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1:31

学校前身为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

学校的体育学科历史悠久,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体育系科之一,体育系初创于1917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

名师荟萃

宋君复:(1897—1977),绍兴城区小坊口人,1916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柯培大学学物理,毕业后,又进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学院专攻体育。从1926年起,历任沪江大学、沈阳东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体育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主任、副院长。

程登科:(1902―1992)留学德国。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原地区提倡军事化体育的先驱者。首开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先河。中央大学体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授。重庆大学体育系主任。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体育学科首席专家、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曾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现担任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理事、教育部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副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科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学科专家等社会工作,担任30余所院校的客座教授。

殷恒婵:2016.05-至今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学历,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运动与身心健康发展、运动与脑执行功能、竞技心理咨询与辅导。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30余项,取得系列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奖以及北京市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荣誉称号等各种表彰和奖励30余项。在体育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教材及出版著作20余部。

郎健: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曾五次率领北京师范大学女子足球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1年夺得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冠军;获得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总决赛及全国大学生室内五人制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十几次,曾获“全国优秀青年体育教师”、“宝钢优秀教师”、“钱媛优秀教师”奖,获“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李笋南: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国篮球协会教练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女篮教练,取得2009-2013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五届冠军;2016年CUBA冠军;第五、六、七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全国大学生斯诺克联盟杯)冠军;2012天津市第九届全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篮冠军。在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师大学报、体育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教育规划课题、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师大自主课题5项,参加教育部、体育总局课题多项。出版专著两本。

吕韶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太极拳科学化研究、武术国际推广研究。武术八段,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武术国家级裁判。1986年北京体育学院毕业留校工作,2017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乔德才:教授,山西中阳人,研究方向:运动生理与神经科学,1973年12月高中毕业返乡务农;1977年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读本科;1982年元月毕业留校,从事于运动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6年赴湖南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1994年评为副教授,同年9月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神经生理学;1997年7月毕业并获理学博士学位,后返山西大学继续任教,期间先后担任教授、副院长、硕士导师和博士生导师。2004年作为运动人体学科带头人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曾先后任体育与运动学院体育系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现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化分会常委、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博士后基金和教育部各类项目的评审专家。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