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潜艇 :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等常规动力的潜艇

更新时间:2023-08-15 17:02

常规潜艇(conventional submarine),是指在水面或通气管状态航行时采用柴油机推进,在水下航行时则以蓄电池和电动机推进的一种舰艇。常规潜艇主要用于反水面舰艇作战、反潜作战与编队支持、进行布雷、运送小分队登陆、搜集情报等。

1620年,人类历史上首艘有文字记载的全潜船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布尔制造。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大卫·布什奈尔制造的一艘潜艇“海龟”号,是第一艘有文献记录用于战争的常规潜艇。1776年9月7日,海龟号潜艇在美国陆军中士埃兹拉·李的操控下潜入英国军舰龙骨下,是常规潜艇问世以来首次参与实际战场。1864年,南北战争时期隶属于南方邦联的一艘潜艇“汉利”号,是历史上第一艘在作战中击沉敌方战舰的常规潜艇。20世纪50年代,邓三瑞以总设计师的身份主持研制了新中国第一艘常规潜艇。1971年,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常规潜艇下水。2023年10月,日本“大鲸”级常规动力潜艇“雷鲸”号下水,截至2023年10月,该潜艇是全球在役最大的常规潜艇之一。常规潜艇通常在1000吨到2000吨之间。在推进系统方面,常规潜艇通过采用AIP(空气推进技术)系统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类似核潜艇一样的水下续航能力。越来越多潜艇采用潜射巡航导弹进行对地攻击,如“独眼巨人”导弹系统,借助高数据传输率的光纤制导导弹系统。常规潜艇比核潜艇更经济,全寿命周期成本约为后者的10倍,由于军费考虑,大多数国家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实惠的常规潜艇。

截至2015年,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装备460 余艘常规潜艇。代表型号有德国212A型、 俄罗斯“拉达”级、瑞典A26型、西班牙S一80 型、法国“童由鱼”级、日本“苍龙”级等。

历史沿革

早期发展

1620年,人类历史上首艘有文字记载的全潜船荷兰物理学家科尼利斯·德雷布尔制造。该船的船体采用木质结构,外表涂有油脂的牛皮,内部装有羊皮囊作为压载水舱,可容纳12名船员,潜入水中的深度可达3-5米。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人大卫·布什奈尔制造的一艘潜艇“海龟”号,是第一艘有文献记录用于战争的潜艇。

1776年9月7日,美国纽约港外,英国皇家海军的“老鹰”号军舰封锁港口。海龟号潜艇在美国陆军中士埃兹拉·李的操控下潜入英国军舰龙骨下,引发一声巨响。英国军舰纷纷起锚,而“海龟”号成功撤离,这是潜艇自1620年问世以来首次参与实际战场。

1864年,南北战争时期隶属于南方邦联的一艘潜艇“汉利”号,是历史上第一艘在作战中击沉敌方战舰的潜艇。1897年,“现代潜艇之父”约翰·霍兰制造出以汽油发动机和蓄电池电动机作为双推进动力系统的“霍兰”号,开启了潜艇发展的新时代。1906年,U型潜艇诞生,U型潜艇特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潜艇,一战中德国潜艇击沉协约国商船5906艘,二战中共击沉盟军商船和战斗舰2800余艘。

20世纪50年代,邓三瑞以总设计师的身份主持研制了新中国第一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1954年6月,中国人民海军宣告成立第一支潜艇部队,起初主要采购和改装国外潜艇。到了1958年,中国启动了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试验潜艇“深海蛟龙”的设计。1959年底,这艘常规动力试验潜艇成功完成水面和水下航行试验。然而,由于当时的外部客观因素,这型潜艇的试验工作没有得以继续。

1963年,根据1950年签署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罗密欧级潜艇的设计细节。中国对这一设计进行了改进,形成了033型罗密欧级潜艇。在1962年至1984年期间,中国共建造了84艘这型潜艇。

1970年代,中国武汉船舶开发设计院(701研究所)开始投入使用,以设计和建造基于033型船体的改进型潜艇,被命名为035型明级。首批两艘035型潜艇于1974年完工。1971年,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常规潜艇下水。1980年代初,中国推出了一种新的改进设计,被命名为035A型明级潜艇。这些改进的“A”型潜艇中的第一艘于1982年投入使用,另有三艘正在建造中。后三艘船于1990年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一时期的发展表明了中国在潜艇技术上的不断进步,进一步加强了本国潜艇力量。

