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谦 :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

更新时间:2023-11-09 16:20

李伯谦,男,1937年2月10日出生,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92—2000年任北京大学考古学系主任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李伯谦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曲沃县晋侯墓地等多处遗址的发掘。其出版有《中国青铜器文化结构体系研究》专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曾出访美、英、德、法、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1995年出任国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

人物经历

李伯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李伯谦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曲沃县晋侯墓地等多处遗址的发掘。其出版有《中国青铜器文化结构体系研究》专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曾出访美、英、德、法、日、韩等国和港、澳、台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

1995年,李伯谦出任国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正参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课题的工作。

2013年,李伯谦受邀请担任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现场总指挥。

2020年10月,李伯谦受聘为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人物作品

主要成就

李伯谦主要从事考古学理论与方法、青铜时代考古、古代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等的教学与研究。1996年起出任“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之一。

李伯谦带的最后一位博士毕业后,他参加了有关古文化研究的各种会议。

研究领域

1996年起,李伯谦出任“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 长江和记实业“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之一。讲授有《夏文化探索》等课程。

重要讲话

李伯谦教授围绕河南省及临境地区的重要考古发现,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华夏文明是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传承、发展华夏文明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保证等四个方面展开演讲,既有很强的专业性又有很强的现实性。

李伯谦说,河南省旧石器时代的考古从建国以后发展得非常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发掘的旧石器遗址有好几十处,比如许昌灵井、新密李家沟等,李家沟的重要性是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度的遗存。新时期时代可以列出很多重要的遗址,如裴李岗、仰韶、贾湖遗址等。

讲到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时,李伯谦说,中华文明是一个大概念,它也包括除了汉族之外的一些兄弟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我们现有56个民族,历史上的民族就更多了,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在长期的共存发展过程当中,一步一步向前走,其中起领导作用的就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任何其它地方不能取代的。

李伯谦教授从以下四点阐述了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一是中原地区是中国现代人起源的发祥地之一。二是中原地区是最早进入文明门槛的地方。三是中原地区是历代重要王朝建都之地。四是中原地区是一个文化的熔炉。李伯谦说,中原地区的文化是没有间断的,从整个历史时期来看,外面来的其它族群到这里都慢慢被中原文化所融合、同化。

在讲到华夏文明是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时,李伯谦说,中原地区是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发展的辐之地,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北魏的汉化。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是长期以来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博采众长、去粕取精的结果。

获得荣誉

2016年4月8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李伯谦在第十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荣获第二届“轩辕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