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府 :清朝奉天府

更新时间:2023-09-25 16:41

奉天府,中国清朝府名之一,位于盛京。公元1657年,即顺治十四年,淸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自此“奉天”之名正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民国的北洋政府时期。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该府废除。、

奉天府管辖着锦州府等政区,奉天府的行政长官为“奉天府尹”,锦州府的行政长官为“锦州知府”,锦州府属于奉天府管辖,形成“府管府”体制。晚清奉天府不仅管辖锦州府,还管辖着新置的海龙府、新民府、昌图府、洮南府。直到清末新政时,“奉天府尹”改成了“奉天知府”,才结束了两百来年的“府管府”历史。

辖区

光绪32年(1906年)8月,从新民府、辽阳州、海城县分划出部分地区,设置了阿斯牛录镇(今辽中镇);不久,又将承德县(今苏家屯区)西南境划入,建立了辽中县,归奉天府管辖。清末府治承德、兴仁(今辽宁省沈阳市)。下辖:承德(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部)、兴仁(今辽宁省沈阳市西部)、开原市(今辽宁省开原市)、铁岭市(今辽宁省铁岭市)、海城市(今辽宁省海城市)、盖州市(今辽宁省盖州市)6县;辽阳市(今辽宁省辽阳市)、复州(今辽宁省瓦房店市复州城镇)、金州(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3散州;营口市(今辽宁省营口市)1散厅。

简介

八门八关

1663年(清·康熙二年)修建道观“太清丛林”(本名三教堂;今太清宫)于古城西北角。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在盛京古城(奉天府)城外增筑一圈圆形周长16公里的夯土关墙,又设八个关,开设八个边门与内城的八门相对应。其关的称谓按地名为主,即大东边门(大东关)、小东边门(小东关);大南边门(大南关)、小南边门(小南关);大西边门(大西关)、小西边门(小西关);大北边门(大北关)、小北边门(小北关)。这是沈阳市奠定古城“八门八关”的城廓规制,是未来二三百年间东北地区最完备壮观的古代城池。沈阳古城城建规划由此而来初具都市规模。

历史发展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盛京城设立奉天府(奉天将军),从此,沈阳又有奉天之称。

1684年于古城大南门外修建两进院的佛庙般若寺。1707年始建太平寺(今太平寺)于皇寺西侧。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扩建,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重修扩建。

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位于新民县镇南街的清真寺竣工,原寺为土草垒苫构筑,光绪年间重建为砖木结构建筑。

1803年(清·爱新觉罗·颙琰八年)在回族聚集地修建清真东寺。后逐年扩建为经学院。如今在沈阳市西部的新民市境内,可见当年清王朝修建的柳条边墙遗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