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案 :社会事件

更新时间:2024-09-21 16:40

1955年的“孙立人叛乱案”,当年台“监察院”成立5人调查小组,其调查报告在尘封56年之后,展出原件。“监察院副秘书长”许海泉受访指出,这是该调查报告原件第一次展出,既显出监察独立作为,也向历史负责。

原因

据台湾报纸称,孙被革职法办的主要原因是,孙兼任“台湾防卫总司令”及“陆军总司令”,其兵权仅次于陈诚,成为蒋经国插手军队控制军权的一大障碍,加之孙被视为蒋军中的“亲美派将领”,与美关系密切,蒋担心他拥兵自重,在美国指使下另有图谋,对蒋氏父子统治不利,因而急欲去之。

功高震主

抗战军兴,孙立人参与淞沪会战,在吴淞江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为炮弹所伤,身受13处重伤,昏迷3天。后率部加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仁安羌一役,他以一团兵力力战数倍日军,歼敌一个大队,解7000英军之围,获英王乔治6世授予“帝国司令”勋章,为获得此勋章的外籍将领第一人。两次中缅印战役,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战绩彪炳,歼灭日军3万3千人,成为率军级单位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自此声名鹊起,被欧美军事家称作“东方隆美尔”。

1947年调台湾任编练司令,负责新兵训练。1949年7月,被任命为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3月,升任为“陆军总司令兼保安总司令”。1951年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孙立人仕途虽然比较顺利,因他为英美派人物,但他也饱受嫉妒倾轧之苦,他非黄埔嫡系,与“参谋总长”周至柔、“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王叔铭矛盾重重,更得不到蒋家父子的信任。他崇尚西方军事思想,抵制中国国民党的治军方法,反对蒋经国在军中建立“政工制度”,反对加强特务统治;对蒋介石“对攻大陆”的说法也不以为然,主张“先将台湾搞好再说”。这些导致他与蒋氏父子的矛盾加大。

蒋介石退台之初启用孙立人,其实是利用他的影响寻求美援。后形势缓和后,孙的作用明显减弱,而他坐镇“陆军总司令部”,对蒋经国势力扩张妨碍甚大。因此,蒋介石打算在孙立人两任期满时的1954年将其免职。孙立人察觉后,想建立自己的势力圈,但效果不明显。1954年6月,孙立人被免去“陆军总司令”之职,调任有职无权的“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参军长”。1955年6月,台湾盛传孙立人的老部下郭廷亮、江云锦等预谋在蒋介石阅兵时发动“兵谏”。中国国民党特务系统立即行动,逮捕了郭廷亮等103名官兵,孙立人也被侦讯。8月3日,孙立人向蒋介石签署“辞职书”。8月21日,蒋介石下令免除孙立人“参军长”职务,并组织人调查“兵谏”案。两个月后,“调查委员会”做出结论,指责孙的部下郭廷亮“为中共工作”,利用孙的关系在军中联络军官,准备发动“兵谏”,孙未及时“举报”,亦未“采适当防范之措施”,“应负责任”。

蒋介石最后以“纵容部属武装叛国、窝藏匪谍密谋犯上”的罪名,将孙立人送往台中市软禁。这就是“孙立人事件”,亦称“孙立人兵变”,直到1988年5月,孙立人才被解除软禁。

性格孙立人长期接受美式教育,而且个性孤高自傲,一贯不耻官场的相互倾轧、阿谀逢迎,对于蒋经国的政工系统就更为厌恶。而且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孙并没有太多的政治权谋,不善协调各方关系,胸无城府,这也使他与蒋经国及黄埔系将领关系日渐紧张。江南刘宜良)在《蒋经国传》中提到:“孙是个非常优秀的带兵官,但是位很坏的领袖。讲人际关系,他和他的同僚几乎没有人可以合得来。任陆军总司令期间,每周军事汇报,从来未准时出席,其理由非常可笑:他不愿向周至柔总长敬礼,迟到即可避免,因为‘总统’已经在场。”甚至连蒋经国向他拜年,他都不见。

案件实质

孙立人和吴国桢事件中的吴国都是中国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和蒋氏建立独裁统治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

轰动一时的“孙立人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_蒋介石.搜狐网.2021-08-0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