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庆炳 :叶庆炳

更新时间:2024-09-20 14:10

叶庆炳(1927年1月14日-1993年9月14日),原籍余姚市,台湾学者、散文作家,笔名青木,号晚鸣轩。曾任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中文研究所所长,专精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其散文作品以晚鸣轩散文闻名。

简介

叶庆炳先生,笔名青木,号其斋曰晚鸣轩,浙江省余姚县人。生于民国十六年(1927)元月十四日。幼长于外祖家,以其资质颖悟,任事勤勉,诸方亲长皆极器爱,每加意栽培。先生自少孺慕传统文化,并有志于教育,遂于民国三十四年入江苏省立江苏学院就读中国文学系。后因胞兄在台,遂有辞家远游之意,于三十六年六月抵基隆市,转学考入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二年级,师事台静农郑骞诸先生。1950年毕业,留系担任助教,1954年升任讲师,1959年升任副教授,1967年升任教授。1979年至1985年,两任系主任兼所长,1988年六、七月复暂代理系务。迄1990年退休,任教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凡四十年。1991年应聘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专任教授。1992年荣台湾大学名誉教授。1993年逝世,享年六十七。

生平

先生早岁治学,由元明戏曲入手,其后扩及汉魏诗赋、魏晋唐宋小说,以及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之研究,涵盖领域极广,著作甚伙。其开阔之视野与关怀,正与其学术核心—中国文学史—相呼应。先生一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中国文学史》一书自初稿刊印至增订完成,前后历时二十二年,用功勤勉,最称专擅。先是,先生奉台老师之命,在台湾淡江大学讲授「中国文学史」,配合课程所需,博采综收相关资料,以浅近文言编写教材,于1966年自印出版《中国文学史》。诚如先生书前题识:「本书着重于探讨源流,介绍作家,考证掌故。务使一编在手,对我国文学之流变及重要作家之作品特色与生平轶事有相当深度之认识。若采用为大学中国文学史课程之教材,尤可收事半功倍之教学效果。」是书展现先生开明通达之治学风格,精审切要之论述脉络,成为许多大学中文系实行之教本。其后多年,先生持续修订增补,迄1987年,由学生书局出版增订本上下册,至今风行不辍。

我国有关文学批评之资料,除若干专书外,全属零星篇章,散见于总集、别集、史传、类书、随笔,学者每有观览难周之叹。此类零星篇章为数至伙,亟需搜集整理,以利学者研究。先生有见于此,故策画编撰《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1974年春,先生与“国立编译馆”签约,担任编辑委员会召集人。书分八册:第一册两汉魏晋南北朝,由柯庆明曾永义先生编辑;第二册隋唐五代,由罗联添先生编辑;第三册北宋,由黄启方先生编辑;第四册南宋,由张健先生编辑;第五册金朝,由林明德先生编辑;第六册元代,由曾永义先生编辑;第七册明代,由先生与邵红先生编辑;第八册清代,由先生与吴宏一先生编辑。各册均分叙论与数据汇编二部分:前者综论该一时代文学批评之特色、流派及其成就;后者则就所收资料依时代先后排列,既便于翻检,亦可见出文学批评发展之线索。全套汇编委由成文出版社出版,于1979年9月出齐,共三百余万言。翌年,为提供研究者更精要简炼之参考依据,遂再拣选全书精华,出版《中国文学批评资料汇编选集》,约二十万言,仍由先生主编。此套批评资料汇编及选集已成为中文学界极重要之工具书,先生领导之合作团队亦为学术界树立良好典范。

