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3:06

学院本科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我国第一代建筑师、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伍子昂教授和我国第一代城市规划专家、毕业于中央大学的方运承教授,作为专业教育奠基人和主讲教师,分别开办了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1979年恢复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招生,1984年恢复建筑学专业本科招生。1985年学校成立建筑系,2004年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2009年创办风景园林专业。

建筑城规学院现设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具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项目挂靠建筑学一级学科。

建筑学一级学科为山东省一流学科。

在岗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业教师113人,教授22名、副教授37名。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学院下属各研究生学位点有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56名。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33名、硕士研究生245名、博士研究生6名。

历史沿革

如果追溯到建筑学专业的创始期,建筑城规学院的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59年。1960年学校增设“城市规划”专业,1961年该专业并入建筑学专业。由于国家政策调整,1963年首届学生毕业后,学校的本科教育不得不中断。直到1979年,城市规划专业得以复办。在随后的三十年间,几代人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建筑、规划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果把1979年作为专业办学的实质起点,我们可以把这三十年的办学历程概括为专业初创、基础夯实、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专业初创阶段(1979~198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百废待兴,城市建设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在当时的省建委、省教委的支持下,学校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在最短的时间里恢复招生(分别为1979年和1984年)。这一时期,虽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缺乏,经费紧张,但是我们的前辈们却将十年浩劫中被压抑的专业情结化为高涨的工作热情,满怀振兴山东省建筑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了一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专业的后续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夯实阶段(1989~1998)。八十年代中后期,专业初创阶段培养的几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经过几年专业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建筑、规划专业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也逐步得以矫正和补充。与此同时,一批恢复高考后名牌大学毕业的精英人才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已日趋成熟,成为业务骨干。这一阶段,专业教学步入正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全面开展,为山东省城市建设服务的力度得到加强,服务效能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普遍认可。

全面发展阶段(1999~2009)。经过了专业初创的艰辛和近二十年的摸索,专业办学定位、思路和目标不断得到锤炼,教学体系也在不断修订中得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以2000年建筑学专业评估为标志,建筑城规学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新千年之初开始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建筑学专业三次通过专业教育评估,城市规划专业在经历了2004年初评后,于2008年复评中获得六年合格有效期,步入全国领先行列。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相继在2000年、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全部四个二级学科,人才培养的层次迈上新台阶。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社会服务成果显著,奠定了本学科在山东省省内的领先优势,业已成为山东省及其周边地区城市建设领域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建筑城规学院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摸索出一条地方工科院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发展之路。

时至今日,学院在办学规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

建筑城规学院五十年的发展史,是中国地方高校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的缩影。沿着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中国建筑教育开始步入多元化和“平民”化时期。五十年来,学院共培养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人才3000多名。它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经在遍布山东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实践中得到认可和赞誉。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山东省共有17个地市,我们的毕业生在其中15个地市的规划局、建设局担任着局长、副局长、总工等职务。全省共命名19位“山东省优秀建筑师、优秀规划师”,其中有9位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在最近评选的山东省工程设计大师中,建筑专业有三人入选,而这三位都是我们学院早期的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另外,还有一大批毕业生担任着各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设计院、规划院领导职务。一个如此庞大的校友群体,集中在山东省各地的城市建设领域并成为骨干力量,为社会贡献着青春年华,这种现象在国内高校中是少有的。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本科教育专业设置

建筑学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学位:建筑学学士)

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创造一定的物质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在社会生产、文化生活等活动过程中所提出的物质功能要求和精神功能要求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建筑学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领域;2013年“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开始招生,2014年获批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本专业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建筑技术科学”2011年被列为山东省泰山区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在此发展基础之上,本学科形成了整合、开放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新体系,并在未来的几年中,本专业还将积极探讨本科教学国际化、师资队伍多元化、优秀生培养等一系列课题,使建筑教育上到更新一个台阶。

色盲色弱者不能报本专业。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山东省考生入学前参加美术加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本专业学习。

城市规划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城乡规划以城乡建成环境为研究对象,以城乡土地利用和城乡物质空间规划为学科的核心,结合城乡发展政策、城乡规划理论、城乡建设管理等社会性问题形成综合研究。

本专业通过国家优秀专业教育评估,为山东省特色重点专业。

色盲和色弱者不能报考本专业。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山东省考生入学前参加美术加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本专业学习。

