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塔 :佛教文化的经典建筑

更新时间:2024-09-21 15:55

大圣塔是佛教文化的经典建筑,更是重要的人文景观,是华族宝贵的历史遗产。目前,比较出名的大圣塔有四处。一是句容市的葛仙湖大圣塔;二是安徽广德的天寿寺大圣塔;三是广东惠州的西山大圣塔(今称泗州塔),四是邢台市的邢州大圣塔。

江苏句容

简介

大圣塔始建于晋朝咸宁市年间,曾经是古句容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最初是因供奉大圣僧迦神像而得名。1926年遭火焚,塔内木结构被焚,1975年被拆除,现只存《崇明寺大圣塔碑》及金佛一尊。此后恢复此塔的呼声一直不断,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2002年春,句容市委政府易址重续大圣塔九百一十年运脉于葛仙湖公园。塔高八十九米,一时冠绝江南;塔基占地、塔刹铜环,皆寓其意,各蕴其妙。

现况

如今,重建的大圣塔总投资2800万元,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高89米,为9层塔体,列国内现有佛塔之冠;其外观承宋代旧制,建筑为正八角形,平面楼层布局四周为敞开式外廊,内设电梯和步行梯,登上塔顶可俯瞰市区全貌,句容市秀美景色在塔顶一览无余。新建成的大圣塔将九级飞耸,八面玲珑,内为钢筋水泥结构,外观仿宋,既尊重历史,又雄伟壮观。

★大圣塔并非原塔址重建,它远借葛仙湖,邻借园林,晚借夕阳,朝借钟声,水、光、声、色俱全,绝妙无比。新塔的设计,新塔台基以下两层(含地下一层)呈平面八角形,外饰汉白玉石栏杆。塔身即台基以上九层(不做暗层)是平面八角形仿宋的楼阁式塔,各层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下挂铜风铃,风姿优美,古色古韵。同时还有外挑平座可供观景。

★原大圣塔历经千年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积淀,有经典的佛教文化,又有孙吴文化,诗词文化。大圣新塔将依托这些历史文化灵魂,每层布置制作精美、格调高雅的文化陈设供游人参观,塔身逐层收缩,比例匀称,挺拔秀丽。塔内有双跑双阶梯,登临塔顶,凭栏远眺,古城新貌,湖山风光,锦绣田野,尽收眼底。正可谓:一柱擎天,尽收吴楚江山;四面排挞,蕴集天地灵光。——引用戴永斌《登大圣塔赋

安徽广德

简介

天寿寺又名开化寺,位于城内东大街北侧,创建于唐朝天佑年间(905-907年),由法苑禅师筹建,原名通天寺(赵匡胤赵光义亲题赐名),

宋建中靖国(1101年)时改为开化寺,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知州何凤起募民募捐修塔达五年后改为天寿寺,嘉靖年间在寺内设“僧正司”,是当时苏浙皖一带颇有名声的古刹,暮鼓城钟,香火旺盛,信奉佛教,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及观世音菩萨。

这独具中原地区风格的相传用“堆土法”建成的新建筑——古塔古刹,早已成为佛教的象征、供奉“舍利”和“押风水”的宝地,可惜毁于日本侵华战争中,菩萨不能自保,寺也荡然无存,大殿、经房及僧居均被焚毁尽,只剩一座砖塔矗立在天寿寺的旧址上,成为沧桑兴衰的历史见证。

历史

天寿寺大圣塔初建五层。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宁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级浮屠,体形高大,属江南楼阁式建筑,砖木结构,挑檐窜角,角悬风铃,高31.34米。明万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两次修。

光绪26年(1900年)毁于火,仅存砖砌塔体。1983年10月,发现一“地宫”。“地宫”为砖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边长32厘米。宫内有石碑一块,刻记塔之渊源。

现况

1986年重修大圣塔。复修后的大圣宝塔基本保持了原来特点,七级六面,六角飞檐,铁链式塔顶,总计高42.8米,塔基面积46平方米,青砖铺地,各层檐角悬挂风铃,风拂铃摇声声悦耳,七级浮屠再现风光。

