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天茄 :茄科茄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4:32

刺天茄(Solanum violaceum Ortega)别名细苦子、袖扣果、歌温喝、傻里布(傣名),是茄科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刺天茄多枝灌木,通常高1.5~2米,小枝,叶下面、叶柄、花序均密被具柄的星状茸毛。单叶互生,卵形,边缘5~7深裂或波状浅圆裂。蝎尾状花序腋外生,花蓝紫色,直径约2厘米。花冠辐状,冠檐长约1.3厘米,先端深5裂。浆果球形,光亮,成熟时橙红色,直径约1厘米。种子淡黄色。全年开花结果。刺天茄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地。生于山间林下或荒坡。热带亚洲地区也多刺天茄,全年可采集。

刺天茄全草入药,味微苦,性凉,有小毒。有解毒消肿、散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牙痛、胃痛、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其果外擦可治皮炎,叶汁和新鲜姜汁可以止吐,叶及果和籽磨碎可治癣。

各地名称

刺天茄(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苦果(云南禄丰、屏边苗族自治县);苦天茄(云南砚山);"歌温喝"、"傻里布"(傣语);野海椒(四川盐边);颠茄(四川雷波、广西南宁);钉茄(梧州市);丁茄子(广西绥);袖扣果(龙州县);生刺矮瓜(广东信谊);紫花茄(广州植物志);鸡刺子(海南琼山);黄水荞(台湾省)

形态特征

刺天茄:叶卵形,长5-7-(11)厘米,宽2.5-5.2-(8.5)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截形或不相等,边缘5-7深裂或成波状浅圆裂,裂片边缘有时又作波状浅裂,上面绿色,被具短柄的5-9-(11)分枝的星状短绒毛,下面灰绿,密被星状长绒毛;中脉及侧脉常在两面具有长2-6毫米的钻形皮刺,侧脉每边3-4条;叶柄长2-4厘米,密被星状毛及具1-2枚钻形皮刺,有时不具。蝎尾状花序腋外生,长约3.5-6厘米,总花梗长2-8毫米,花梗长1.5厘米或稍长,密被星状绒毛及钻形细直刺;花蓝紫色,或少为白色,直径约2厘米;萼杯状,直径约1厘米,长约4-6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端尖,外面密被星状绒毛及细直刺,内面仅先端被星状毛;花冠辐状,筒部长约1.5毫米,隐于萼内,冠檐长约1.3厘米,先端深5裂,裂片卵形,长约8毫米,外面密被分枝多具柄或无柄的星状绒毛,内面上部及中脉疏被分枝少无柄的星状绒毛,很少有与外面相同的星状毛;花丝长约1毫米,基部稍宽大,花药黄色,长约为花丝长度的7倍,顶孔向上;子房长圆形,具棱,顶端被星状绒毛,花柱丝状,长约名毫米,除柱头以下1毫米外余均被星状绒毛,柱头截形。

果序长约4-7厘米,果柄长1-1.2厘米,被星状毛及直刺。浆果球形,光亮,成熟时橙红色,直径约1厘米,宿存萼反卷。种子淡黄色,近盘状,直径约2毫米。全年开花结果。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1700米的林下、路边、荒地,在干燥灌丛中有时成片生长。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四川、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湖南省、台湾。

广泛分布于热带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南至马来半岛,东至菲律宾

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

早春种植播期在12月,第二年2月下旬定植,4月底开始采收。翻秋种植5月播种育苗,6月定植,8-9月采收。刺天茄种子千粒重4-5克,采用育苗移栽一般每亩用种量15-20克。

整地定植

刺天茄的种植地块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或前三年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深耕晒白,土块细碎。结合整地,亩施石灰粉50-80公斤对土壤消毒及调节酸碱度。

刺天茄耐肥性强、需肥量多。移栽前要施足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起高种植。畦高约30厘米,畦宽包沟1.8米,双行植,株距45-50厘米,亩植1400株左右。单行植,畦宽包沟1.3米,株距45厘米,亩植1000株左右。定植后淋足定植水,幼苗成活后停止浇水,促进根系深扎。

田间管理

⒈肥水管理

茄苗定植后约15天进行浅中耕除草,结合小培土薄施一次提苗肥,亩施稀薄的人粪尿10-20担。植株根茄坐果后,摘除根茄以下的侧枝,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此时期植株尚未封行,进行深中耕除草、培土,重施一次追肥,亩施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植株生长进入中后期,每收2次果应追施一次肥,亩施复合肥15-20公斤。同时可喷施金钾朋、爱多收或0.3%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刺天茄生长前期需水量不多,适当的干旱有利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根茄坐稳果后,植株生长需要的水分逐渐增多,应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排灌。

⒉植株整理

刺天茄的生长势很强,侧枝多,叶片长得很快,尤其在气温适宜、肥料充足的情况下,植株更为繁茂。但是,若植株长得过密,就会引起落花、烂果,果实色泽也差。因此,修好叶刺天茄可提高产量。

