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香牛 :桔梗目菊科斑鸠菊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3:38

夜香牛(学名:Vernoniacinerea(L.)Less.,现代分类学中称为Cyanthillium cinereum),又称小铁草、波瓦姆库伦纳尔或波瓦姆库尼拉(马拉雅拉姆语),辛哈拉语中称为莫纳拉库杜比亚,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全年,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根垂直,多少木质,分枝,具纤维状根。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或稀自基部分枝而呈铺散状,具条纹,被灰色贴生短柔毛,具腺。下部和中部叶具柄,菱状卵形,菱状长圆形或卵形,长3-6.5厘米,宽1.5-3厘米,顶端尖或稍钝,基部楔状狭成具翅的柄,边缘有具小尖的疏锯齿,或波状,侧脉3-4对,上面绿色,被疏短毛,下面特别沿脉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短柔毛,两面均有腺点;叶柄长10-20毫米;上部叶渐尖,狭长圆状披针形或线形,具短柄或近无柄。

头状花序多数,或稀少数,径6-8毫米,具19-23个花,在茎枝端排列成伞房状复总状花序花序梗细长5-15毫米,具线形小苞片或无苞片,被密短柔毛;总苞钟状,长4-5毫米,宽6-8毫米;总苞片4层,绿色或有时变紫色,背面被短柔毛和腺,散逸层线形,长1.5-2毫米,顶端渐尖,中间层线形,内层线状披针形,顶端刺状尖,具1条脉或有时上部具多少明显3脉;花托平,具边缘具细齿的窝孔;花淡红紫色,花冠管状,长5-6毫米被疏短微毛,具腺,上部稍扩大,裂片线状披针形,顶端外面被短微毛及腺。

瘦果圆柱形,长约2毫米,顶端截形,基部缩小,被密短毛和腺点;冠毛白色,2层,外层多数而短,内层近等长,糙毛状,长4-5毫米。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湖北、湖南省广东省仙湖植物园宝安区福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等省区。

国外分布:印度中南半岛日本印度尼西亚、非洲。

生长环境

夜香牛为禾本科杂草,常见于山坡旷野、荒地、田边、路旁等环境。

繁殖方法

夜香牛主要以种子的方式繁殖。

植物学史

夜香牛植株高矮,根分枝或不分枝,叶形和毛茸多变异。前人(Handel-Mazzetti 1936)曾将云南昆明、大理国及东北部、四川、会理市、江孜等地采的标本鉴定为Vernonia abbreviata (Wall.) DC.,中国植物志编委检查了上述地区的标本、除根多少变木质,植株较矮小症,常自基部多枝外,与该种其他地区的标本无显明的区别,故应置于夜香牛比较适宜。

主要变种

小花夜香牛

该变种以植株矮,通常高不超过20厘米;下部叶椭圆状卵形或宽卵形至近圆形,下面被疏柔毛;头状花序小,长4-5毫米;总苞长2.5-3-5毫米,与原变种var.白眉田鸡相区别。产于广东省、台湾。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也有。

近种区别

夜香牛的植株高矮,根分枝或不分枝,叶形和毛茸多变异。前人(Handel-Mazzetti1936)曾将云南昆明、大理国及东北部、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会理市、江孜等地采的标本鉴定为V.abbreviata(Wall.)DC.,中国植物志编委检查了上述地区的标本、除根多少变木质,植株较矮小症,常自基部多枝外,与该种其他地区的标本无显明的区别,故应置于本种比较适宜。夜香牛与菊苣菊(Emilia sonchifolia)外观相似,但菊苣菊的花苞要长得多且呈瓶状,这是两者区分的特征。夜香牛曾被称为维诺尼亚·西尼里亚(Vernonia cinerea),但显然在2014年之前的某个时间进行了分类更新。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