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号子 :四川省邛崃市传统音乐

更新时间:2023-06-02 00:08

制作号子即竹麻号子,流行于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同乐村的芦沟、金华村的金鸡沟、金河村的杨湾和花楸村一带,是当地造纸工人劳动时创作的一种民俗音乐形式,节奏鲜明,唱腔多样,主要以吆号声协调动作。

制作号子按不同的劳动工种分为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五类,是一种在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的民歌,与各类生产劳动相辅相成。制作号子(竹麻号子)是原汁原味的川西民歌艺术,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传唱的劳动歌谣。平乐镇早在宋代就以造纸闻名,有“成都市草纸半平落(乐)”之说,劳动工人在造纸作坊中对竹麻进行不断的捶打和搅拌,在漫长而单调的生产劳动中,竹麻号子应运而生。

2008年6月7日,制作号子(竹麻号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制作号子主要流行于邛崃市平乐镇一带,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与当时平乐镇繁荣的造纸密切关联。据记载,宋代《九域志》中所言“平落(乐)镇,濒河,水陆通道,市井繁富,纸市尤大。”可见当时平乐镇的繁荣昌盛。《邛州志》中也明确提到平乐镇的造纸工业影响甚大,所谓“成都市草纸半平落(乐)”,即为此地造纸业的盛况。此时,成都地区一半的草纸产自平乐镇,纸张的运输和传播主要依赖白沫江水路,沟通临邛街道南河,连接成都各大码头或乐山水路,销往全国。

平乐镇手工制造纸张的工序多达72步,包括砍竹、浸泡、捶竹、选料、浆灰、蒸头锅(篁锅蒸煮,一层竹麻一层石灰)、打竹(用6米长的木杆把竹料捣碎)、洗料、蒸二锅、洗料、发酵、打堆、择料、捣料、淘料、漂白、打槽、加滑水、捞纸、压水、掀纸、打吊子、贴纸、晒纸、清点、包装等,通常需要20人左右的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纸张生产的任务。出于协调劳动的需要,工人们会齐声高唱竹麻号子,将劳动的热情和歌唱的情绪融合在一起。歌词主要反映了当地民俗、民间文艺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歌词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基本特征

表现形式

制作号子是一种独特的民俗音乐形式,以“一领众和式”为特点,即由号工领唱、众多工人帮腔的合唱形式。在造纸作坊中,当钩子手将竹麻交给工人时,号工开始领唱,众多工人跟随合唱。这种形式不仅能够鼓舞士气、统一节奏,还能够表达情感、消除疲劳。随着号子节奏的加快,工人们的动作也变得更加有力,当竹麻被打完时,号子和工人们的情绪都达到了高潮,给人以一种热烈奔放的艺术美感。在打竹麻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唱各种各样的号子,有时激情澎湃,有时柔和舒缓,形式和内容都非常丰富。

音乐特征

唱腔和曲调包括高腔、平腔、连环扣、银丝调和扯麻花等,唱词的内容也非常细腻。乐段的随意性和伸缩性较强,段落之间常用“嗦咿”“喂”“哟”等衬词,富于节奏和变化。

平腔号子编号4227具有明显的特点,节奏整齐规律,强弱分明,以八分音符为主,旋律多采用级进和三度音程组合。这种特点可能与劳动强度有关,因为其附点节奏恰好体现了劳动律动的自然特征。

高腔号子与部唱腔相比,节奏相对较长,每拍一个字或两拍一个字,旋律中的骨架音常常是2、5,多采用级进和3度音程组合。

银丝调号子编号4229的音乐风格活泼,多采用十六分音符,通常是一音一字,而且唱词生动有趣,如“当当儿扯哟”“哎呀嫂儿妹”“哎呀呵呵”等。银丝调号子还采用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与领唱形成对比,整个音乐节奏活泼轻快,富有张力。总的来说,银丝调号子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劳动者的风趣幽默特点。

代表作品

制作号子(竹麻号子)的代表作品有《数十二月》《上工号子》《中午号子》《收工号子》等。

文化价值

制作号子(竹麻号子)是一种传统的口头文学艺术形式,唱腔原始、质朴、粗放、高亢,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作为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唱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民间造纸工艺、民间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材料。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随着社会变迁和科技的进步,造纸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后,平落手工造纸业逐渐被机器造纸代替,与传统造纸生产紧密关联的竹麻号子的发展已经停滞,会的人越来越少,会唱的段子也越来越少。2014年,制作号子传承人杨钦离世,竹麻号子艺术团宣布解散。平乐镇的竹麻号子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音乐,但目前只有三到五位能够完整演唱这种音乐的人,竹麻号子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威胁。

保护措施

2008年,制作号子(竹麻号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乐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政府部门将重新定位打造竹麻号子艺术团,对传统竹麻号子进行改革创新,从娃娃抓起,传承发扬竹麻号子等邛崃本土文化艺术。同时,邀请艺术家对竹麻号子进行改进编排,考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艺术,和邛崃山歌、南方丝绸之路风情表演等融合,推出更有魅力的文化产品。

传承团体

2023年2月,邛崃市竹麻号子艺术团入选成都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艺术团共有9人,分别是罗才勋、李绍辉、扎西杜基、李永林、庞洪明、周仁树、张典华、闫开鹏、胡天贵。

活动与荣誉

1985年《竹麻号子》演唱作为成都平原地方特色文艺节目,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民俗音乐精英汇演。

2004~2005年《竹麻号子》选送四川省十大文化旅游城市交流展示演出,专场为俄罗斯日本等国家音乐旅游团体演唱。

2007年,竹麻号子艺术团参加全国原生态民歌大赛获得优秀奖

2009年,竹麻号子艺术团在平乐古镇的“天工应物风情园”驻场演出。同年6月,登上中国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邛崃市”的舞台。

2021年8月,竹麻号子团队获评全省“优秀团队”。

2021年9月16日,竹麻号子上榜第一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