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22:29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ofMechanicalScience\u0026EngineeringofHUST)始建于1953年,前身为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是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合并组成。1988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系。1993年,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合校之后更为现名。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设有8个系,开办4个本科专业,拥有专业教师210余人,在校就读的本科生近2000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400余人。

历史沿革

建院背景

1953年10月15日,华中工学院武昌建校。当时新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特别是工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要,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指示精神,中南行政委员会决定在武汉建立华中科技大学

在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华中工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力部分合并组成,是一所机电型的工科院校,这样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应运而生。

学院沿革

1988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系。

1993年,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1999年,以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核心的华中科技大学CIMS中心获了国际制造工程师(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

2000年5月26日,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原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原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学院制订了“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确立了学院的战略目标,形成了“优化布局,固强扶新;立足高起点,构建大平台;集中基地建设,加大硬件投入;培养学术梯队,汇聚优秀人才”的分层次战略。

2007年,“机械电子工程”以排名第一的成绩增选为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被首批列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一同成为在全国一级学科中有三个二级重点学科的院系。

2010年,机械工程领域获得全国首批“工程硕士(设备监理)研究生培养单位”。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研究中心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区域经济技术转化平台6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信息化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智能制造装备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电子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海洋工程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区域经济技术转化平台(6个):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共5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共10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达700余项;以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核心的华中科技大学CIMS中心获国际制造工程师(SME)颁发的大学领先奖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学术资源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高教社编辑出版、Springer出版公司海外发行的全英文系列刊物;涉及领域包括机构学与机器人、传动机械学、机械动力学、机械结构强度学、机械摩擦学表面技术、机械设计学、机械仿生学、微/纳机械学、零件成形制造、零件加工制造、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微机电系统制造和制造科学及其他交叉领域等;被INSPEC和SCOPUS收录。

学术交流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先后与美、英、德、日、韩、俄、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多所大学、研发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关系;先后主办并主持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10余次,开展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多项,近20人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大会上做主题报告;除此之外,还与美国伍斯特工学院、英国华威大学大学、德国Aachen大学、法国梅茨工程师学院、韩国启明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有专业教师210余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学者2人、“青年”学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及青年首席科学家共4人、“863”专家3人、数控装备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及青年首席科学家(4人):陈蓉、丁汉、李国民、邵新宇

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陶波

数控装备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1人):陈吉红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邵新宇、蒋向前尹周平、熊蔡华、丁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史铁林周云飞、邵新宇、陈学东、丁汉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吴昌林、何岭松

院系概况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设有8个系,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产品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等4个本科专业。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人才培养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官网)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创新模式

根据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校史网官网显示,学院开拓出了人才培养新模式,该院原院长邵新宇总结为:要转变思想、开拓创新、利用一切资源为之服务,实现从To“know”向To“do”的转变。此外,学院与美国乌斯特理工学院联合承办了HUST—伍斯特理工学院高级工程实践项目。

自2000年6月起,13名对IT有兴趣的大二学生自发成立了“联创团队”,学院先后提供10万元建学院宿舍局域网、大学生创新基地,让该团队入住(学院提供计算机及集中住宿),为该团队参加各类大赛提供支持。联创团队创始人、机械学院学生杨永智2004年、2005年连续2次获微软年度“最有价值专家”(MVP)称号,并获聘微软亚洲工程院,刘铁锋毕业时同时收到微软亚洲工程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加盟邀请函。

自2003年起,学院提供主动实践环境,并与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经费、场地支持,连续5年校内举行“航空—飞豹杯机器人大赛”,每年约有800名学生参加,参赛作品均由学生自行设计、制作、装配、调试。2004年起,该赛事的优秀队员选拔参加“CCTV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学生自主设计参赛),2006年获季军以及优胜奖,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高校。2007年,第一次参加“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获得冠军。

2005年至2007年夏,共有3批78名学生(WPI共28名、机械学院共50名)组成15个项目组,合作完成了分别来自上海SaintGobain公司、常州AsiaPacificCIS公司、无锡AmphenolTCS公司及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单位的滑锁设计过程改进、精益制造中的价值流映射实现、生产管理系统的改进、精益制造在大批量GBX生产线上的实现、仿真机器人的开发、焊接变位机、下肢辅助康复装置、轮毂抛光机等实际课题。

2006年至2007年春,学院有两批11名学生赴美与WPI的学生组成4个项目组,合作完成了SaintGobain、NewAgeTechnologies、Amphenol公司提供的实际课题任务。

由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基地教师参与指导的本科学生,在2006年第二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2007年第三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在2008年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3项;在2007年,第十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等等。

学科体系

学科概况

截至2014年10月,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点和10个硕士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机械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1个):机械工程

博士点(6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硕士点(10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项目管理、工业设计工程

学科排名

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一级学科评估(第三轮)结果,该院一级学科机械工程以94分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一。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学院校风

形象标识

标志含义:由该学院的英文简称"MSE"字母合成。

参考资料

1.mse.hust.edu.cn.2019-12-27

2.mse.hust.edu.cn.2019-12-27

3.mse.hust.edu.cn.2019-12-27

4.mse.hust.edu.cn.2019-12-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