塔内有转梯可登顶层,鸟瞰山城风光。与此同时还修建了塔院,植有奇花异草,盆景山石,陈列室展出历朝的文物古迹。供游人参观。

广东西山

简介

泗洲塔,又名西山塔,又称玉塔,位于西湖西上之巅,是湖上最古建筑物。始建于李显年间,为纪念泗洲大圣僧伽而筑,北宋文学家苏轼居惠州时称之为大圣塔。

李治龙朔三年(公元633年)中,西城有个名僧,叫僧伽大师,来到中原地区,南游东淮,于泗洲(今宿迁市县东南)建寺,唐中宗亲书“普先寺”赐之,一时很有名声,唐宋人好佛,全国各地都塔,迹名泗洲,惠州当时也在西山建了这座佛塔,苏东坡是崇佛之人,便称为大圣塔,

明嘉靖四十三年,塔坏,

明万历年(公雹1618年)重建,是惠州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

建筑特色

泗洲塔是一座八角柱体建筑物,用砖砌成,塔外为7层,内13层,高达37.37米,砖木结构,为楼阁式佛塔。

有直插云霄之势,人们登上泗州塔,整个惠州城一览无遗。当明月升起,凉风拂湖逐波而过,湖光灿闪,屹立在西山的泗洲塔,倒影入湖,诱得坡仙颂出:“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佳句,构成西湖游客赞不绝口的“玉塔微澜”一景。

历史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塔毁,万历初年改建亭,四十六年(1618年)复建塔。

光绪初年,雷破塔顶一角,长了一株榕树丘逢甲诗云:“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榕。”建国后修复,增建了步级扶梯

。山上绿树成荫,亭廊排映,景色秀丽,登塔眺望,惠州全景尽收眼底。

邢州邢台

简介

邢台大圣塔,建于宋代,自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开始建设,到宋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建成,建造前后历经了二十三年之久,高七层,供奉僧伽大圣(观音菩萨化身),高92.1米,

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大圣塔由宋徽宗赵下诏赐名为普门塔

历史

元代时,元军攻邢州,圆照塔受到损害,顺德府开元寺主持万安禅师将圆照塔修复为十三层,高108米,可容纳千人。经刘秉忠奏请,孛儿只斤·忽必烈下诏改圆照塔为普门塔。此塔为中国历史上最高最大的木佛塔

元末时顺德路总管为了收缴开元寺财产,以寺僧不义之名,焚毁了这座壮丽的普门塔上部木建筑,又铲除了中部的构造,仅剩下塔基(高22米),

明代时无力修复普门塔,将塔基上建造了五华殿和观音殿。今开元寺仍存普门塔塔基遗址。由陈振撰文、晁泳之书丹《敕勒开元寺圆照塔记》立于开元寺观音殿前南隅。僧伽是葱岭人氏,佛门高僧,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皇帝柴荣柴荣(邢台市)诏命天下“造精庐必立僧伽真相”并且赐名为“大圣僧伽和尚”。

宋朝时,赵光义又恢复了“普照王”的称号。赵恒加封尊号为“普照明觉大师”到宋徽宗时又加赐名号“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

公元1165年,金大定五年八月,邢台开元寺僧对普门塔进行自圆照塔建造一百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大修。

癸酉年(公元1213年),元朝军队与金在邢州进行了一次战争,元军沿在太行山南进占领邢州,在这次战争中使开元寺受到很大的破坏,开元寺圆照塔也“烬于兵”。

孛儿只斤·窝阔台三年即公元1231年,万安禅师“及庙役兴,得能仁观世音舍利三颗,光大殊常” “因故基而崇之”,对圆照塔进行了重修。万安禅师重修的普门宝塔为十三级密檐式木塔,“极壮丽,高广可容千余僧”(明万历版《顺德府志》刘健《邢台县儒学记》)。据王恽所撰《顺德府重修大开元寺普门塔记》记载:

公元1062年 宋嘉祐七年 辽清宁八年

邢州开元寺大圣塔建成,塔构七层、高三百尺,合92.1米,前后建造历经了二十三年之久。

公元1109年 宋大观三年 辽干统九年

开元寺大圣塔由宋徽宗下诏赐名为普门塔。次年由陈振撰文、晁泳之书丹《敕勒开元寺圆照塔记》立于开元寺观音殿前。

公元1165年赵昚干道元年 金大定五年

八月,邢州开元寺修缮开元寺圆照塔。

公元1213年 宋嘉定六年 金崇庆二年 至宁元年 蒙成吉思汗八年

元军沿在太行山南进占领邢州。是年开元寺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开元寺圆照塔“烬于兵”。