先生勇于任事,目光深睿,襟怀洒落,又曾三度担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所主任,其所规画活动,对台大中文系与中文学界每具深远影响。如台大中文系每月举行一次之学术讨论会,自1972年先生提案成立,并受推选为第一届主持人,迄今讲论不息,已达二百余讲次,成为极具特色之传统。又如1973年暑期,屈万里主任以台大中文系名义,举办校际中国文学研讨会,即由先生与时任助教之柯庆明先生负责执行相关事务,邀约学者、印刷数据、布置会场等,先生皆躬亲参与,各校学者罗锦堂王仁钧、张良泽、陈癸淼、薛顺雄、李殿魁、罗宗涛张晓风、汪中、金祥恒、包根弟等先生以文会友,发表演讲,参与讨论,为台湾地区中文学界学术会议之滥觞。1979年至1985年担任系主任时,先生尤用心于制度之建立,如台大中文系教师聘任升等办法、课程研讨小组之设立等,先生皆有功焉。

先生极重视不同学术领域间之交流与合作,每谆谆教诲青年学子:「研究中国文学至少要交三位朋友:一位是学哲学的,因为文学离不开思想;一位是学历史学的,因为文学离不开时代;一位是学外文的,因为你需要西洋文学的方法和知识。」传统中文学界与哲学、史学互动较多,故先生特别着力于中、外文学界之学术合作。先是颜元叔先生担任外文系主任,有心加强外文系学生之中国文学基础,设立十二学分之「中国文学史」必修课程,即请先生主持其事;稍后外文系筹办比较文学研究所,先生亦协助设计中国文学相关课程。

1972年6月,《中外文学》创刊,台大中文系与外文系之学术合作遂由点扩及于面,先生居中扮演沟通桥梁。是刊由外文系主办,颜元叔、侯健诸位先生先后任社长及主编,聘请先生担任编辑顾问,有关中国文学之论文多由先生负责邀约、审查,乃至身兼校对工作。先生长期任劳任怨,以恒定之毅力,为中外文学之交融互补奠立基础。中文系学者如台静农郑骞王梦鸥、张敬、叶嘉莹、廖蔚卿、林文月曾永义、乐军、张健黄启方柯庆明诸位先生皆曾应邀为《中外文学》撰稿,为比较文学学会举办之会议宣读论文。

《中外文学》创刊四周年,先生将自创刊号至第四十二期中有关中国古典文学之论文分类辑录,编为《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书分三册:册一收录与诗相关之论文十九篇,册二收录与文学批评、戏剧相关之论文二十二篇,册三收录与神话小说相关之论文二十篇,总计六十一篇。先生于〈出版感言〉中,指出此书展现三项意义:其一,《中国古典文学论丛》所收六十一篇论文之治学方法,包括传统考据以及取法西洋之原始类型、结构主义、新批评等,展示《中外文学》兼容并蓄之学术胸襟。其二,《中国古典文学论丛》六十一篇论文之作者,包括国内五所大学之教师与研究生、海外学人等,其中台大中文系教师作品二十六篇,展现中外文系学术合作之诚意。其三,《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之六十一篇论文皆在《中外文学》发表,可谓自耕自耘自收之论文集。

1973年,有鉴于比较文学之研究,为国际学界所重视,在国内亦有长足进展,先生与朱立民侯健齐邦媛颜元叔、胡耀恒等先生,乃公开发起组织全国性之比较文学学会,藉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促进国内比较文学研究之迅速发展,进而与世界相关机构联络,以促进国际间之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于七月二十一日,邀请国内学者,召开筹备大会,讨论订定会章,选举理监事,先生先后连任九届理事,并获推选为第一、二、七届副理事长。比较文学学会向由研究英美文学学者如朱立民、胡耀恒等先生担任理事长,先生不计名位,以中国文学学者专业角色,积极协助相关会务,筹办国内或国际之比较文学会议。由颜元叔先生任筹备会秘书长,先生与李达三、纪秋郎二先生任副秘书长,实则统筹中国文学之相关事务。其后,为推广比较文学,会员且分批至北中南各地演讲,先生与朱立民先生合作,讨论中西文学之鬼故事,为比较文学作极生动示范。先生言谈严肃中夹杂适度风趣,幽默中复不失其应有之批评尺度,朱先生许为「学术跑道上最有风度之君子」。

