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胡荽 :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7

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又名石胡荽、鹅不食草、小叶铜钱草、满天星等,是伞形科天胡荽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南亚以及热带非洲。生于湿润的草地、田埂、河沟边及林下,海拔100~3000米。

天胡荽有气味。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叶片膜质至草质,圆形或肾圆形,基部心形。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有花5~18枚,花瓣卵形,绿白色,具腺点。果实略呈心形,两侧扁压,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幼时表面草黄色,成熟时有紫色斑点。花果期4~9月。

天胡荽为天胡荽属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可治黄疸胆石症、咳嗽、目、湿疹等症。其形态美、易于繁殖与管理,适合用作地被植物、湿地绿化或盆栽观赏。此外,天胡荽营养价值较高,还可作食用。

天胡荽是华南地区危害草坪较为严重的禾本科杂草之一,可用高效低毒除草剂进行防除。

研究历史

天胡荽始载于唐朝《千金·食治》卷二十六,孙思邈在书中云:“别有一种近水渠中温湿处,冬生,其状类胡荽,亦名鸡肠菜,可以疗痔病,一名天胡荽。明代兰茂所著《滇南本草》中有 “破钱草”的记载,重点叙述了其功效,谓 “ 破钱草, 名千里光,味辛、苦、性温。主治发汗,散诸风头痛、明目、退翁膜、利小便、疗黄”,并附图,形态特征与天胡婪相吻合。1789年琉球王国吴继志所撰《质问本草 》中记载:“肺风草,石胡荽,生阴湿地,春生苗,夏开花结实,性能祛风 ”,附图及性能功效的记述与天胡荽基本一致。

形态特征

天胡荽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

显微结构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近方形或椭圆形;皮层薄壁细胞呈圆形。维管束外韧型,束间维管形成层不明显,外侧具1条由6~8个分泌细胞组成的分泌道。

叶片为单叶,互生,膜质至草质,圆形、肾圆形或肾形,基部心形,两耳有时相接,不分裂或5~7浅裂,裂片倒卵形,边缘有钝齿、锐齿或近全缘,近轴面光滑,远轴面脉上疏被粗伏毛,有时两面光滑或密被柔毛;叶柄无毛或顶端有毛;托叶略呈半圆形,薄膜质,全缘或稍有浅裂。

叶上表皮外壁被角质层,常见多列性非腺毛。叶横切面栅栏组织细胞1~2列,通过叶裂片中部中脉处;中脉处具外韧型维管束。叶肉组织中常间有色素细胞

伞形花序与叶对生,或生于叶腋,单生于节上;花序梗纤细,短于叶柄;总苞片4~10枚,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小总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膜质,有黄色透明腺点,背部有1条不明显的脉;小伞形花序有花5~18朵,花无柄或有极短的柄;萼齿缺乏;花瓣卵形,绿白色,有腺点;花丝与花瓣同长或稍超出,花药卵形;花柱长0.6~1毫米。花期4~9月。

果实

果实为双悬果,略呈心形、近球圆形、略扁圆球状或圆心形,两侧扁压,无毛,分果卵圆形,有5个稍突起的棱脊,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幼时表面草黄色,成熟时有紫色斑点。果期4~9月。

物种分布

天胡荽分布于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南亚以及热带非洲;中国广西、福建省海南省贵州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广东省云南省、安徽、四川省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台湾有分布。

生长习性

天胡荽生于湿润的草地、田埂、河沟边及林下,海拔100~3000米。较耐寒亦耐高温,在-5℃~35℃可正常生长;喜潮湿、耐水渍,而怕干旱,当土壤含水量低于8.89%时,几乎全部枯死;耐荫蔽,也耐一定的光照,但不耐暴晒;喜沃土而畏贫瘠,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湿润并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中长势良好;耐酸土而怕盐碱,适应的土壤pH范围为4.0~7.5,对盐碱土十分敏感。

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天胡荽采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其种子休眠期较长,可达5个月之久。人工播种一般于9月初进行,若需提前,应将种子翻晒再冷藏,以打破种子休眠。黄熟期收种发芽率较高, 一般播种后7~10天出苗。实生苗第2年即能开花结实,且结实率较高。

无性繁殖

分株繁殖

天胡荽地上匍匐茎枝及埋于土中所形成的水平根状茎均能节节生根,并长出地上苗株,无性繁殖能力极强。用分株、草块或将茎枝剪成1~2节一段扦插,成活率均达95%以上。天胡荽分株繁殖可通过采集自然野生苗、栽种地分苗和采收留苗的方式进行。前2种方式均可在生长季挖掘带泥茎蔓,随挖随种;采收留苗方式,在连种2~3年后,需要进行翻耕或轮作