不断发展

1987年,伊朗海军正式组建了潜艇部队。在此期间,伊朗根据德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袖珍潜艇设计图纸建造了一艘袖珍潜艇。该潜艇于1987年7月完工,然而在下潜试验中未获得成功。

1987年,韩国向德国订购了9艘出口型209-1200型潜艇。根据引进协议,除首艘由德国企业建造外,其余8艘均由韩国大宇造船集团负责装配,项目代号KSS-Ⅰ。该型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为1476吨,具备发射国产“蓝鲨”重型鱼雷和美制“AGM-84反舰导弹”潜射反舰导弹的能力,适用于中近海作战。1988年,伊朗苏联签订了购置3艘877型潜艇(877EMK型)的合同,已于1992~1996年期间建成并开始服役。20世纪90年代,韩国海军提出建设“大洋海军”“实现1000海里作战水域”的战略目标,为此需要发展新型长航时静音潜艇。

自20世纪90年代起,新加坡开始发展水下作战力量。最初,新加坡从瑞典购买了4艘二手的海蛇级常规潜艇,并更名为挑战者级,成为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的第一代水下作战力量。随后,新加坡又从瑞典购买了2艘西约特兰级常规潜艇,更名为射手级。该型潜艇与挑战者级潜艇相比,不仅鱼雷发射管数量增多,还使用了更先进的AIP推进系统,水下作战能力更为出色。1995年,世界上第一艘装备斯特林发动机的AIP潜艇“哥特兰”号诞生,使空气推进技术(AIP)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哥特兰”号于1996年正式服役于瑞典皇家海军。

1997年10月,利比签署了购买两艘天蓝级电潜艇的合同,成为该型潜艇的首批客户。合同由法国的DCN(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跨国公司及其合作伙伴西班牙的ENB(Empresa Nacional Bazan)公司管理,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财团负责。首艘潜艇将在法国的兹堡建造,第二艘将在卡塔赫纳建造。1998年7月,该公司已经开始了建造计划,计划在2004/2005年交付首艘潜艇,2006/2007年交付第二艘潜艇。

1997年12月,俄罗斯启动了“圣彼得堡”号潜艇的建造。这艘潜艇是“拉达”级(677型)的首艇,然而,直到2010年4月才交付俄罗斯海军并开始进行海试。与此同时,该级潜艇的另外两艘已经开始铺设龙骨。

稳定发展

2000年,韩国引进了德国的214型常规动力潜艇,并进行国产化生产,代号KSS-Ⅱ。该型潜艇是韩国海军首次拥有AIP系统(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达1980吨,可发射国产“虎鲨鱼雷重型鱼雷。韩国海军总共订购了9艘这型潜艇,首艇于2007年12月正式服役。

2000年4月,法国DCN公司的兹船厂将首艘采用MESMA AIP系统的潜艇装入液态氧(LOX)罐,这标志着AIP技术的里程碑。MESMA系统包括LOX罐和蒸汽发生器两个模块,由Air Liquide和DCN公司设计制造。完整AIP系统计划于2000年7月通过陆上测试设备检验,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由DCN公司成功发展成为创新产品。

2004年11月,俄罗斯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04’欧洲海军展览会上展出海军部造船厂生产的1650型“阿穆尔”级常规潜艇。2005年1月,中国启动032型201号综合实验潜艇的研制项目。该潜艇是当时全球在役排水量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旨在替代老式高尔夫级200号潜艇。于2008年开工建造,2010年9月下水,2012年10月16日正式列装部队,随后在2013年执行新型武器测试任务。

2006年,越南从俄罗斯订购了6艘改进型877型潜艇。该型潜艇水下排水量3000吨,艇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3M-54重型反舰导弹,具有较强的末段突防能力。2010年,在《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本就以所谓保护国家利益和“应对可能到来的威胁”为由,提出将现有潜艇数量由16艘增加至22艘。