叶片是制造和积累养分的器官,一般情况下刺天茄叶片越多,制造和积累养分也就越多。但是,如果叶片过多,会影响通风透光,且老叶和病叶不仅制造养分能力弱,还能传染病害,所以修去一部分健叶,摘除老叶、病叶,有利于植株生长和结实,喷施新高脂膜,能自动形成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保护膜,优化植物吸水、透气、透光质量。屏蔽病虫扑食信号和削弱传播媒介,抵抗和防御自然环境灾害。

修叶应该分次除去弱枝和基部的侧枝,以及老叶和病叶,并适当删去过密健叶,保持叶片稀疏均匀,以利通风透光。在刺天茄整个生长期,修叶4-5次,防止一次修叶过多、只剩顶上几片小叶的现象。此外,修叶的多少还要根据品种、肥料、天气等情况有所区别。一般分枝能力弱的品种,比分枝能力强的品种要少修;生长前期比生长后期要少修;肥料较少的比肥料充足的要少修;天气干旱比湿润多雨要少修,适时喷施菜果壮蒂灵,可激活植物生态生长正能量,拓宽植物导管路径,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落果率,减少裂果、僵果、畸形果发生率。

为减少养分消耗,在短期内多开花,缩短授粉时间,便于集中授粉,需要摘除门茄花蕾及其以下所有侧枝(中、晚熟品种可留1个侧枝),让植株保持二叉分枝。四门斗授粉结束后,留3片叶打顶,插支架防止倒伏,减少烂果。

⑴摘除根茄以下的侧枝,以免枝叶过多,消耗养分。

⑵摘叶:摘叶可以通风透光,减少下部老叶对营养物质的无效消耗,植株封行后,及时把病叶、老叶、黄叶和过密的叶摘去。

⑶剪枝:刺天茄是双杈分枝作物,一般双干整枝,即对茄以上留两个枝条,每枝留一个茄,每层留两个茄。每级发出的侧枝在刺天茄长到一半大时留2-3片叶摘心。

⑷疏果:及时把发育不良的幼果、畸形果和病果摘去。

采收留种

开花后50-60天,当果皮变黄(有些品种不转色或转色慢,依授粉天数确定)时开始采收,将种果放在阴凉处后熟7-10天进行取种。采收杂交种果时,检查种果授粉标记是否明显。

刺天茄采收的标准可看茄眼的颜色,若茄眼与果皮颜色分明,表明果实正在生长,组织柔嫩,品质好。茄眼不明显表示生长慢应及时采收。温暖天气开花后18-20天为采收适期。6-8月高温天气应在早晨或傍晚采收,中午果实温度高呼吸旺盛,容易干瘪,皮薄的品种和供应外地的或远距离运输的刺天茄尤应注意。

留种刺天茄栽植宜稀,应增施磷钾肥料,少施氮肥。田间管理上应注意整株摘心,立支柱防倒,长形果可用短竹竿架起,以免果实与泥土接触腐烂。一般每株可留2-3果,待果实黄褐色时摘下放在室内后熟7-10天,使种子和果肉分离,然后切成数块,在水中捣烂揉出种子,洗净后在布上晾干,避免种子在烈日下曝晒。

①少量采种

用棍棒敲或用手搓种果,让种子和果肉相互分离,在水中清洗,让饱满种子沉入水底,去掉浮在水面上的籽和杂质,再放在凉席或晒布上摊开晾晒。

②大量采种

去掉果实两端五种子部分,用小型粉碎机将种果打碎,然后进行清洗,晾晒。不能放在水泥地板上,要避开强光直射,经常翻动。

种子水分不高于8%时,进行初步清选,去除杂质、秕籽,用含内膜的编织袋包装入库,内外附上标签。

病虫防治

猝倒病

在苗期发生,幼苗近土表基部水渍状,后缩成线状,子叶未凋萎,苗已倒伏地表。栽培上除注意多通风、透光、少浇水外,还可以用药物防治。

防治方法:58%瑞毒霉800-1000倍,扑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600倍。

褐纹病

叶片病斑始为水渍状小点,逐渐发展成褐色轮纹,边缘灰白色上生小黑点,茎上病斑呈菱形,果实上病斑也呈轮生小黑点,病处由黄变褐。防治除实行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外,生产上在加强通风透光、降低群体湿度的基础上,可采用药物防治。

防治方法:扑海因1500倍,47%加瑞农600倍,70%甲基托布津600倍,50%多菌灵600倍、64%杀毒矾或58%雷多米尔(甲霜灵锰锌)1000倍。

枯萎病

防治方法:首先用0.1%硫酸铜浸种(5分钟)消毒,洗净后催芽,植株发病初期,可喷洒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悬浮剂,此外可用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液灌根。