组织培养

天胡荽的组织培养可选取当年生的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丛生芽的诱导和增殖、生根及继代增殖培养、试管苗的移栽与定植。MS培养基可选用硫酸铵+硝酸铵,有利于天胡荽不定芽增殖。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天胡荽的的种植以选择在排灌方便、水源清洁、空气洁净、远离交通要道和有污染源的厂矿企业、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缓坡地、微潮沙壤土地块为佳。结合深翻施腐熟栏粪肥及草木灰作基肥,敲碎土块,整成连沟微弓型垄畦,面再开浅横沟。

播种与移栽

播种时直接将种子均匀播于已浇施人粪尿的横沟内,并覆土;移栽时在沟内间距 10~15厘米栽入分株苗, 栽后及时用稀释的人粪尿或沼液浇施定根水,以促早发根。

水肥管理

天胡荽幼苗移栽成活后 2~4天,进行查苗补缺;移栽后10天左右,采用沼液、精制有机肥等进行第1次中耕施肥,10~15天后以相同的施用量再施1次。一般来说,封垄后不再施肥,但若封垄后采收不及时,养分供应不济,可用磷酸氢二钾等叶面喷施补肥。多雨天气及时清沟排水,以促进根系下扎;如遇干旱无雨天气,则及时灌沟护苗。

病虫害防治

天胡荽生产上较为常见的病虫害有叶甲类害虫、叶枯病、白粉病等,可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谨慎采用药剂防治。叶甲类可在幼虫期选用马拉硫磷鱼藤酮等,成虫发生期、始盛期选用敌百虫灭蝇胺等喷杀;叶枯病、白粉病可用代森锌多菌灵百菌清、三唑等喷雾防治。

采收

天胡荽如作为种用,可于6月中、下旬悬果萼片转为黄褐色、种子呈黄色带有光泽时采收,晒干脱粒、扬净后储藏备用;作为食用,从叶封行时开始采收,到4月底至5月上旬始花时为止;作为药用,可在封垄后10~15天至盛花期采收,直接拔取根状茎或离地2~3厘米割取。采收后剔除基部禾本科杂草、黄叶,洗净后以供鲜食,或晒干后备作药用。

物种危害

天胡荽是华南地区草坪上危害较为严重的杂草之一,既可通过种子繁殖,又可通过葡匐茎蔓延侵害草坪,侵占速度快,手工拔除难度大。2,4-D和2甲4氯对天胡荽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结合百草敌或苯达松使用,防除效果更佳。

分类研究

天胡荽在传统的植物分类学中属于伞形目伞形科天胡荽亚科天胡荽属,但各种研究表明天胡荽亚科具有多源性,而天胡萎属则更接近于五加科。在主要基于分子建立的植物分类系统APGIII(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III)中,天胡荽植物属已经被划为五加科下。

天胡荽的种下等级包括1个变种,即破铜钱(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var. batrachium (Hance) Hand.),又名鹅不食草(江西)、小叶铜钱草(安徽)等,产于中国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越南也有分布。喜生于海拔150~2500米的湿润路旁、草地、河沟边、湖滩、溪谷及山地。与天胡荽原种相比,变种叶片较小,3~5深裂几达基部,侧面裂片间有一侧或两侧仅裂达基部1/3处,裂片均呈楔形。全草入药,可用于黄疸肝炎、肾炎、百日咳等的治疗。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天胡荽是传统的中草药植物,主要含黄酮甙、豆甾醇、酚类、氨基酸、挥发油、香豆素等物质。以全草入药,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祛痰止咳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水肿、淋症、目翳、喉肿、跌打损伤、带状疱疹、跌打损伤。

园林价值

天胡荽形态美、易于繁殖与管理,是一种优良的园艺植物。作为一种耐阴耐湿性均较强的植物,天胡荽茎匍匐生长,又稍耐践踏,用其作草坪致密性较好,可栽植在阴凉环境下作封闭型草坪或作地被植物。因其叶绿、形似铜钱,还可盆栽用于观赏。

生态价值

天胡荽浸提液对油菜田禾本科杂草马齿苋早熟禾的种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利用其化感作用,对田间耐旱型杂草进行生态防控。此外,天胡荽对重金属镉有较好的吸收作用,具有应用于镉污染区进行生态修复的利用潜力。

食用价值

天胡荽的嫩茎、嫩叶、幼苗或根、花可作食用野菜食用,其、铜等营养成分高于普通的蔬菜,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参考资料

天胡荽.Flora of China.2022-10-08

天胡荽.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2024-07-17

天胡荽.China Checklist of Higher Plants.2022-09-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