2013年12月,一艘新型中国常规动力攻击潜艇悄然下水。有网友再次拍摄到了这艘潜艇,与元级常规潜艇在外观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该新型潜艇外观类似039型潜艇,因此有外媒称其为039C型潜艇。2016年1月18日,俄海军决定在完成三艘“拉达”级潜艇建造后,彻底终止该项目。俄将集中资金研发第五代常规潜艇“卡琳娜”级,预计2020年后开工建造。

2019年11月1日,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尼古拉·叶夫梅诺夫参加了圣彼得堡“金钟”造船厂的庆祝最新两艘636.3项目“基洛”级常规潜艇的下水仪式。这两艘潜艇分别是B-602“玛加丹”号和B-588“乌法”号。2017年,随着第6艘基洛级潜艇服役,越南成为当时该地区拥有先进潜艇数量最多的国家。2017年1月11日,在孟买的印度政府船厂马扎冈船坞有限公司举行了第二艘鲉鱼级常规潜艇下水仪式。2021年8月,韩国自主研制的首艘3000吨级常规潜艇“岛山安昌浩”号日前正式服役,定于2022年8月投入实战部署。

2022年7月,瑞典海军下一代常规潜艇的首艇进入全面建造阶段。新型潜艇首艇被命名为“布雷金格”号,建造工作在萨博公司位于瑞典东南部城市卡尔斯克鲁纳的工厂进行,定于于2027年交付瑞典海军,第二艘同型艇“斯科纳”号预将在2028年服役。2022年8月,韩国驻澳大利亚外交机构展示了韩国“自主研发”的各式武器系统,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之一,KSS-III型潜艇。该潜艇排水量达3700吨,被标榜为世界上第一款同时搭载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和潜射导弹的潜艇。

2023年8月,新加坡共和国海军部队在樟宜海军基地为首艘常胜级潜艇“无暇”号举行接收仪式。常胜级潜艇由德国蒂森克虏伯基尔造船厂建造,是在德国212A型潜艇基础上改进的出口型潜艇。预计到2024年,新加坡海军将接收全部4艘常胜级潜艇,与2艘射手级潜艇共同服役。这将使新加坡潜艇部队拥有6艘先进常规动力潜艇,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强水下作战力量之一。2023年10月,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神户造船厂举行了最新一艘“大鲸”级常规动力潜艇“雷鲸”号的下水仪式。截至2023年10月,该潜艇是全球在役最大的常规潜艇之一。

工作原理

常规潜艇上的动力电池主要以铅酸电池为主。这类电池具有高电压、低成本、性能良好、尺寸多样的特点。然而,铅酸电池存在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且充电过程中产生的酸雾会污染舱室环境,存在爆炸的危险。在充电时,正极由硫酸铅(PbSO4)转化为二氧化铅(PbO2),负极则由硫酸铅(PbSO4)转化为铅(Pb)。在放电时,正极由二氧化铅转变为硫酸铅,负极由海绵状铅变为硫酸铅。

铅酸电池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存在本质区别。铅酸电池在充放电中正负极均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而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时,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通过嵌入和脱出产生电能,正负极材料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因此,锂离子电池在循环性能、工作电压和比能量等方面具有优势。

基本设计

艇体设计

常规潜艇的基本设计趋向小型化,通常在1000吨到2000吨之间。澳大利亚的“科林斯(collins)”级潜艇是少数例外,达到了3000吨,这是为了满足澳大利亚在较深海域进行作战的需求。设计上采用了新型的安静型外壳,以降低流体噪声。通过采用新材料或在外壳上喷涂特殊材料,还可以减少水流阻力。使用低磁性钢有助于减小潜艇的磁信号,而雷达波吸收材料和消声瓦的使用可以减少雷达和声呐回声信号。采用HY钢可以提高潜艇的下潜深度。同时,潜艇还使用安静型发动机和其他低噪声设备,安装减振装置,以进一步降低声噪声水平。日本“雷鲸”号采用了NS120型高强度钢材制成的耐压壳,保证了其在深海高压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雷鲸”号艇体长度84米、宽度9.1米,标准排水量为3000吨,水下排水量4200吨已超过法国现役红宝石级攻击核潜艇,最大潜深超过500米。

