廉束手无策。兴元元年(784年)闰十月,刘玄佐派刘昌与陇右、幽州行营节度使曲环领兵三万援救陈州。十一月,刘昌至陈州之西五十里处,与翟崇晖相遇。刘昌趁清晨逼近敌阵,趁其阵势不整,一举发动进攻,斩杀叛军三万五千人,生擒翟崇晖。李希烈闻讯后,只得退保蔡州,不敢再行入侵。此役后,刘昌因功被加授为检校左散骑常侍。不久后,刘昌又随刘玄佐收复开封市,再加检校工部尚书,增加实封食邑至二百户。适逢母亲去世,刘昌离职服丧。丧期未满,又被起复为金吾卫大将军。朝廷追赠其母为梁国夫人。

久镇泾原

贞元二年(786年)十一月,刘昌随刘玄佐入朝觐见。次年,德宗选取宣武区士卒八千人,命刘昌率其北出五原县,参与防秋。军中有人退缩不前且阻碍行进,刘昌相继斩杀三百人,才得以顺利前行。不久后,朝廷命刘昌以原职兼任京西北行营节度使。此后,因吐蕃退去,刘昌奉诏将五千宣武士卒遣还开封市,其余三千人编属于京西北行营。

贞元四年(788年),刘昌升任泾州刺史,充任四镇、北庭行营兼泾原节度、支度、营田等使(泾原节度使)。刘昌就任后,先重筑了此前被吐蕃破坏的连云堡,以防固泾州边备。

贞元七年(791年)二月,刘昌奉命修筑平凉城,拓地二百里(《读史方舆纪要》作三百里),以控扼弹筝峡口。又西筑保定堡,捍卫青石岭。十二日之内,便已完工。三月,刘昌又于平凉市西部三十五里处另筑胡谷堡,取名为彰义堡。平凉地处地方交集的要地,刘昌分兵驻守,控制交通要道,为安定边境立下功劳。刘昌在任内,共建成七城、二堡。又亲自率领士兵耕作三年,使军粮丰足有余,声名远扬至朝中。

贞元十二年(796年),德宗为表嘉赏,下诏加授刘昌为检校右仆射,累封南川郡王。

贞元十四年(798年),归化堡发生兵变,大将张国诚被驱逐。刘昌奉命讨伐,诛杀乱兵数百人,重新让张国诚统领此堡。

病逝军镇

刘昌镇守泾原十五年,强本节用,使军储富裕、兵械锋锐,边境安宁。贞元十九年(803年)四月,刘昌请求将原州区的州治移至平凉城,德宗允准。此年,刘昌患病。德宗允其赴京求医,尚未成行,已于五月十五日(6月7日)病逝,享年六十五岁(《旧唐书》误作六十四)。德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司空。十月,刘昌归葬于京师长安

主要成就

屡守危城:早在“安史之乱”时,刘昌便协助宋州刺史李岑抵御史思明,成功保全宋州(今商丘市)。 “四镇之乱”时,刘昌以三千士卒对抗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所率五万叛军,守卫宁陵县(今河南宁陵)四十五日,最终将其击退。

进击叛军:大历十一年(776年),汴宋都虞候李灵曜占据开封市(今河南开封)谋反。刘昌劝说李灵曜的谋主李僧惠归顺朝廷,剪除了叛军的左派建中二年(781年),平卢行军司马李纳匿丧谋叛,刘昌领偏师收复考城兴元元年(784年)闰十月,刘昌与陇右、幽州行营节度使曲环领兵三万援救陈州,于陈州之西大败叛军,斩杀三万五千人,生擒李希烈部下骁将翟崇晖。迫使李希烈退保蔡州,不敢再行入侵。其后,刘昌又随刘玄佐收复汴州。贞元十四年(798年),归化堡发生兵变,刘昌奉命讨伐,诛杀乱兵数百人。

