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长江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9

孙长江(1933年10月-2020年6月19日),男,福建晋江人,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哲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49年0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二十九军、福建军区永安军分区担任文工队员、记者、干事。

1952年08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学习。

1955年09月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任教。

1973年04月,任国务院科学教育组《人民教育》编辑部编辑。

1977年05月,任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副主任。

1983年01月,调入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任中国哲学思想研究室主任。

1994年,创建首都师范大学东方思想文化研究所,奠定了首都师大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

1998年10月,离休。

2020年6月19日下午,孙长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人物成就

孙长江同志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主要撰稿人和主要定稿人之一,为建立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作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生活

哲学之路到理论战士

身材魁梧的孙长江看上去很像一个北方大汉,其实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5岁那年,由于家庭的变故,他一个人跟随母亲到泉州市生活。母亲是个小学教员,靠微薄的薪水养家并供孙长江读完了小学和初中,1949年9月正在读高中二年级的孙长江报名参加了解放军,跟随部队到福建永安剿匪。1952年,他从部队被选调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历史系。谈到自己所学的历史专业,孙长江说,他自幼就不喜欢数学,同时也不喜欢外语,于是就挑选了一个不学外语和数理化的中国史专业。

青年时代的孙长江善于独立思考而且思想解放,1955年,他的大学毕业论文就是《论谭嗣同》。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江西省余江区劳动

1973年,孙长江回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工作。1974年,他被调到了国务院科学教育组(教育部的前身),在《教育革命通讯》(《人民教育》的前身)当了一名编辑。当时科教组的负责人是周恩来的秘书李琦,编辑部负责人是龚育之

1978年初,孙长江被调往中央党校——这块党的重要的思想理论阵地。孙长江在中央党校一直工作了五年,1983年夏天,他被调到首都师范大学(原北京师范学院)担任哲学教授,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直至离休。

在科教组工作期间,他与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毛泽东提出要找一个搞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青年学者给冯友兰当助手,协助冯编写《中国哲学史》,这时,与孙长江要好的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汤一介列了一个名单,孙长江名列其中。当组织找他谈话时,他表示不愿意去,因为他考虑到冯友兰是哲学权威,自己怕难以胜任。最后,只好定下来每周去冯的家中两次。

孙长江说,在他的印象中,冯友兰留着长长的胡子,是一个很有大家风范的学者。接触了一两次,冯友兰就开始喜欢上了他这个有个性的青年助手。

那时的冯友兰被当做资产阶级的白旗,正在写检讨,有一次他把写好的检讨让孙长江提意见,孙长江看了检讨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全国最大的一个尊孔派”,他就对冯友兰说:“不要这样写,您怎么能这样说呢?还有比您更大的呢?”冯友兰认为孙长江说得有道理,于是就接受建议将这句话改为“像我这样一个尊孔派”。

孙长江说,在给冯当助手之前,他作为一个“革命”青年,竟然经常与汤一介一起在报上发表文章批判冯友兰的观点,为了使文章有力度,还时常生搬硬套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他说,冯友兰中原地区真正的哲学家,与冯友兰的这段交往,使他获益匪浅。

1977年4月胡耀邦同志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主持党校工作。胡耀邦到任后,首先开展了两项重要工作:一是组织揭批“四人帮”;二是组建党校的行政机构和各教研室。这时,在中央党校一直处于赋闲状态的吴江,进入了胡耀邦的视野,在组建教研室时被任命为理论研究主任。

1978年初,吴江找孙长江谈话,提出要调他到中央党校。因为吴江区既是孙长江的老师又是老上级,孙长江便欣然同意去了中央党校——这块党的重要的思想理论阵地。正是这一次选择,使得他由哲学之路走上了理论之路,成为了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名战士。

参考资料

讣告.首都师范大学.2024-05-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