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真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3:26

吴真(1976- ),广东潮州人。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硕士;2006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日本东洋文库客员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人物经历

1994-1998年 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

1998-2001年 就读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1-2003年 任南方日报社记者。

2003-2006年 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6-2009年 先后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讲师、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09-2011年 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3年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2014年1月-5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俗文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日本东洋文库客员研究员。

香港中文大学Adjunct Associate Professor(客座副教授)。

主讲课程

古典文献学

古代戏曲史。

宗教文学。

研究方向

唐宋文学与道教

中国古代戏曲。

日本的宗教仪礼与祭祀演剧。

获奖记录

(1)2013年12月,专著《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2)2010年12月,获第十二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08年度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4)2008年度南开大学范当世学术基金教师奖。

主要贡献

独著

《为神性加注:唐宋叶法善崇拜的造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唐诗地图》,广州市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

合著

黎志添、游子安、吴真著:《香港道教历史源流及其现代转型》,香港:中华书局,2010年。

梁德华、吴真、陈凯风著:《道·醮—漫天舞动的道教崇拜》,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道教联合会,2007年。

黎志添、游子安、吴真等著:《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年。

译著

田仲一成著,吴真校:《古典南戏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田仲一成著,布和译,吴真校译:《中国戏剧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

主要论文

1.《晚明\u003c西厢记\u003e刊本对\u003c调笑\u003e体式的误解》,《文学遗产》2016年第3期。  

2.《画儿里爱宠崔莺莺》,《读书》2015年第11期。

3.《莺莺的秋波公案》,《读书》2014年第1期。

4.《正一教权象征“天师剑”的兴起与传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5.《敦煌孟姜女变文与招魂祭祀》,《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6.《近二十年日本道教文学研究综述》,《武汉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7.《招魂と施食:敦煌孟姜女物语における宗教救済》,《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60册,2011年,页103-140。

8.“The Tale of Meng Jiangnv: Its Salvation Theme and Ritual Function”, Memoirs of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oyo Bunko,No.69(2011):19-55.

9.《华北地方社会中的全真道士:以华山法派赓续与公共庙宇经营为中心》,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道教研究学报》) Vol.2,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0年,页185-230。

10.《从封建迷信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的合法性历程》,中国社科院国情咨询报告《中国宗教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页161-180。

11.《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民俗研究》2008年第4期。

12.《民间神歌的女神叙事与功能——以粤西地区冼夫人神歌为例》,《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

13.《中国最后一个探花的五代传奇》,《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

14. 《潮剧童伶制探源》,《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

15.《唐代道教文学史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6.《钟敬文在日本的文学活动与民俗研修》,《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17.《敦煌孟姜女曲子的写本情境》,《民俗研究》2011年第3期。

18.《唐代社会关于道士法术的集体文学想像》,《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9.《清明祭祖节俗的城市化进程――以香港“清明思亲法会”为中心》,《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20.《西王母背后的唐代社会与唐代女性》,《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21.《罗天大醮与水浒英雄排座次》,《读书》2009年第7期。

22.《道教修道生活的忠与孝》,《现代哲学》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

23.《地方道教如何作为田野?》,《宗教人类学》第一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24.《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读书》2008年第8期。

25.《唐代致拜君亲论争中沉默的道团》,孙昌武陈洪主编:《宗教思想史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6.《浙南叶氏道教世家的道法传统》,《上海道教》2008年第3期。

27.《从杜光庭六篇罗天醮词看早期罗天大醮形态》,《中国道教》2008年第2期。

28.《从六朝故事看道教与佛教进入地方社会的不同策略》,《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29.《罗天大醮的科仪沿革》,台湾《道教月刊》2007年第11期。

30.《香港道堂科仪文本15种校点》,《香港道堂科仪历史与传承》(香港:中华书局,2007)。

31.《降蛇--佛道相争的叙事策略》,《民族艺术》第1期。

32.《科技手段对村落祭祀演剧形式的重构》,《香港戏曲的现况与前瞻》(香港:中华书局,2005)。

33.《刘文龙故事述考—以潮州出土\u003c刘希必金钗记\u003e为中心》,《汕头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34.《刘文龙故事及其戏曲的流变》,《现代社会与民俗文化传统》(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5.《红黑脸谱的民俗意义与形成》,《民俗学刊》第1辑(澳门:澳门出版社,2001)。

36.《红黑脸谱与戏曲类型化的形成》,《民族艺术》2001年第3期。

科研项目

《关于祭祀演剧中仪礼文化的中日比较研究》,2009年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特别研究员基金项目。

《民间信仰的文学表述》,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项目。

香港政府RGC General Research Fund :Daoism and Local Society in Guangdong: A Collection of Daoist Epigraphy of Guangdong (道教广东省地方社会研究──广东道教碑铭汇集)。2009-2011年。

国外访学

1.2005年秋季,受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远东学院(E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访问学者基金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在巴黎总部进行访学研究。

2.2006年3月,受日本法人财团东洋文库邀请,访问东洋文库及东京大学文学部。

3.2009年12月起,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特别研究员,在东京大学和东洋文库进行访问研究。

参考资料

吴真.-.2016-02-17

吴真 · 中国民俗学网-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网.2016-07-20

微胖界的崔莺莺到底有多美?.中国诗歌网.2016-07-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