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徵兰 :明末清初四川布政司参政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5

孙徵兰(1586年-1653年),字九,号“睡仙”,河南淇县南阳村人。明朝政治人物,年少聪明好学,被誉为“灵童”。天启二年(1622年)赴北京参加殿试,考中“进士”。擅长书法,被淇人尊为“孙老官”。

正文

孙徵兰,字九畹,号“睡仙”,淇县南阳村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明末御史,擅长书法,淇人尊为“孙老官”。孙徵兰年少,聪明好学,被誉为“灵童”。二十岁到县儒学“补弟子员”。明成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春,考取魁位举人。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赴北京参加殿试,考中“进士”。不久,官拜监察御史,“侍殿陛”,恭助朝廷议定国事。崇祯初期,转任福建省道监察御史。崇祯后期,任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分守上川南道军,振旅以律,在邛州峨眉开疆一百余里。

孙徵兰任官在外,但对家乡十分关心。淇县(朝歌)为商朝帝都,为弘扬家乡历史文化,传之后世,他与知县蔡霍等人,在县城南关驿道西侧关帝庙前立巨碑一通,亲书“殷朝六七贤圣故都”八个大字。又联络乡绅在城中心十字路口,修“文昌阁”一座(又称中心阁),总高15米,下为拱圈高台,上建攒尖重檐六角亭,可登亭了望四方。此阁建成不久,又在南阳村建起一座古式皇阁,以示相望。

淇县西部山水秀美,为历代文人、墨客往来常住之地。孙徵兰为给朝歌大好河山增色,自费重金,大搞梵文摩崖石刻。在游人云集的灵山寺崖高壁上刻诗一首:“山卓(罩)碧云插汉,泉 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在武公祠,他于东南崖陡壁上刻诗一联“圣从川湄千秋睿,德就山磨万古明”。上述两处摩崖石刻,其字均属当时流行的“馆阁体”,字大盈尺,秀雅刚劲。在人称孙家寨的山顶东崖上,他书刻“印月峰”三个楷书大字,丰肥劲健,气势磅礴。他还在云梦山水帘洞旁,题《仙洞偶笔二首》,在水帘洞悬崖题词两句:“天开道眼,山透玄心”,为汲县香泉寺题写楹联:“西天既详分东土,南海常移住北方”,横批“淑海香天”。人称“书林之秀”,并著有《香国楼诗集》。

孙徵兰政绩、军治、文采卓著,晚年返回淇县南阳村故里,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善终,享年六十八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