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彝族乡 :玉溪江川县下辖乡

更新时间:2024-09-21 13:17

安化彝族乡位于江川区西北部,即北纬24°,东径102°之间,东接前卫镇,南连九溪镇,西与红塔区小石桥乡接壤,北与江城镇毗邻。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化彝族乡常住人口为7393人。

概述

清康熙三十五(1695年),安化县各村、寨被正式纳入行政区划,由玉溪市、江川分辖,1666年合并组建安化公社,1987年底,改称安化彝族乡。境内风光绮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浑然一体,是休闲渡假、观光旅游的佳所。

安化彝族乡属高海拔、低纬度(北纬24°25′)内陆山区,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岭重叠,河流、沟箐纵横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北窄南宽呈“人”字形,东西最长距离17.2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2公里,最高海拔2294.2米,最低海拔1782米。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平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4.9℃,最高月平均温度19.9℃,最低月平均温度7.4℃。年平均降雨量959.9毫米,雨季集中在6、7、8三个月。太阳总辐射量125.15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年均210~230天,有“天然温室”之美称。

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4公里、玉溪市35公里、省城昆明市110公里。幅员面积95.6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26个自然村。平均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达61.87%,年平均气温22℃,属中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适合种植烤烟、小麦、玉米、油菜、豆类阳芋及多种蔬菜、水果等,支柱产业为烤烟。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3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2元,本级财政收入559.14万元。

基层党团组织

2007年全乡有5个党总支部,27个党支部,党员427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404人;女性党员64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2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61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34人;六十岁以上的151人。

全乡设团委1个,团总支7个,团支部28个,团员530人。

人口卫生

全乡辖安化县、早谷田、新庄、董炳、光山县5个村民委员会,28个村民小组。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安化彝族乡常住人口为7393人。

有医疗机构6个,其中乡级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5个,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 8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1人,其他人2名),卫生所医务人员13人,病床总数24张,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8582人,参合率95.08%。乡、村卫生所的建立,为安化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小病在村卫生所,大病进乡卫生院。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新农村建设

安化县乡以彝族乡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绿色安化、和谐安化、富裕安化”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经济发展为立足点,以民风建设为着力点,以整治村容村貌为切入点,围绕“六新一好”七个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益。

农村经济

安化乡为农业乡,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6390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70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2元。实现农村社会现价总产值8830.26万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7607.26万元,工业总产值440万元,农村建筑业总产值150万元,运输业总产值117万元,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总产值516万元。

第一产业

烤烟是安化乡大春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农民所得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乡内经济支柱产业。2007年全乡种植烤烟面积11500亩,其中田烟5000亩,地烟6500亩,收购烟叶1770000千克,综合平均单价13.79元,比上年增1.04元,上等烟比例达75.35%,比上年减2.32个百分点.

蔬菜产业

安化乡农户收入中仅次于烤烟的重要来源,2007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4079亩(含复种面积),主要种植品种为青花、白花等,蔬菜总产量1869.42万公斤,蔬菜产值达3090.08万元。此外,我乡油菜、阳芋种植也具有一定规模,其中董炳村委会为国家级油菜繁种基地。2007年全乡种植油菜1350亩,总产万32.48千克

第二产业

工业发展不足,2005年前全乡没有形成规模的工业企业,传统工业企业以酿酒业为主,但起点低,规模小,效益差,基本属于作坊式生产。2005年我乡引进了首个规模以上企业—安福化工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85%工业磷酸、精制白磷等精细化工制品,产品远销广东省、深圳等地。2007年全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8万元,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1223万元,现价增加值147万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乡党委、政府提出了“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工业发展思路,我乡拥有可作高档建材的红砂石资源,而且品位高、品质纯、矿层厚、储量大,可加工性强,开发潜力巨大,其市场前景广阔,热忱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洽谈、投资开发。

特色产业

安化乡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林下野生资源较为丰富,全乡干巴菌鸡枞美味牛肝菌清头菌等野生菌年产量约200吨。2001年2月,安化乡在安化村委会马上冲试点进行林下资源的有偿承包转让工作,同年,开始以点带面开始在全乡4个村委会(新庄未进行承包)进行推广,当年承包林下资源的承包户267户,承包山林面积占全乡山林面积的三分之一,集体收到承包费114311元,此后每年都进行承包,集体收到承包费逐步增长。2008年全乡集体共收到承包费达312624元。安化乡的林下野生资源的有偿承包,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了安化乡经济增长的亮点。

2007年底,全乡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40平方米,全乡约80%以上的农户建盖了新房,约2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砖木结构、钢混结构的楼房。

