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核潜艇 :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攻击方式的潜艇

更新时间:2023-08-15 18:26

巡航导弹核潜艇(英文:Guided 导弹 Submarine,舰船类别代号:SSG/SSGN,N代表核动力),是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核潜艇,攻击对象有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及岸基军政设施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于缴获的德国火箭技术,苏联美国加强了巡航导弹的研发工作,并将其装备于潜艇。美国先后研制了潜鸟、SSM-N-2海神及SSM-N-8天狮星等型号的巡航导弹,并将天狮星巡航导弹装备于舰队型常规潜艇以及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1964年到70年代末期,美国将发展重点转向北极星弹道导弹。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研制了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AGM-84反舰导弹,并接着成功研制了潜射BGM-109巡航导弹。自2002年起,美国决定将其拥有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其中4艘艇改装成装备BGM-109巡航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截至2007年,俄亥俄级核潜艇的改装已经完成,并已经通过了海上试验工作。

20世纪70年代末期,苏联陆续研制了P-5、P-70、P-120、P-500型潜射巡航导弹,并将其装备于W级、J级常规巡航导弹潜艇以及E-I、C-I、C-II、E-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研制和生产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这些潜艇可携带24枚导弹,并配备了射程大于500公里的花岗岩反舰导弹。截至2007年,949型核潜艇仍是俄罗斯海军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力量,尚有8艘在役。

巡航导弹核潜艇融核潜艇的水下强机动能力、隐蔽性及巡统导弹的强火力打击能力于一体,大大拓展了潜艇的攻击能力及作战使命。

发展沿革

背景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于缴获的德国火箭技术,苏联美国加强了巡航导弹的研发工作,并将其装备于潜艇。最初,这些导弹主要装备于常规潜艇,只能在水面发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下发射技术逐渐完善,巡航导弹能够携带常规及核弹头。随着核动力潜艇的出现,巡航导弹与核潜艇有机结合,形成了专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研制生产

美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缴获的德国导弹基础上开始研制巡航导弹,先后研制了潜鸟、SSM-N-2海神及SSM-N-8天狮星等型号的巡航导弹,并将天狮星巡航导弹装备于舰队型常规潜艇以及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期,美国将发展重点转向北极星弹道导弹,未对潜射巡航导弹做进一步的研制。70年代末期,美国海军意识到与苏联海军在潜射巡航导弹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于是加紧研制了可从潜艇鱼雷发射管发射的AGM-84反舰导弹,并接着成功研制了潜射BGM-109巡航导弹

截至2007年,美国海军现役的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配备了捕鲸叉及战斧巡航导弹。由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空中及海上优势,因此,这几型多用途攻击型核动力潜艇的作战任务以反潜及打击敌陆上纵深目标为主。在海湾战争以及后来的伊拉克科索沃苏丹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核潜艇频频利用战斧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洛杉矶级核潜艇是美国最早装备捕鲸叉及战斧巡航导弹的潜艇。最初,这些导弹是通过潜艇的鱼雷发射管发射的。早期建造的洛杉矶级核潜艇只有4个鱼雷发射管,因此只能携带8枚BGM-109巡航导弹。从第二批次生产的潜艇(32号艇)-普罗维斯号开始,在艇体前部加装了可发射12枚导弹的战斧巡航导弹垂直发射装置。此外,舱内及鱼雷发射管也可装载12枚战斧巡航导弹,从而大大增强了潜艇的远程对陆火力打击能力。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建造的海狼级多用途核潜艇是为了对抗俄罗斯海军的低噪声潜艇而专门设计的。该级潜艇没有装备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因此巡航导弹与鱼雷共用鱼雷发射管,主要通过增加鱼雷发射管数量来保证导弹的齐射。其鱼雷发射管数量为8具,可携带50枚鱼雷及BGM-109巡航导弹

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实施“由海向陆”的战略。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应对世界突发事件并对敌方纵深目标或恐怖分子所在地实施精确打击。海狼级潜艇作为冷战时代的产物,造价高昂且难以满足变化的海军战略需求。因此,美国开始建造新一代核潜艇,即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该型潜艇专为浅水作战建造,旨在实现美国的“前沿存在”和“由海向陆”的战略思想。弗吉尼亚级潜艇配备了12座战斧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同时舱内及鱼雷发射管也可装载12枚战斧导弹,以完成精确打击任务并应对突发事件。