风景园林专业(学制:五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风景园林是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色盲色弱者不能报考本专业。本专业的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山东省考生入学前参加美术加试,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本专业学习。

精品课程建设

• 房屋建筑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

• 房屋建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

• 建筑设计及技术(省级精品课程群)

• 建筑技术设计理论与方法(省级精品课程)

• 城市设计(省级精品课程)

• 城市总体规划(校级精品课程)

• 城市规划设计A(校级精品课程)

师资队伍

在岗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业教师113人,教授22名、副教授37名。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突贡专家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学院下属各研究生学位点有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56名。

导师队伍

建筑学

绿色建筑技术及设计:

王崇杰、崔艳秋、薛一冰赵学义纪伟东、刘琦、苗纪奎、王德华、何文晶、房文博、王亚平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刘甦、赵继龙、仝晖、江海涛、张军杰、赵斌、孔亚暐、邵志伟、张勤、黄春华、刘长安、刘伟波、赵鹏飞、刘建军、房文博、高晓明、王宇、王江、魏琰琰、慕启鹏

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

邓庆坦、王茹、陶斌高宜生、王月涛、慕启鹏

建筑学专业硕士指导老师:

陈兴涛、张成发

校外合作导师:

张合忠、侯朝晖、乔永学、王卓然、谷郁、王岗、顾国栋李维东、张福玲、钱宁亚、孙栋、戴小松、段林、郭立强、解捷、刘卫东、刘文斌、刘元琦、杨韬、袁大顺、周瑞雪、王守功、倪国圣、刘卉、王同春、叶依谦、王戈、申作伟徐达、孟磊松、赵广俊、郝彤、李金成、张成发、崔联、付汉东、盖海荣、郭昕、韩通飞、明亮、尹慧英、张舵、邱英林、张冰

城市规划

陈有川、刘兆德、吕学昌、张军民、赵健、闫整、崔东旭、王巍、佘丽敏、曹伟、郑国强、单宝艳

林伟鹏、傅白白、史同广、李卓然、尹宏玲、赵虎、齐慧峰、赵亮、范静

校外合作导师:

徐其华、国芳、邵莉、田洁、耿谦、朱昕虹、王立宇、游小文、刘海涛、潘丽贞、马清、王本利、万浩、王天青、刘宾、于连莉、徐泽洲、宋军、房艳、柴宝贵、唐建平、王昶、扈宁、杨德智、闫海舰、刘仁忠、张磊、刘志红、张学强、蒋琛、李彬、王拓、訾亚菲

风景园林学

任震、张吉祥、肖华斌、陈强、宋凤

校外合作导师:

刘飞、刘建东、赵翔宇、陈朝霞、张红岩、赵晓平、肖鹏、王中龙、陆波、王文雯

兼职教师队伍

外籍教师队伍

学科体系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筑学一级学科

博士点: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含绿色建筑理论与技术体系、绿色建筑能源与环境系统研究、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生态城区与乡村规划理论与方法4个博士招生培养方向)

一级硕士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二级硕士点:

建筑历史与理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

城乡规划与设计、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植物应用与设计

专业硕士: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人才培养

多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与评选、全国大学生规划设计竞赛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园冶杯”风景园林(毕业设计)国际竞赛等国家级竞赛与评优中,获得100多个奖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五十多年来为国家和山东省培养了4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与城市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目前,建筑城规学院业已形成本科教育水平较高、学科水平省内领先、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办学特色,是山东省城市建设领域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科学研究

研究成就

建筑学一级学科是山东省一流学科,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城市规划专业是山东省“十三五”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山东省“十一五”强化重点学科、“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学院先后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高水平课题,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截止2016年底,建筑城规学院共有在职教师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教师队伍中近半数为具有注册资格的双师型教师。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是山东省“十五”至“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2011年获批“泰山区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12年,建筑节能技术科研创新团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013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以该实验室和建筑城规学院为主要支撑,成立国内首个省级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同年,王崇杰教授被评为“建筑节能技术”岗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以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方向为主要依托,学校获批“国家文物局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近年来,建筑城规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立足于齐鲁文化,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与交叉优势,注重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城市建设需要,在实践中把握科研方向,凝练科研特色。在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规划、绿色建筑理论及设计研究、公共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特色研究、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绿色建筑体系与节能技术,以及山东地区近代建筑调查与研究等方向上形成专长和优势,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高水平课题,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近年来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0余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教学、设计奖励40余项,完成实施各类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百余项,为山东省城市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