绵疫病

盛果期,每7-10天喷1次药液预防绵疫病,共2-3次,以下部的花、果为主。

防治方法:可选用72%克露600-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80%大生500倍液。

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生,果实发病后出现水渍状圆形病斑,后变褐凹陷,有时密生绵毛状毛霉,最后腐烂脱落。生产上注意加强整枝摘叶、通风透光。

防治方法:68%烯吗啉、锰锌1500倍、扑海因1500倍,72.2%普力克400-600倍,72%克露600倍,58%雷多米尔(甲霜灵·锰锌)1000倍。

青枯病

青枯病为土传病害,除选用抗病品种外,采用水旱轮作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也可以移植后或发病时采用药物防治。

防治方法:80%代森锌或科博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400倍液灌根,连续2-3次。

黄萎病

预防黄萎病主要是选用3-5年未种过茄子的田块作制种田。

黄萎病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病害,多在坐果后发生症状,由植株下中部出现症状,发病初期,在晴天时萎蔫,早晚恢复,病重后不再恢复。有的从一侧枝叶变黄,辟开病根、茎、分枝,维管束变黑褐色。在生产上主要选用优良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推广嫁接技术、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选用77%可杀得800倍、50%多菌灵500倍、90%恶霉灵2000倍液灌根,10天一次,连续2-3次,严重的要将病株拔除,在拔出处撒生石灰进行杀菌处理,防止病菌借助浇水传播。

蚜虫

防治方法: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3%啶虫脒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或70%高红1500倍、5%高效大功臣1500倍、50.5%农地乐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重点喷叶正、背面。

螨类

防治方法:2%阿维菌素1500倍、50.5%农地乐1500倍,克螨特1500倍。

蓟马

防治方法:5%高效大功臣1500倍,20%好年冬1000倍、20%烯啶虫胺2000倍。

茄、茄二十八星瓢虫

防治方法:50.5%农地乐1500倍,47%乐斯本1000倍,26.8%阿维毒死蜱800倍。

红蜘蛛

防治方法:重点喷叶背面,可选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73%克螨特2000-3000倍液、5%卡死克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

主要价值

果能治咳嗽及伤风,内服可用于难产及牙痛,亦用于治发烧,寄生虫及疝痛,外擦可治皮肤病,叶汁和新鲜姜汁可以止吐,叶及果和籽磨碎可治癣疥。果皮中含龙葵素

中药材基原为茄科植物刺天茄的根和果实

采收加工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夏季采果实,多鲜用。

【化学成分】

根、果实均含薯蓣皂苷元(dosgenin),羊毛甾醇(lanosterol),澳洲茄碱(solasonine),澳洲茄边喊(solamar-gine),澳洲茄胺(solasodine),茄碱(solanine)。

果实含黄果茄植物固醇(carpesterol),刺天茄(indioside)A。

种子含月桂酸(laur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等脂肪酸

药理学作用】

抗肿瘤作用 刺天茄全株乙醇提取物的三氯甲烷溶解成分和氨仿不溶成分对大肠癌Colo-205细胞鼻咽癌KB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肝细胞瘤HA2T细胞、喉表皮瘤Hep-2细胞、神经胶质瘤GBM8401/TSGH细胞和恶性黑素瘤H1477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细胞毒性更强。

【性味归经】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微苦,寒,有小毒。”入心、肝、肾三经。

【功效主治】

消炎解毒,镇静止痛。治风湿病,跌打疼痛,神经性头痛,胃痛,牙痛,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涂或研末调敷。

【附方】

1、治“拢沙龙接火,唉”刺天茄果实10g煎汤,加1~2滴鸡胆汁内服。

2、治“唉哦勒”刺天茄果实10g,煮鸡蛋内服。

3、治“拢泵”刺天茄果实适量,烂加酒外擦全身。

4、治“拢牛,优哦勒”刺天茄根20g,加白胡椒7粒,煎汤内服。

5、治“拢案答勒”刺天茄根20g,加红糖煎汤内服。

6、治“纳勒冒沙么,纳勒蒿来”,“割鲁了勒多冒少”刺无茄根15g,香附15g,假烟叶10g,姜黄15g。煎汤内服。

附注: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致口干、口渴、吞咽困难、体温升高、皮肤干燥发红、瞳孔扩大、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重者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

主要品类

苦刺Solanum deflexicarpum C. Y. Wu \u0026 S. C. Huang

刺天茄(原变种)茄属 indicum L. var. indicum

弯柄刺天茄(变种)Solanum indicum L. var. recurvatum C. Y. Wu \u0026 S. C. Huang

雪山茄Solanum nivalomontanum C. Y. Wu \u0026 S. C. Huang

参考资料

刺天茄的栽培技术-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6

刺天茄的病虫防治-植物百科 zhiwubk.com.植物百科.2020-08-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