历史文化

安化县历史文化悠久,从明代嘉靖年间起,许多原居住在江川区玉溪市、东川坝区的彝族人民和极少数汉族人民渐次由坝区迁入安化定居,繁衍生息,乡政府驻地安化村即为明初安、花两姓定居地,并以姓氏命名。彝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6.4%,是江川县唯一山区少数民族乡,具有浓厚的彝族民族文化底蕴。数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清代以前,乡内通用彝语、彝文(又称“矣经”、“文”、“书”、“夷文”),后来逐渐消失、失传。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无论男女老少历来喜欢唱歌跳乐,山歌主要以调子、粤语、看烟调、小合词等为主,内容多为相互鼓励或抒发爱情为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歌词信口拈来,生动朴实,悠美流畅,其中不少的说唱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清新隽永。舞蹈以跳乐、花鼓舞为主,跳乐时多以月琴伴奏,男女人等围熊熊箐火翩翩起舞,琴声优雅奔放,节奏明快强烈,舞姿优美洒脱。腰鼓舞分花鼓和老鼓两种,花鼓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活泼,舞姿优美潇洒;老鼓节奏舒缓,动作雄劲稳健,舞姿委婉婀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间歌舞吸收了其它艺术形式的有益成份,赋予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1989年,中村文艺队代表江川区参加玉溪市少数民族文艺体育运动会,表演的二个舞蹈《跳乐》获一等奖、《彝族花鼓舞》获二等奖

基础设施

全乡通水、通电、通路、通有线电视的村民小组28个,达100%;全乡公路67公里,其中水泥硬化25.6公里,占38.2%;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及娱乐为一体的公共设施26个;建有沼气池678口,建有小水窖3209口;全乡水利化程度达64.96%;建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通讯公司基站4个,联通通讯公司基站2个,小灵通基站1个,移动电话数字网络覆盖全乡;电视基本普及,实现了与县城有线电视的联网。

文化教育

有乡文化站1个,村组文化室5个,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26支,基本能满足村民对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007年底全乡共有中心小学1所,完小2所,在校生996人;中学1所,在校生341人。2007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巩固率100%,毕业率达100%。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和提升。

民风民俗

安化彝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彝族乡镇,经多年的发展,彝家人已经被汉族文化慢慢同化,但在这里彝族的独特风情还是不时可见,如节庆日穿着的彝族服饰,自绣的胸包等,独特的习俗如串玩,节庆日如火把节、乡内烂泥箐村农历二月初三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串玩是安化乡彝族的一种独特习俗,从明、清时期就已经流传下来,历史悠久。串玩以跳乐、唱歌、男女交谈以及嬉戏娱乐为主,串玩对象一般是未婚或已婚青年男女,也有少数中年男子,通常是男女结成三、五人或八、九人一伙的团体,通过欢歌舞蹈、对歌讲词来相互认识、增进了解或抒发内心感情,吐露爱情等,一般要经过“说日子”、“搭亲家”、“还当头”、“抬礼”等过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其舞蹈和音乐逐步得到改进和创新,艺术日臻完美,虽然串玩的习俗逐渐减弱,但其音乐舞蹈经过各村寨文艺队艺术加工后搬上舞台,深受群众欢迎。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彝族人民传统节日“火把节”(又名星回节),村民到火把节这一天,身着民族盛装,在优美月琴的伴奏下,围着火载歌载舞,气氛欢快热烈。安化彝族火把节传统食品是吃“火把豆”和以直生刀豆芹菜、茄子、小瓜、阳芋等多种蔬菜切成片,拌以面粉和肉片蒸食,俗称剁生。2001年8月13日,安化彝族乡由乡党委、政府举办首个火把节开幕。节日期间,玉溪滇剧团、县文化局文艺队及一些民间艺人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共有2万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盛况空前。

二月三  每年的农历二月三日是安化乡早谷田村委会烂泥箐村民小组的独有的节日。对于烂泥箐村民小组的村民来说,二月初三甚至比过年还要重要和隆重,据传,过去烂泥箐村虽然山青,但无水秀,祖祖辈辈过着“米汤水再做蒸汤水”的日子,特别是到农历二、三月,水源枯竭,麦亩干枯,人畜焦渴,水贵如油,人们希冀这时老天能够降雨,并把希望寄托在龙王身上,因此选择每年农历二月三日祭奠龙神,到了这一天,各家各户杀猪宰羊到“众姓宗祠”进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从此,二月三这个节日就在这个小山寨代代相传下来。因为“二月三”仅为这个小山寨独有,所以凡到这一天,来这里观光庆贺的人越来越多,节日就越来越隆重。

参考资料

[1]红塔区农业信息网 http://www.ynszxc.gov.cn/szxc/model/channel.aspx

[2]云南数字乡村网  http://www.ynszxc.gov.cn/szxc/ProvincePage/SiteMap.aspx?Deparemnt_id=305

参考资料

玉溪市江川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江川区融媒体中心.2021-07-23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