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农学部 :吉林大学的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5:48

吉林大学农学部座落在长春市西部,位于西安大路5333号。校园占地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各种建筑错落有致,办学和生活设施齐全。

农学部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清朝保定市建立的北洋马医学堂,是中国现代兽医学教育的发源地。195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前身始于“北洋马医学堂”的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与解放军第一、第三、第四兽医学校合并,在长春组建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朱德总司令题写了校名,从此揭开了新中国高等军事兽医教育的帷幕。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分别于1992年和1999年,更名为“解放军农牧大学”、“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6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军需大学,整体移交地方继续办学。

办学历史

农学部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4年清朝保定市建立的北洋马医学堂,是中国现代兽医学教育的发源地。1953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前身始于“北洋马医学堂”的解放军第二兽医学校与解放军第一、第三、第四兽医学校合并,在长春市组建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朱德总司令题写了校名,从此揭开了新中国高等军事兽医教育的帷幕。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分别于1992年8月和1999年4月,更名为“解放军农牧大学”、“解放军军需大学”。江泽民同志曾先后两次来校视察题词,并题写了校名。是一所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高等军事学府。2003年6月23日中央军委决定撤消军需大学,整体移交地方继续办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2004年5月29日批复:军需大学,移交教育部管理,与吉林大学合并,相对独立办学。2004年8月29日军需大学正式并入吉林大学,2004年12月30日改称“吉林大学农学部”。吉林大学对学部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学部按照学校的授权,相对独立管理校区事务,学部设置党委和管理机构,独立组织教学、科研、学生、后勤、产业和资产管理工作。

机构设置

农学部现设有14个机关职能处(室),4个直属单位,4个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军需科技学院)、1个中心(实验动物中心)和1个研究所(人兽共患病研究所)。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19个本科专业,覆盖了理、工、农、管、经、医、军等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文理渗透、理工兼容、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群。预防兽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人兽共患疫病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设施

农学部现有兽医学药理学、动物机能、动物遗传、生物技术、人兽共患病、实验动物检测、服装工艺、食品安全、园艺、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外语语言等30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有覆盖全校区的校园网络,有智能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在众多的建筑物中,有功能比较配套的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及运动场,有行政办公大楼、植物科学楼、基础教学楼、军需科技楼、畜牧兽医教学科研楼,还有较好的生活服务保障设施和学生宿舍。另有50个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大楼,可同时容纳近5000名学生上课,现有全日制学生3000余名(其中研究生520余名,其余为1—3年级本科生),成人教育学生1700余名,教职工900余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百余人。

科研成果

农学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重多教学科研成果,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重大军事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军队和省部级重点课题30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80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30余项,获得专利7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17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由学部主办的《中国兽医学报》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学部在人畜共患病防治、特种武器伤害防护、军用食品安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先后参与了西北核试验、抗洪抢险、扑灭重大疫情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科技攻关等重大任务,受到国家和军队的充分肯定与奖励。

农学部自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先后派出援外专家,留学进修和考察人员400多人次,接受外国留学进修生、访问学者和科研协作专家500多人次。学部先后与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其中,学部与北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校际间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双方都互派访问学者和本科学生进行教学与科研学术交流活动。

农学部自实现转隶后,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学部同志团结一心,秉承百年办学精髓,发扬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谋划学部未来的发展与建设,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努力创建和谐的农学部,为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农学部的发展目标而奋斗。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