动力设计

常规动力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主要依赖蓄电池提供动力,典型的水下航行时间通常在10至100个小时之间。相对而言,燃料电池AIP(Air-Independent Propulsion)潜艇的水下续航时间更长,可达15至20多天。然而,燃料电池潜艇的管理和控制相对较为复杂,同时存在一定的爆炸危险性。另一种AIP系统采用斯特林发动机,其水下续航时间稍短,例如日本的“苍龙”级潜艇的发动机续航时间一般为15天。不过,相对而言,这种系统的操控相对简单,更容易进行管理和控制。各种AIP系统都是为了在水下维持更长时间的隐蔽性和作战能力而设计的,但它们在续航时间、复杂性和操控方面存在一些权衡和差异。

推进系统方面,常规潜艇通过采用AIP系统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类似核潜艇一样的水下续航能力。这降低了对通气管航行状态的频繁依赖,与传统的老式常规潜艇相比。瑞典海军首创了“斯特林”发动机,成为AIP系统的先驱。其他国家也陆续开发了一系列AIP系统,巴基斯坦海军选择了法国的“MESMA”系统,而德国意大利和希腊海军采用了德国的PEM燃料电池。日本海军目前正在对“斯特林”系统进行评估。

弹道导弹舱设计

潜艇的角色不仅限于使用鱼雷反舰导弹执行反潜和反舰任务,还包括对地攻击、情报收集、运送世界十大特种部队等多种任务。越来越多潜艇采用潜射巡航导弹进行对地攻击,如“独眼巨人”导弹系统,借助高数据传输率的光纤制导导弹系统。此外,智能鱼雷、重型鱼雷和高速火箭助飞鱼雷的使用增加,促进了先进的鱼雷对抗系统的发展。

例如日本“雷鲸”号装备了6具HU-606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管内装载6枚鱼雷,同时舱内储备24枚鱼雷,共备弹30枚。该鱼雷管能够发射89型重型自导鱼雷、新一代18型重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和改进型“鱼叉”BlockIl反舰导弹等。其中,18型重型鱼雷具有极强的抗背景杂波干扰和水声干扰能力,可在各种复杂的作战环境中使用。

武器系统

新一代潜艇作战系统倾向于采用商业流行技术和高度集成的武器系统,同时应用先进的电子传感器,包括主动和被动型号,如光电传感器。通过先进的数据链系统,潜艇能够更有效地作为联合舰队的一部分参与作战。广泛使用可靠且适用的商业计算机技术推动了潜艇作战系统的发展,利用高可靠的商业硬件和软件技术,改装老艇的作战系统变得更为可行,因为商业技术在效费比和技术风险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过去失败的案例,如澳大利亚“科林斯”级潜艇使用的有问题的SCCS作战系统,突显了作战系统设计中对先进商业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带来的挑战。

探测设计

先进的信号管理技术和AIP系统的使用,使新型潜艇在作战区域内保持了很低的被发现概率,更重要的是使常规潜艇增加了水下续航能力。信号管理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潜艇的流体噪声和声噪声、磁信号、声呐和 雷达信号。例如日本“雷鲸”潜艇配备了全方位的水下探测和警戒网络,包括ZQQ-7光纤适形阵列主动声呐和拖曳线列声呐,能有效探测距离数十千米的目标。指挥塔内设有光电枪杆、对空搜索雷达和新型通气管。潜艇还配备先进的鱼雷防御系统和战斗管理系统,通过全向屏幕显示系统提高指挥员战术决策能力。采用新型数据链,实现与战区级作战系统的互联互通,使其成为日本首艘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的潜艇。可作为水下监测系统的指控中心,与其他反潜平台和海底声呐阵列保持信息同步,实现跨域协同作战。

关键技术

空气推进技术(AIP)

AIP技术的引入被认为是常规潜艇技术的飞跃性革命。AIP潜艇以续航时间长、隐蔽性好、静音性优、打击威力强等特点而著称,被认为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通过AIP系统,潜艇无需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进行充电,可在水下完成充电,从而显著延长潜航时间。多国海军使用AIP潜艇统计显示,大多数装备AIP系统的潜艇在水下潜航时间通常达到15至20天以上,相比非AIP潜艇增加了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潜航时间。由于无需浮出水面或使用通气管,AIP降低了潜艇的曝露率,减少了充电噪音,显著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据资料显示,AIP技术使得常规潜艇的作战效能成倍提高,接近于“准”核潜艇水平。