稳固边防:刘昌任泾原节度使十五年间,构筑了七城、二堡,构建以城堡为中心的边防体系,以守土保边,抵御吐蕃入侵。

强本节用:刘昌在泾原,亲自率领士兵耕作三年,使军储富裕、兵械锋锐。

家族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刘昌初至平凉市时,收集平凉劫盟时阵亡将士的遗骸安葬,将士的亡灵有感于此,托梦于刘昌,以表达愧谢之情。刘昌将此事上奏德宗,德宗因而下诏自责,并派秘书少监孔述睿等携御馔(皇帝的食品)及宫内制造的数百套衣服,命刘昌收集那些遗骸,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一百人,将其各自穿衣装进棺,葬于浅水原。又修建两座大冢,安葬大将的名为“旌义冢”,安葬将士的名为“怀忠冢”。德宗诏令翰林学士为他们撰写墓志铭及祭文。刘昌在浅水原隆重地陈兵列将,备办牛羊等祭品来祭祀。他与诸位大将都身穿素服哭吊,焚烧衣服及纸钱,另立二座石堆,同样以“旌义”、“怀忠”命名。各道的士兵闻讯后,无不感动哭泣。

史书记载

《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

《南川郡王赠司空刘公神道碑铭》

宋州宁陵县记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二》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二·唐纪三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唐纪四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一·唐纪四十七》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六·唐纪五十二》

人物评价

权德舆:①公嶷然持重,为国保障,理泾人十五年,政成事节,师以律成,人以富教,智若蔡,动如风霆,内总端,外崇长伯,八七章,元衮赤。有南仲方城之略,有充国农之绩。(《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②惟公瑰姿硕量,倜傥英伟,文理武毅,冠於群伦,蒸蒸风行,交感至用,志气申而功业大,宠嘉集而名器崇。至若勤身惠人,劳徕安集,遵守条职,贯通典彝。有行父事君之心,有考父益恭之德,可以表率,发於纯诚,宜其长保富贵,为时元老。(《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③其初守商丘市,援彭城,下濮阳市,壁宁陵,释陈围,复梁野,皆急病肆力,威功自著。起沮伤以奋击,化怪骇为休宁县。其守不可拔,其功不可遏,投难而智勇俱殖,酣战而奇正合发。(《南川郡王刘公纪功碑铭》)

李适平凉市当旧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刘昌请城于兹,分兵保戍,实以遏其要冲,保宁边鄙。(《褒刘昌城平凉诏》)

李纯:士泾父(刘昌)有功于国,又是戚属,制书宜下。(《旧唐书》引)

元稹:而习事者言尔父司空之在泾也,筑平凉等八城一堡,堑保定平原,使泾人益树麦禾,以复後稷、公刘之教,十有六年犬戎不敢东顾。(《授刘士泾太仆卿制》)

杜牧睢阳区陷贼,淮阳区能地,故巡远名悬而愿事不传。昌之守宁陵县,近比之於睢阳,故良臣之名不如忠臣。孙武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斯是也。(《宋州宁陵县记》)

刘昫:①自盗起中原,河、陇陷虏,犬戎作梗,屡犯郊。谋臣运策以竭精,武士荷戈而不暇。如(马璘)、昌之材力,扼腕奋命,欲吞虏于胸中;郝(郝廷玉)、史(史敬奉)骁雄,斩将旗,将申威于塞外。而竟不能北逾白道,西出萧关,俾十九郡生民,竟沦左,仅能自保,功何取焉!虽运使时然,亦将略有所未至。(《旧唐书》)②马、刘、史、郝,气雄边朔。力扞虏,终惭卫(卫青)、霍(霍去病)。(《旧唐书》)

宋祁:唐杜牧称:“宁陵之围解,刘玄佐召昌问曰:‘君以孤城,用一当十,何以能守?’昌泣曰:‘始昌令:守内顾者斩。昌孤甥张俊守西北,未尝内顾,捽下斩之。士有死志,故能守。’因伏地流涕,玄佐亦泣曰:‘国家将富贵汝。’”史臣谓不然,且勒兵乘城与贼抗,所赖赏罚耳。今无罪而斩其甥,士心且离,不祥莫大焉。宁好事者傅此以益其美?非昌志也。牧以为张巡许远睢阳区,其名传,昌全宁陵县而事不得暴于世,宁牧未之思邪?(《新唐书》)

司马光:昌、元谅(李元谅),皆帅卒力田,数年,军食充羡,泾、陇稍安。(《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九》.汉典古籍.2017-03-19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国学导航.2017-03-19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九十五》.国学导航.2017-03-19

《全唐文·卷四百九十六》.汉典古籍.2017-03-19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三》.汉典古籍.2017-07-09

《唐文拾遗·卷五》.国学大师.2017-07-07

《全唐文·卷六百四十九》.汉典古籍.2017-07-30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三·唐纪四十九》.国学导航.2017-07-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