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村 :广东江门新会区会城街道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2:19

天马村,位于新会区会城街道,全村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0多亩,由六个自然村组成,设有33个村民小组,共3687户,常住人口11227人,外来人口约3300多人。村中经济收入主要以旅游、农产品种植(柑橘属、鱼塘)为主;村民以种养业、经商务工收入为主。

历史沿革

在新会区会城街道办事处的天马村,不但部分古民居雕刻着鸟的图腾,而且在该村族谱上也记载着不准捕鸟和杀生的乡规民约。数年前,中国中央电视台《人与生物圈》栏目组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拍摄外景时,推测天马村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倡导环保的地方。

据天马村老人协会会长陈华胜介绍,天马村现有人口约1万人,其中有60至70岁的老人600多人,很多70多岁的老人身壮力健,还能到田里耕作。据说,天马村老人能健康长寿,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天马村民风淳朴,村民热爱劳动,向善不杀生,心境开朗。

明朝万历年间(约500多年前),如今的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的陈姓大户人家迁徙到此,开枝散叶,繁衍后代,形成了天马村。

大约在300多年前,在天马河中间渐渐形成了一个小岛,小岛上一棵榕树独自繁衍,遮盖全岛,形成了“小鸟天堂”的奇观。先人们看着这奇观,以为是神仙给小岛庇荫,故

此把大榕树看作风水树,把小鸟看作是神来之物,世世代代宣传爱树护鸟。在《陈氏族谱》中记载的村规民约就写有:不准捕捉小鸟,不准杀生,不准破坏榕树周围的环境,否则就要浸猪笼。

经济

这一切变化都是近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体现了天马村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有着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1992年,天马村抓住了当时新会区建设新城区大量征地的机遇,利用征地的福利事业费(每亩村委会1000元)当启动资金,针对当时天马河边公路集草堆、村民养猪舍的情况开发16幢3层商住楼、3幢8层商住楼宇,初步改善了河滨面貌。

1993年,在开发房地产利润的带动下,将原有河滨泥沙公路改建11米宽水泥混凝土公路。

1994年,为改善办公条件,改善环境,将原有天马村村址旧会堂(1958年兴建的)拆除,新建现有五层办公大楼。同年,发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陈定谋先生捐资100万元兴建天马小学陈泽霖教学楼。

1996年,天马村针对当时三和公路扩建六车道,解决村道接驳公路交通开通五村河滨路700米长,延线路边建集资六层楼三座,形成了1.8公里的河滨路。

1997年,发动香港同胞陈鸿基先生捐资60万元兴建天马耆老中心。同年,香港同胞陈定谋先生以其母亲名誉捐资50万元兴建天马中学陈许绮云教学大楼。天马村投入资金80万元兴建天马12米宽中心桥。

近10多年来,天马村举行了五次庆典,其内容涉及天马村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中小学教育、桥梁道路、老人活动中心、市场等公共福利事业设施。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村民生活大有改善,村民原有居住的单间低矮房屋向现有两层半住房转变,新建楼房如雨后春笋。新村规划整齐,体现新农村的面貌。

村容村貌美观整洁,全村已实现水泥道路硬底化,环境卫生良好,有专职清洁队伍。

老年人有耆老中心和老人之家活动场所,安度晚年。年龄达到55—60岁,每人每月有50—70元生活补贴。青少年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天马小学江门市一级学校标准,天马中学达新会区一级学校标准,教育教学设施齐备。

10年多,村民收入有长足的进展,1995年,全村人均收入3383元,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4617元,上升36%。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马村位于新会圭峰山下,银洲湖畔,距会城城区六公里,现有居住人口10100多人,属下6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走进天马村,新建楼房琳琅满目,一河两岸车水马龙,商铺林立,绿榕成荫。闻名世界的小鸟天堂景点坐落在天马村旁,村民安居乐业,初现小城镇规模。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参考资料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第一批 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1-06-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