“亚核”设计

“亚核”设计采用先进技术打造具备接近核潜艇性能的常规潜艇,旨在通过采用鲤电池、新型材料等尖端科技手段实现超长潜航和快速机动,使其在性能上接近甚至超越核潜艇。

声隐身技术

声隐身技术主要包括减振降噪技术,如消声瓦的应用。根据国内外潜艇减振降噪技术的发展和中国未来安静型常规潜艇需求,重点研究声隐身关键技术,包括低噪声推进器、水动力噪声抑制、机械减振降噪技术(如“浮筏”、管路系统控制、结构噪声控制、设备噪声振动指标控制等),以及新一代消声瓦及其材料、常规潜艇声学设计概念、噪声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应用

反水面舰艇作战

常规潜艇主要在历史上发挥了反水面舰艇作战的主要角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的主要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艇通过使用鱼雷水雷成功击沉大量水运物资和敌对海军舰艇,阻碍了敌人的海上行动,并对其作战计划造成了严重破坏。现代新一代常规潜艇装备有速度快、射程远、命中率高的潜射反舰导弹,具备在敌方防御范围之外攻击敌船舶的能力,因此在对敌封锁、袭击敌运输船队和水面舰艇的作战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反潜作战与编队支持

二战后,潜艇技术和装备迅速发展,包括核动力、先进武器和探测设备的进步,对反潜兵力提出了挑战。当前,世界各国在研制和发展常规潜艇时强调其反潜能力,将反潜作战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常规潜艇可以独立行动,也可参与编队作战,提供反潜警戒、目标确定、攻击、侦察、救援等支持。

进行布雷

常规潜艇可通过其隐蔽性完成出色的布雷任务。其主要优势在于隐蔽性强且布雷范围广。布设水雷可对敌舰船造成突然打击,形成长期水下威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的常规潜艇在“饥饿战役”中通过布雷封锁日本,促使日军早日投降。在现代海战和封锁作战中,常规潜艇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运送小分队登陆

常规潜艇具有运送特种部队和执行特殊任务人员的特殊能力。这种运用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能够使人员在隐蔽状态下渗透到敌方领域;二是能够使人员在敌方领域中秘密、安全地撤离。

搜集情报

常规潜艇在和平和战争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情报搜集角色。通过隐蔽观测、截获无线电信号,以及在敌方布设的海底电话电缆附近进行搭线或使用传感器进行窃听,它在侦察方面具有卓越的能力。

对陆攻击

在海湾战争中,首次采用潜艇水下发射巡航导弹打击陆上目标。当代常规潜艇设计中,将加装巡航导弹并执行对陆攻击作为主要使命之一。

主要型号

德国209

209级常规潜艇是德国的一款出口型潜艇,代表型号包括1100、1200、1300、1400、1500五个类别。这些潜艇以中型攻击潜艇为主,具备先进的战技性能,包括气动无泡发射系统、灵活的售后服务及许可证建造,以及价格相对较低。自1968年开始外销,已成功出口到希腊土耳其韩国秘鲁、巴西、印度南非等14个国家和地区,总计生产近71艘,是西方国家中外销量最大的常规潜艇。

俄罗斯“阿穆尔”

“阿穆尔”级是由红宝石中央设计局基于“基洛”级636型常规动力潜艇研制的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该级艇装备俄罗斯海军,也销售给其他国家。艇身为水滴型设计,采用AB-2钢材和消声瓦,噪声降至“基洛”级的1/3。装备AIP系统,可在水下以3.5节速度持续航行20天。自动化程度和电子设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包括“利蒂”综合作战系统和“利拉”声纳系统。武器装备强大,包括53型鱼雷、SS-N-15潜对潜导弹、3M-54E反舰巡航导弹、轻型潜空导弹及各型水雷。1650型潜艇长67米,水下排水量2650吨,最大水下续航时间45天,水下航速21节。推出的“阿穆尔”级950型潜艇排水量较小,但武器装备相似,包括反舰巡航导弹和多功能鱼雷。未来还计划推出更小型的“阿穆尔”级550型潜艇。