公元1231年 宋绍定四年 金正大八年 蒙孛儿只斤·窝阔台三年

万安禅师复修圆照塔。

公元1250年 宋淳佑十年 蒙海迷失后二年

刘秉忠孛儿只斤·忽必烈“复召还和林”

万安禅师传播佛法,深受元皇室的重视,生前生前赠为“护国兴理大师贾法宗大菩萨”。着有《密(白)莲集》,弟子万松述其行状。元世祖忽必列旨谕五路兵马大元帅史天泽立石,大都房山区(今北京)刘百熙撰书碑铭,应刘秉忠奏请,特旨为万安禅师修建弘慈博化大士万安恩师塔。赐号为“弘慈溥化大士”,普门塔由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普门塔。

公元1326年 元泰定三年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又加特旨对邢州开元寺主持损庵进行表彰。

损庵洪益对普门塔进行小修,并立《普门宝塔垣记》。

公元1351年(元至正11年),韩山童以“天下大乱,弥勒佛下生”为口号,首倡反元复宋。公元1358年(元至正18年)11月,红巾军别部田丰陷顺德路(治邢台市)。“先是枢密院判官刘起祖(无传)守顺德区,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至是,城陷,起祖遂尽驱其民走于广平。”(今石家庄市东北地区永年区)《元史卷四十五,顺帝纪》。事情平息后,刘起祖因邢州开元寺僧参与红巾军起义,“戳之,遂焚其浮图。”自此,这座雄伟壮观十三级高108米的大圣塔(普门塔)烟消灰灭。

开元寺,创自唐。万安和尚阐扬佛教,建木佛陀,高五十丈,中可容数千人。金元时,火焚其顶,又铲其腹,存其足,尚存八九丈。明初,因其基,覆以琉璃瓦,如五瓣莲,名五华殿。柏数十株,合抱围。

大刹开元自昔称,琳宫宇尚层层。

此时象教终难问,旧日浮图不可登。

钟阁云深龙护寺,香台地古佛留僧。

嬉春四远人成市,柏子庭前鼠咬藤。

建筑特色

叠构重檐,轮奂离立,文阶层所,势乾坤轴。藻拱璇题,翠飞尘外。若乃绀瓦鳞差,金轮眩彩,覆法云于真境,耀慧景于康庄。绚烂动荡,若金光明中现无量化佛。即之者火宅晨凉,(即之者)重昏夜晓,诚法界之宝宫,河朔之杰观也。实经始于重光单阏之仲春,断手于上章困敦之秋孟。檐有十三,崇六十仞。

后经太师太保刘秉忠的奏请,孛儿只斤·忽必烈赐改名为普门之塔。清康熙版《顺德府志》记载:在明初开元寺还残留有普门塔的塔基,这个塔基被铲平腹后上面覆以琉璃瓦,因其形象五瓣莲故称五华殿。元代万安禅师所修建的普门塔“崇六十仞,”如果按一仞合今1.8米计算,六十仞约等于108米,比宋代的圆照塔还高出16米,这样高的“木佛陀”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最高的塔了。就是以普门塔基建成的大殿高度有八九丈,约合22米之多。

依历史碑记和地方志书的记载,十三级的普门塔位置在开元寺的中殿前。中殿是开元寺的哪一个大殿?《金石分域编》说“开元寺铁钟款,楷书,大定甲辰(公元1184年),在开元寺中殿前东偏”又民国版《邢台县志》说,在开元寺观音殿前原有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所立的《普门宝塔甓垣记》石碑,由此可知元代大开元寺的十三级普门塔应该在寺内三殿前。

2000年初在修复寺内三殿时,在观音殿前发现一个四周砌砖覆斗式的地基,这个地基的上口边长10米,下口东西长6米,南北宽5米,底部用青砖铺地,在南北两侧有用雕有龙纹的石条砌成的台基,台基边长二十米。这个建筑基址的发现,与文献对照进行研究,很可能是十三级普门塔的地基。

可见在元代以前开元寺还是以塔主体的寺院,普门塔在元末被焚烧后,到明代,开元寺情景已不可与当年相比,没有力量再修“木浮屠”了,只在普门塔基址的地方修复建起了五华殿和观音殿,才形成今天保存下来的寺院布局。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