除《中外文学》月刊外,先生早年亦与夏济安侯健等先生合办《文学杂志》,与姚一苇、侯健、叶维廉杨牧、高友工等先生创办《文学评论》,推动中国古今文学研究、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现代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研究之方法省思,影响实难估量。

先生教学、研究之余,并从事散文创作,自六十五年起陆续发表〈晚鸣轩散文集〉七种,由寻常情事触发,思索人生问题,词句茂显,内涵深厚,展现隽永之生活智慧。〈晚鸣轩爱读诗〉、〈晚鸣轩爱读词〉则出以杂文笔调,融合古典诗词之芬芳、现代杂文之趣味、做人处世之箴言于一炉,极富感发力,引起广大回响。

先生性情蕴藉,处事亦极圆融,所谓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彬彬君子者矣。尤以乐于成人之美,故能结合相殊学术领域与团体,促进学术交流与整合。乐于与人为善,奖励后进,不遗余力,兼为经师与人师,栽成桃李无数。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温厚之情每于无意间流露,煦煦然如春朝阳日,自然可亲。较著者如1982年,先生在系主任任内,创设「台大中文系教师助学金」,结集全系教师之爱心与力量,资助家境清寒亟需帮助之学生。此一奖助金不以学业成绩为条件,用以弥补其它奖助学金之不足,得以适时照顾经济困难之本地学生与侨生。微隐者如山行旅次,随机应接,指点困惑,或是随身携带长柄钳与垃圾袋,于习惯性之登山活动中躬行净山之举,凡此种种,不胜缕记。

1993年5月,先生因感冒不愈,住院检查,发现罹患肺癌第四期。于同年九月十四日逝世,享年六十七。遗孀赖月华女士风度清雅,有如先生。女思嘉留学德国慕尼黑国立音乐学院,子思义留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皆已学成归国,

学术简表

1927年 1岁

1月14日诞生于浙江省余姚市

1945年 19岁

8月入学江苏省立江苏学院中文系。

1947年 21岁

6月27日渡海抵台,转学入台湾大学就读中文系2年级。

1950年 24岁

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助教。

1954年 28岁

发表《诸宫调订律》。

8月升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

1959年 33岁

8月升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63年 37岁

4月与东海大学中文系高材生赖月华女士结婚。

1966年 40岁

出版《中国文学史》。

1967年 41岁

8月升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

1972年 46岁

6月与朱立民侯健齐邦媛颜元叔、胡耀恒等先生创办《中外文学》月刊。

应台大外文系之邀主持「中国文学史」课程。

1973年 47岁

7月任第1届副理事长。

1974 年 48岁

10月出版《汉魏六朝小说选》。

1976年 50岁

10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长发为谁留》。

12月出版《谈小说鬼》。

主编中外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论丛》。

1977年 51岁

7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之二《秋草夕阳》。

8月出版晚鸣轩文学论文集之一《唐诗散论》。

12月出版《谈小说妖》。

出版《关汉卿》。

1978年 52岁

3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之三《谁来看我》。

7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之四《一通电话》。

10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之五《假如没有电视》。

1979年 53岁

7月出版《晚鸣轩爱读诗》。

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中文所所长。

9月出版《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与邵红先生合编)、《清代文学批评资料

汇编》(与吴宏一先生合编)。

1983年 57岁

10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之六《暝色入高楼》。

1985年 59岁

3月出版《晚鸣轩爱读词》。

5月出版晚鸣轩文学论文集之二《古典小说评论》。

7月卸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中文所所长。

1987年 61岁

8月出版《叶庆炳自选集》。

出版《中国文学史》增订本上下册。

1988年 62岁

6月至7月代理台湾大学中文系主任、中文所所长。

1989年 63岁

3月出版晚鸣轩散文集之七《笔架连峰人生路》。

1990年 64岁

7月自台湾大学中文系退休,改聘为兼任教授。

1991年 65岁

台湾辅仁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

1992年 66岁

荣膺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1993年 67岁

9月14日逝世,享年67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