根据美俄达成的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自2002年起,美国战略核潜艇的数量将限制在14艘。然而,美国海军目前拥有18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因此,美国将其中4艘即将达到服役年限的潜艇改装成装备BGM-109巡航导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改装后,这些潜艇将具备战斧巡航导弹的常规打击能力以及世界十大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

根据改装计划,潜艇上原有的24个三叉戟导弹发射筒将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22套多发导弹发射装置及2个海豹贮存装置。每套导弹发射装置可容纳7枚战斧巡航导弹,这样,每艘潜艇均能够携载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其载弹量比一个航空母舰战斗编队所有舰艇携带的战斧巡航导弹还要多。

截至2007年,俄亥俄级核潜艇的改装已经完成,并已经通过了海上试验工作。根据改造测试及训练工作日程安排,俄亥俄号于2007年达到作战部署要求,而其他3艘潜艇已在2007年9月完成改装。4艘改装完毕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为美军从海上对陆地纵深目标实施大强度火力打击提供更多的选择。

2024年10月1日,美国海军开始为其潜艇装备最新型号的BGM-109巡航导弹,这种新“战斧”采用新的制导系统,使之能够对海上移动目标发起攻击。

苏联/俄罗斯

在冷战时期,为了应对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航母编队,苏联建立了反航母作战体系,其中携带潜射反舰导弹的潜艇起到了重要作用。潜艇的隐蔽性和突然性使其能够利用导弹对敌水面舰艇实施突然袭击,从而大大降低航母编队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提高导弹的突防概率和毁伤效果。因此,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巡航导弹潜艇及潜射反舰导弹的研发和改进,使俄罗斯成为世界上巡航导弹潜艇型号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发展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战略思想是集中兵力、数量制胜,通过导弹饱和攻击美国的航母编队实施打击,因此,他们一直致力于增加巡航导弹的有效装载量及改进反舰导弹的性能。

苏联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反舰导弹的国家之一,其反舰导弹多为水面舰和潜艇通用型,只是助推及发射装置有所不同。苏联陆续研制了P-5、P-70、P-120、P-500型潜射巡航导弹,并将其装备于W级、J级常规巡航导弹潜艇以及E-I、C-I、C-II、E-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其中,C-I、C-II、E-II级潜艇配备了8个导弹发射管,这些发射管与潜艇艇体成一定角度,可携带8枚导弹,其中6枚为常规弹头,2枚为核弹头。

苏联解体后,C-I、C-II、E-II级潜艇相继退役。其主要原因是这几型潜艇的导弹发射装置突出于艇体,导致潜艇的流体动力噪声较大,影响了潜艇的隐蔽性,同时携带的导弹数量较少,射程有限。因此,这些潜艇在发射导弹时需要靠近敌航母编队,使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研制和生产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这些潜艇可携带24枚导弹,并配备了射程大于500公里的花岗岩反舰导弹

截至2007年,俄罗斯现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主要是奥斯卡-II级。该级潜艇可携带24枚花岗岩(西方代号SS-N-19海难)导弹。通常情况下,5艘949型核潜艇组成战术突击群,利用120枚导弹对美国的航母编队实施饱和攻击,即使导弹携带常规弹头,也具有较高的毁伤概率。奥斯卡级潜艇装备了24个呈45°倾斜角的导弹发射筒,这些发射筒被分成两排,布置在潜艇两舷的耐压艇体与非耐压艇体之间。由于花岗岩导弹的射程达到550公里,奥斯卡级潜艇自身配备的探测器材发现目标的距离有限,不能满足远距离导弹攻击的要求,因此,必须由其他兵力提供信息支援。通常情况下,在实施导弹攻击之前,俄罗斯卫星侦察机为潜艇提供攻击目标的初始数据。必要时,潜艇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远程声纳为携带的24枚导弹进行目标指示,对近距离目标实施攻击,其攻击范围取决于潜艇被动声纳的探测距离。截至2007年,949型核潜艇仍是俄罗斯海军打击大型水面舰艇编队的主要力量,尚有8艘在役。

