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研究 :古代文明研究

更新时间:2024-09-20 21:22

中国文明起源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若干问题 附录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六提交“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或论文提要目录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2月1日)

精装: 291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16开

ISBN: 7501018162

条形码: 9787501018161

尺寸: 26.7 x 19.4 x 2.4 cm

重量: 898 g

内容简介

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祖武在开幕式上宣读了李铁映为大会发来的贺信(见附录一);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黄浩涛相继在开幕式上致辞(分别见附录二、三、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东生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日本学者秋山进午等在开幕式上就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谈了自己的看法。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巍汇报了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情况、今后的工作设想,以及此次大会的议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作大会总结发言,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见附录五)。会议收到论文或论文提要有79篇(见附录六),分三组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热烈讨论。第一个阶段两个半天的讨论主要是围绕代表们提交的论文而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两个半天的自由讨论则主要是围绕关于文明、国家等概念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原、海岱、江汉区长江下游和辽西省等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模式、道路、动力及其特点;如何利用考古材料和如何结合古代文献进行文明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等五个议题进行。通过讨论和交流,代表们对有关问题深化了认识。而代表们最关心、讨论得最集中和最深入的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文明起源的理论与相关概念,文明的发展道路、文明的标准,从考古遗存中分析判断文明化的程度。讨论会上大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如加强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今后文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应放在对大遗址、大墓地有计划、有规模、联合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的发掘,并从中寻找线索;在文明起源研究中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其研究成果更具有科学性等。此次会议从考古学、历史文献、世界古代史、农业、家畜、地理环境、古代冶金技术、现代物理与化学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学术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古代文明研究》(第一辑)主要收录了提交这次会议的部分论文。

目录

试谈文明与国家概念的异同

中华古代文明与巫

谈中华文明的早期演进

试论中国早期国家的若干特点

从考古资料看仰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因素的孕育

豫陕晋相邻地区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

再论陶寺遗址彩绘龙源自良渚文化——兼论中原地区“王室文化”的形成

从大汶口文化看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东夷社会机制变革的考古学探索——以邳县大墩子遗址M44为契机

牛河梁遗址看红山文化的社会变革

夏商王朝更替与考古学文化变革关系分析——以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为例

对中国文字起源的几点看法

关于冶金起源研究的思考

关于中国冶金起源及早期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

我国史前至商代前期贵阳市技术之发展

重提“文明”与“国家”的概念问题

中国文明起源考古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若干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美学术界“文明起源”研究的理论及其雇示

塞维斯的酋邦学说及其相关文化演进理论

论走向多元化时代的中国考古学

附录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名誉顾问李铁映发给“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贺信

附录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三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黄浩涛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附录六 提交“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早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或论文提要目录

后记

英文提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