中国035型潜艇

中国035型潜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报告名称:明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柴电潜艇,对老式033型罗密欧级进行了重大改进。035G型是数量最多的变体,于1990年至1999年间建造并投入使用12艘,在降噪、武器、传感器和船员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改进。035A型的两艘船升级到了035G型相同的标准。035G“明”级是最多的改型,而最现代的设计变体是035B型,外观与较新的039型潜艇相似。035B型具备从鱼雷发射管发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能力。在2000年至2003年期间,有四艘035B型潜艇投入使用。

日本“凰龙”

“苍龙”级潜艇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造的排水量最大的潜艇,水下排水量约为4200吨,“凰龙”是该级别的第11艘潜艇。配备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89式重型鱼雷美国的“鱼叉”潜射反舰导弹,总载弹量可达20枚。具备水雷部署能力,可阻止敌人进入特定海域。前10艘“苍龙”级潜艇采用柴油机+铅蓄电池+斯特林AIP发动机的动力形式,水下续航时间为两周,水上最大航速13节,潜航速度为20节。水下续航时间比未装备AIP系统的潜艇高出约5倍,具有强大的隐蔽性。引入锂离子电池的“凰龙”级潜艇具有更长的水下续航时间,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优越的静音性能使其成为提高潜艇总能量和声隐身能力的理想选择。

韩国“安昌浩”

“安昌浩”号是韩国设计建造的最大一款常规潜艇,水下排水量达到3800吨。潜艇前部配备了6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鱼雷和“玄武”-3巡航导弹。中部设有6个垂直导弹发射筒,具备发射潜射型“玄武”-2弹道导弹的能力,表现出较强的对地打击能力。

伊朗“征服者”

“征服者”级潜艇长约48米,耐压壳体直径约为4米,排水量约为600吨。潜艇采用拉长水滴形艇型,艇艏形状类似德国209型的鲸鱼型,艇艏之后采用了大平行圆柱形体。动力装置由柴油机、电动机和蓄电池组成。潜艇配备了4个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口径应为533毫米,可携带8-12枚鱼雷、水雷和反舰导弹

新加坡“无暇”

常胜级潜艇“无暇”全长70米,宽6.3米,水下排水量约2200吨,动力系统由2具2200千瓦的柴油机和2个功率为120千瓦的燃料电池构成。最大水下航速15节,最大航程1万海里,水下持续工作时间达28至42天。武器方面,潜艇上设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至20枚多用途重型鱼雷和潜射巡航导弹。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鱼雷发射管还可用于输送深海潜水器执行多样化任务。外形设计采用X形舵,提供较强机动性,适应狭窄的水域。配备先进声呐系统,能够在嘈杂的水声环境中精准搜寻和锁定目标。

瑞典“布雷金格”

“布雷金格”级潜艇长66米,水面排水量1925吨,采用基于斯特林发动机的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可在水下连续航行18天,支持操作无人潜航器。最多可容纳35名成员,面向近海作战场景,被国际市场称为A26型。同步推出长50米、排水量1000吨左右的“缩小版”和“加长版”(代号“A26增程型”),前者仍配备AIP系统,后者排水量提升至3000吨,可搭载50人。

服役情况

1776年9月7日深夜,美国纽约港外,英国皇家海军“老鹰”号军舰附近水面传来爆炸声。负责封锁港口的英国军舰起锚,而潜入军舰下方的海龟号潜艇,由美国陆军中士埃兹拉·李驾驶,成功撤离。这是潜艇自1620年问世以来,第一次投入真实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潜艇成功击沉货船5000余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战国共有潜艇900余艘。

二战之后,常规潜艇在多次重要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阿一以之战、印一巴之战、英一阿马岛之战、海湾之战等。它们直接参与攻击敌舰、执行封锁(包括布雷)、巡逻任务,还承担了输送人员和物资等多样任务,表明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常规潜艇仍然是一种强大的海战装备。