由于花岗岩导弹体积较大,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未采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因此该级潜艇的艇体较大,流线形状也不够理想,敌方主动声纳探测下,艇体反射回波较强,对潜艇的隐蔽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巡航导弹小型化,俄罗斯开始建造更新的北德文斯克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该级潜艇装备了可发射24枚导弹的垂直发射装置,使得潜艇的外壳线形达到最佳,大幅度降低了流体动力噪声,艇体也相应缩小,潜艇的隐蔽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由于俄罗斯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该级潜艇的首艇于1993年开始建造,直到2002年才建成下水。北德文斯克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装备了P-100白玛瑙(西方代号为SS-N-26)中程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飞行弹道可变且隐蔽性好,可携带300公斤高能炸药。同时其弹体外的雷达吸波材料有利于突破敌方的防空警戒。截至2007年,俄罗斯已停止奥斯卡-II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建造,其下一步主要发展北德文斯克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2023年8月,俄罗斯为“亚森-M”级核潜艇配备“锆石”高超音速导弹系统,“亚森-M”级核潜艇又称885M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将用该型核潜艇替换苏联时期建造的攻击核潜艇,提高俄海军现代化程度。

典型现役型号

奥斯卡级II型

奥斯卡级II型巡航式导弹核潜艇是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制造的,具有13900/18300吨的水上/水下排水量,尺寸为154×18.2×9米。其动力系统为核动力,由两座VM-5型压水堆(总功率380MW)和两台GT3A型汽轮机(总功率60MW)组成,可达到28节(水下)和15节(水上)的航速。潜航深度在300至600米之间,船员编制为107人。搭载导弹方面,可携带24枚P-700花岗石导弹导弹,未来可能配备SS-N-27飞航式导弹,以及通过533mm和650mm鱼雷管发射的SS-N-15和SS-N-16反潜导弹。此外,潜艇还装备了4具533mm和2具650mm鱼雷发射管,总共28枚鱼雷,以及能携带32枚水雷。在电子战方面,配备有"有沿帽"电子战设备和电子拦截设备。雷达系统包括"窥控半"或"窥控双"对海搜索雷达和"I"波段的"击球"火控雷达。声纳系统包括"鲨鱼鳃"舰壳声纳、"鲨鱼肋"舷侧阵列声纳、"鼠声"舰壳声纳和"鲨鱼尾"拖曳线列阵声纳。通信和导航方面配备有极低频/甚低频通信浮标和"活泼泉"卫星通信系统。

俄亥俄级改造型号

美国海军现役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根据战略武器削减条约削减的原战略核潜艇改装而来。美国“俄亥俄”级潜艇前四艘SSGN-726“俄亥俄”、SSGN-727“密歇根”、SSGN-728“佛罗里达”和SSGN-729“佐治亚”均由原来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改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水下排水量为1.8万吨,可搭载15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导弹最大射程超过1500千米。

退役型号

俄罗斯已退役的型号有冷战时期的苏联所建造的670/670M型(“鱼”级,北约代号“查理”级,发射P-70“紫水晶”/P-120”孔雀石”巡航导弹),以及曾发生严重事故的“库尔斯克州”所属的949/949A型(“花岗石”/“安泰”级,北约代号“奥斯卡”-Ⅰ/Ⅱ级,发射P-700“花岗岩”巡航导弹),以及从667A型(“纳瓦佳”级,北约代号“扬基”级)战略核潜艇所改装而来的667M/667AU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发射S-10“石榴石”巡航导弹),这些核潜艇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针对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战斗群美国退役的有搭载潜鸟、SSM-N-2海神及SSM-N-8天狮星等型号巡航导弹的核潜艇

服役情况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军队核潜艇发射的BGM-109C/D“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充当踹门“打手”,作战成功率达到85%,伊拉克国土防空体系被破坏尽,该导弹因此一战成名。后来的伊拉克科索沃苏丹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核潜艇频频利用BGM-109巡航导弹对陆地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2011年,“俄亥俄州”级SSGN-728“佛罗里达”号核潜艇向利比亚防空系统发射了93枚“战斧”导弹。

2017年10月,美国海军将可搭载150多枚“战斧”导弹的“俄亥俄”级“密歇根”号核潜艇,驶入韩国釜山港,进行例行部署。

2023年6月16日,美国海军“密歇根”号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停靠釜山广域市作战基地。

2023年11月,美国“佛罗里达”号部署波斯湾,以加强美国阻止伊朗以色列,以及对驻叙、驻伊美军发动代理人攻击的能力。

事故情况

2004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949型核潜艇II型(O-II型)的巡航式导弹核潜艇的第10艘艇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于巴伦支海

未来发展

未来,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发展趋势涵盖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