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2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始建于1995年4月,由原社会科学系、外语系、高教研究所、德育教研室等单位先后合并而成,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院校。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教学系和艺术教育中心,有3个本科专业;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个。

历史沿革

1984年1月,北京钢铁学校成立社会科学系。

1995年4月,北京科技大学成立文法学院;同年,学院开设法学专业、建立艺术教育中心,并被冶金部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单位)直属高等学校唯一“两课”改革试点学校,被北京市市教工委和高教局定为北京7所“两课”改革试点学校之一。

1996年,文法学院开设法律系。

1999年,学院开设社会工作专业、行政管理系。

2001年,学院行政管理系改为公共管理系。

2004年,学院开设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点。

2006年,学院增设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点,建立社会学硕士点。

2009年,学院社会学独立建系。

2010年,学院开始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21年,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6月,学院加入北京医务社工临床实践教学联盟。

学院特色

文法学院是北京科技大学覆盖学科门类最广泛的学院,包含法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

多年来,学院积极倡导“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力争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进,努力在理工科大学开辟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事业,逐步形成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

文法学院设有公共管理系、法律系、社会学系、艺术教育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此外,由学院代管的教学科研机构有: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公共管理(MPA)教学管理中心、法律硕士(JM)教学管理中心等。

文法学院设有法律系、行政管理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系、社会科学系、教育管理系等教学研究单位;此外,还设有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艺术教育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MPA中心。学院各类文科专业人才荟萃,有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专任教师70多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人,91%的教师有硕士、博士学位。涌现出一批思想活跃、才华横溢、治学严谨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其中北京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北京市培养新世纪优秀理论人才“百人工程”2人。

学院开办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学和文艺学等专业;其中有1个博士点:科技与教育管理;有8个硕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经济与管理、行政管理、民商法学、文艺学、高等教育学、科技与教育管理和MPA,是全国首批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院校;有4个本科专业:法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招收四年制和两年制本科生;全院已形成从大专,本科,二学位到研究生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招收各层次学生300多人,在校本科生1000多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学院还承担全校的公共政治理论课、品德课、文科基础课和人文艺术类选修课等大量的教学任务,为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还设有专用图书资料室,藏有大量中外文书刊和资料;还设有多功能室,模拟法庭,社会工作实验室,教育与管理实验室,微机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园地。

学院科研工作硕果累累,已出版和发表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承担和完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学院还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经常派教师出国访问、进修,每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院任教、讲学,为培养高级人才创造了有力条件。

本科生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我校创办较早的文科专业之一,招生已10余届,毕业500多人。该专业又获得迅猛发展,不仅开办了行政管理的硕士点,而且是全国首批开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24所学校之一,每年招收大量的硕士研究生,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有:行政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公共政策研究、劳动管理与社会保障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管理研究等。该专业注重实践,经常组织学生赴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通过实际工作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招收文科生,授予管理学学士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学、政治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外政治制度、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行政公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等。此外,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等应用类课程。

毕业生可从事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专业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的产物。1896年,纽约慈善学院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开始社会工作训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要求有系统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需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化社会工作在西方逐步形成。

当前,我国正处在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伴随着日益深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步伐的跃进,诸多社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贫困人口问题和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问题、下岗失业和半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等。正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始建于1999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学校投资50余万元建成了社会工作实验室,为培养社会工作专门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社会实际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招收文科考生,授予法学学士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等。

毕业生可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和各级政府机构中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规划、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法学专业

该专业创办于1995年,已成为我校规模较大的文科专业,每年招生60人,在校生已达280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法律系已成为学院的骨干系,法学专业也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

法律系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他们大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和律师资格;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等方面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已具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还修建了模拟法庭,订购了大量的法学期刊和图书,为培养法学专门人才创造了条件。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法律实际工作及法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招收文科考生,授予法学学士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经济法概论、中外法制史、行政法、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公司法、国际法、国际私法等。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教学系和艺术教育中心,有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3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科技与教育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科技与教育管理、文艺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社会工作硕士、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公共管理硕士

师资力量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55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6人、讲师29人,90%以上教师有硕士、博士学位,有教育部高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2人。

教育部全国高校社会学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时立荣

北京市培养新世纪社会科学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吴群芳

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陆俊(1998年)

北京市青年优秀骨干教师:王爱红(1998年)

教学建设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法律系被选定为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理事单位;学院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公共管理(MPA)教育与管理中心、法律硕士(JM)教育与管理中心、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等教学机构;有社科信息调查与分析实验室、社会工作实验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艺术鉴赏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情景模拟实验室、案例诊断实验室与模拟法庭实验室6个院级实验室。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法律系教师出版教材十余部,艺术教育中心主编、参编教材近10部。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文科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开发、设计与教学实践:基于\u003c社会工作行政\u003e翻转课堂实践》(2017年)

冶金部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革命史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998年)

冶金部教学成果二等奖:“适应市场经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课题(1996年)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公共管理系累计贡献了超过1800余名服务毕业生,包括本科生19届,1100余人;硕士学位研究生10届,200余人;MPA研究生10届,500余人;博士研究生7届,共21人;从2009年第一届研究生毕业开始,学院社会学系先后有7名硕士生考入清华、人大、台北科技大学、社科院和中国农大读博士。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科技法研究中心、公共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等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

据2021年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法律系教师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以及联合国等中国国外机构委托的研究课题,在法学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学院社会学系教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7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3项,承担中宣部、民政部、教育部课题、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项目等8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教材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个。

2012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36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25项,包括国家级2项、省部级12项、校级11项,横向课题11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5篇,其中CSSCI检索论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

2013年,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24项,其中纵向科研项目20项,国家级2项,横向课题4项;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其中CSSCI24篇;出版学术著作7部,其中专著1部。

学院教师科研项目(部分)

学术资源

学院设有专用图书资料室;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发表的论文先后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学术文摘》等学术期刊转载或摘登,已成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订阅的期刊(电子版)。该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曾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北京市高等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栏目”(社会学社会工作)等荣誉。

学术交流

学院主办的部分学术会议

合作交流

学院开展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经常派教师出国访问、进修,每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院任教、讲学。

2013年,学院与邓迪大学教育、社会工作与社区教育学院与建立招生合作关系。此外,学院与斯旺西大学有合作培养法学本科生项目。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学院院徽由左侧“人文”两个汉字的组合体与右侧展开的书卷组成,分别寓意“人文晨钟”与“书香文法”。

精神文化

院训:宽容与和谐,学习与研究

社团文化

学院在北京方志馆设有志愿服务基地;开展过文法新生“家”年华、迎新晚会、星期四人文讲座、文法戏剧节、吾肆赛诗会暨优秀诗歌作品创作咏诵大赛、“文动满井,字韵流芳”汉字听写大赛、“贝壳青年路:新生成长与发展小组工作”等学生活动,其中“北京科技大学星期四人文讲座”和“文法戏剧节”两项活动曾获第一届“大学素质教育优秀品牌活动”。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