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集镇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辖镇

更新时间:2023-09-25 14:09

南集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位于东经119°,北纬34°,淮安市涟水县东南部,东依废黄河,与盐城市阜宁县芦蒲乡和淮安区苏嘴镇隔河相望,涟南洋路、“三百”工程路穿境而过。境内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镇政府驻南集居委会,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21895人(2017年),总面积56.92平方千米(2017年),可耕地面积3.45万亩。南集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黄河古道名镇,嵇安将军故里,绿色品牌基地,全国小戏之乡,江苏省绿色乡镇、体育强镇。 

2019年7月24日,南集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地理环境

涟水县辖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8千米。东依废黄河阜宁县芦蒲乡和淮安区苏嘴镇隔河相望,南与连城街道相连,北与黄营镇接壤。面积56.92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1895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1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南集居委会。涟南洋路、“三百”工程路穿境而过。古迹有元代嵇安墓。 

南集距县城20公里,镇境位于北亚热带温带交界,基本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2℃,月平均温度最高29.2℃,最低零下0.4℃。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均降水量991.3毫米,雨日104天,年均相对湿度77%,年均无霜期213天。 

南集镇,位于涟水县东南部,东依废黄河,与盐城市阜宁县芦蒲乡和淮安区苏嘴镇隔河相望,涟南洋路、“三百”工程路穿境而过。

历史沿革

1957年设南集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南集乡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2.8万人,辖南集、下营、禹庄、郭庄、姚湾、码头、冯陈、陈码、彭滩、南营、三堡、王圩、皂角树、冯皂、禹桃园、范荡、长浦、壮窑18个行政村。2003年,南集镇辖南集、北集2个居委会和码头、冯陈、新合、南营、皂角、守阳、潘闸、沈荡、吴刘、直属、长浦、朱陈、下营、彭滩、王圩、禹桃园、朱桥、道行、严港19个行政村(包括北集办事处,后者现已并入黄营镇)。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320826111:~001121南集居委会~200220下营村~201220新合村~202220码头村~203220冯陈村~204220镇兴村~205220南营村~206121范荡村~207220皂角村~208220王圩村~209220朱陈村~210220直属村 

交通

便捷的交通体系:有5条省道、3条国道在涟水县境内汇合。县城离欧亚大陆桥头堡连云港市(90公里)只有45分钟的行程,至连云港港只需1小时,到南京市(190公里)需2个半小时,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行程不到3小时,到上海市(450公里)只需4小时,到北京(780公里)只需8小时。宁连(南京—连云港)高速、同三(黑龙江省同江—海南三亚)高速、北京-上海高速公路纵贯全县。新长(新沂市—长兴)铁路、京杭大运河离县城仅25公里。黄金水道盐河,连江达海,单体航运能力500吨。新成立的货物配载中心,已与淮安市连云港市、南京、上海等地全面联网。便捷的交通体系承南启北、联接东西,使涟水县南融上海经济圈、北接胶东半岛经济圈。

文化

底蕴浓厚的人文历史。黄河古道名镇,嵇安将军故里,绿色品牌基地,全国小戏之乡。南集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诸多的文物古迹,宋未元初的巡检史嵇安,爱上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在此定居,他带领乡民兴修水利,根治水患,深得群众的爱戴。嵇安死后,葬在南集镇镇兴村境内,该墓已修一新,供人瞻仰,追忆其功德。南集镇文化站荣获江苏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涟南淮剧团常年排练演出,深受群众的喜爱,事迹多次见于报端,南集镇被誉为“小戏之乡”。

经济

南集工业集中区位于镇区西侧,规划启动于2006年上半年,规划用地95亩,已兴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几年来,共累计投资700多万元对集中区的水、电、路、绿化、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进行配套。目前在集中区内已落户的项目有6个,并已全部投产。由于现有工业集中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发展受限。今年在完善现有工业集中区各项配套的基础上,在南集南大门重新规划建设第二个工业集中区,一期规划面积360亩,目前已启动120亩,集中区内路、桥、电和自来水厂等前期配套正在建设中,标准化厂房已落实一万多平方米,其中有8000平方米厂房进入施工阶段,在今年12月底前竣工。现已有无锡新日股份车架厂、江阴洁珑服饰有限公司和淮安市洁雅毛巾厂等3个项目签约落户于新集中区,预计在今冬明春厂房建好后将入驻投产。 

优美的生态环境。南集镇被省命名为“绿色乡镇”。境内树木森森,废黄河沿线经济林、生态林绵延二十余里,被誉为“天然氧吧”,镇内有成片林1.2万亩,其中有4800亩是三年以下的小树林,若在林内套种牧草,可供养食草鸟纲10万只以上,羊3万只以上,饲养奶牛千头左右。镇域有优质水面800亩,可供虾、蟹等特种养殖。多样性的土壤资源。全镇3.45万亩可耕地,其中有1.2万亩沙壤土,其余多以两合粘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在1.6%以上。古黄河沿线为沙壤土,地势高坑,排灌方便,可供发展钢架大棚,进行设施化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等。全镇有高标准产粮田2.6万亩,其中农田林网2.2万亩,是农业无公害分块种植的天然隔离带。利用农田林网等天然隔离带,可开发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镇域内在台商独资企业——东海(南通)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兴建了500亩标准化出口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南集镇积极向上争取农业开发资金600余万元,对新合、码头、下营、冯陈、镇新、南营和南集等7个村2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全面改造,此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该镇积极做好开发土方工程,累计完成土方30万方,积极参与项目的监理工作,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结合五干片农业开发工程,南集镇党委、政府还在镇掀起河塘整治高潮,美化生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累计疏浚河道4.7公里,消除杂树700余棵,新植意杨2.3万株,清理垃圾1000多方,堆积有机肥1500多方。得到了全镇干群的认可,2008年根据全镇劳力分布情况,计划每村发展出口蔬菜确保200亩以上,全镇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到2010年,将发展到6000亩以上。在经营机制上,充分发挥当地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要由原来的土地租赁模式,逐步转化为“公司+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让外地企业老板来南集投资放心、发展放心。

基础建设

完善的排灌系统。2006年总投资880万元,在镇区五干片新建7座电灌站,24公里防渗渠道,30座函闸,对该片近2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彻底改造。加之镇域原有的三条灌溉渠、三条排水河,使南集田间种植能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农作物种植达到旱涝保收。镇内有水泥路面60公里,沥青路面10公里,全面完成镇村灰黑路通达工程。

自然资源

劳力资源

高素质的劳力资源。全镇3.2万人,有1.8万劳动力,剩余劳动力达1万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劳务成本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三分之一,长江三角洲的二分之一。正常工人月工资1000-1500元。在南集很适合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行政区划

南集镇下属 村庄: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南集镇入选“2016—2018年度江苏省文明乡镇”。 

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