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巴西利亚大教堂 :1561年建成于莫斯科的教堂

更新时间:2023-09-25 11:00

莫斯科圣巴西利亚大教堂,统称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为纪念1552年“伊凡四世”胜利占领喀山而建。这是一座造型奇特的伞形教堂,既像罗马教皇的圆形帽,又似美洲原住民的茅屋,整个教堂大厅是建在地下的。教堂始建于1555年,1560年竣工。教堂主体可分为中央塔楼及围绕其四周的8个圆塔两部分,内外饰以壁画。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八个塔楼的正门均朝向中心教堂内的回廊,因此从任何一个门进去都可遍览教堂内全貌。教堂外面四周全部有走廊和楼梯环绕。

圣巴西利亚大教堂是莫斯科甚或全俄罗斯最具体而微的象征,也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建筑。1588年,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沙皇在该建筑中一位俄罗斯东正教圣人瓦西里·柏拉仁诺之墓东上方添置了一个小礼堂。此后,该教堂就被人们普遍称为“圣瓦西里教堂”。

综合介绍

圣巴西尔大教堂由建筑师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所设计,是一座东正教教堂,坐落在莫斯科红场,是现在俄国传统建筑的象征。这座教堂是受伊凡四世的委托,为纪念其对喀山汗国的征服而于1555年和1561年之间建造的。

该教堂最初的设想是建造一群小礼堂,每一个礼堂代表一个圣人,寓意每到一个圣人的节日,沙皇就打赢一场战斗。但中间的一个单独的塔将所有空间整合成了一个大教堂。

根据红场的方位轴来看,教堂是偏向右边的,这给予了它不对称的外貌,在照片上甚至显得有些凌乱。从西面看来,我们还是能看到这个结构的对称。方形的主教堂往上是一个逐渐缩小的八角形,后由镀金圆屋顶装顶。四个八角形的中型塔楼在四个主要的方向点上围绕着主教堂。四个小塔形成一个方形,并且穿插于中型塔中间,构成这个建筑八角星的形状。

圣巴西尔大教堂从外部看起来不仅十分壮观,而且色彩极其丰富,圆形屋顶更是异常醒目,如梦境童话般的感觉成为很多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建筑特色

建筑外观

圣巴西尔大教堂从外部看起来不仅十分壮观,而且色彩极其丰富,圆形屋顶更是异常醒目。

圣巴西尔大教堂的设计非常独特,从外部看起来不仅十分壮观,而且色彩极其丰富,圆形屋顶更是异常醒目。

这座教堂由9个圆形屋顶所装饰,每一个圆屋顶都以形状和颜色与其它的区分开来。这座建筑物本身是由粘土实心砖建造成的,教堂原本全部都是白色的,圆屋顶都是镀金的,但因16、17世纪的重建,外观才有所改变。建筑外观参照篝火上升到天空的火焰形状设计,是俄罗斯最具代表且独一无二的建筑。石头墙壁厚达3米。

如此坚固的结构让大教堂又有了另一个用途,那就是储存贵重物品。在大教堂的底层,就曾经发现过一些箱子,里面堆放着来自旧时皇家贵族的金银珠宝。

内部设计

走进大教堂内部,几乎所有的墙壁和穹顶都被壁画所占据,让人感觉仿佛穿越时空,重新回到了遥远的16世纪。

修葺过程

教堂建成之后,又经历过多次翻修。它建造在不平的地面上,当建成时就有裂缝。正因为如此,俄罗斯政府警告说它正在慢慢下沉到地面下。如今,修缮工作已经让此建筑完好无损,但此大教堂还需要继续保养,直到它不再矗立。

旅游景点

历史早已成了过去。如今,圣巴西尔大教堂已经成为了莫斯科城内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游客。

美誉

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建立了这座标志性的建筑。俄罗斯的圣巴西尔大教堂是莫斯科甚或全俄罗斯最具体而微的象征,也是俄罗斯最具代表性的纪念建筑。

历史传说

伊凡雷帝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在位期间,严酷、残暴、杀人如麻,威如雷霆,于是得了个“雷帝”的称谓。他于1547年正式登基,便采用古罗马“凯撒”的崇高称号,宣布自己是“沙皇”。执政早年,便在行政、法律、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巩固沙皇专制的中央集权。到了1565年,为了摧毁领主的分立主义势力,他雷厉风行地推行了皇帝直辖制。一时,直辖风暴席卷京城,五个显赫贵族被斩首,遭贬黜镇压者多达万人。对外,则打开通往东西方的道路。为夺取波罗的海出口,进行长达25年的立沃尼亚战争。为控制伏尔加河,征服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另外,他还使诺盖汗国、西伯利亚汗国臣服莫斯科,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并于俄罗斯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最残暴的皇帝之一,他嗜杀成性,连身边的大臣也不得不每天提心吊担,生怕惹怒了这位暴君。然而,这位暴君却活了54岁,于1584年去世,关于他的死,还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