价值意义

军事价值

“常规潜艇”具备长时水下连续航行能力和优良的水下声隐身能力,成为破解“透明海洋”的利器。常规潜艇具有不易察觉的特性,通常能够实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相对于单艘水面舰艇,常规潜艇更具威胁性,尤其是能够长距离隐蔽航渡和长时间水下待机的潜艇。在战术运用得当的情况下,潜艇有可能突破反潜警戒圈,对航母编队构成实际威胁,其作战效益远超水面舰艇。此外,常规潜艇能够执行多样化的作战任务,包括搜索、跟踪和攻击敌方水面舰艇、登陆舰船、护航运输队;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在预定作战海域提前部署,隐蔽侦察,为突击兵力导航并提供目标指示;在敌方控制海域实施攻势布雷;打击敌方境内目标;向敌方控制区隐蔽输送小股兵力和物资;提供远海导航、水文地理和水文气象保障等。因此,对于军费预算规模有限的东南亚国家而言,潜艇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经济价值

常规潜艇相对于核潜艇具有更为经济的优势。一艘核潜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建造、全寿命周期保障费用以及退役处理费用等,大约是一艘常规潜艇的10倍。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军费考虑的影响。由于核潜艇的制造和使用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制约,例如有些浅海海域不适合核动力潜艇活动,世界上大多数拥有海军的国家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实惠的常规动力潜艇作为潜艇的推进动力。

发展现状

截至2015年,世界上约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装备460 余艘常规潜艇。其中先进型号主要有德国212A型、 俄罗斯“拉达”级、瑞典A26型、西班牙S一80 型、法国“童由鱼”级、日本“苍龙”级等。全球常规潜艇的发展计划主要分为新建和现有潜艇整修或现代化改装两类。由于建造成本的增加和国防预算的压力,现有潜艇的整修和现代化改装计划占比较大。其中,德国的209型潜艇及其改进型以及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及若干改型是两种较为流行的型号。德国的HDw通过兼并瑞典的Kockums成为欧洲最大的海军舰船及潜艇制造商。欧洲各国在美苏冷战结束后面临军费压力和军队规模削减,因此潜艇市场逐渐萎缩。在亚太地区俄罗斯计划出口基洛级潜艇给中国和印度,并建造新型的阿穆尔级潜艇。亚太地区国家逐渐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进行潜艇现代化改装或更新的研究。印度、巴基斯坦韩国、中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都有积极的潜艇发展计划。在美洲,巴西是唯一有潜艇建造计划的国家,智利则是唯一购买新一代潜艇的南美国家。在非洲,南非是非洲大陆唯一拥有潜艇部队的国家,而南非、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是唯一有建造新型潜艇计划的非洲国家。在中东以色列完成了海豚计划,虽然一些国家表达了购买潜艇的兴趣,但该地区并没有新建潜艇的计划。

截至2017年,中国人民海军潜艇部队已经经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水下突击力量,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常规动力潜艇。其数量和总吨位相较于初建时期增长了数十倍,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转变。潜艇在水下高速、长航、突防、大深度布雷等训法战法上得到了验证。根据2021年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中国海军现代化:对美国海军能力的影响》估计,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至少新添25艘先进的常规潜艇。

截至2017年3月,美国军队潜艇部队是全核阵容,吨位较大,不是特别适合近海活动。2017年3月17日,美国“侦察勇士”网站发表文章称,柴电潜艇是美国海军未来的选择。截止2021年6月,俄罗斯潜艇部队拥有约23艘潜艇,其中,常规潜艇有8艘。德国很早就开始从事超空泡鱼雷研究工作,所生产的209、212和214型常规潜艇也被全世界数十个国家采购。2016年,台军正式公布12项造舰计划,包括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常规潜艇以及类似“宙斯盾”舰的新一代护卫舰等项目。

截至2020年,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20艘潜艇,包括11艘“苍龙”级和9艘“亲潮”级。在2010年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中,防卫省提出将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规模从16艘增至22艘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防卫省推进了“苍龙”新型潜艇的建造,并将现有“亲潮”级潜艇的退役时间从原先的18年延长至24年。“登龙”号定于2021年服役,届时日本将拥有21艘潜艇。2020年10月,日本新一代潜艇首艇“大鲸”号下水,若“大鲸”号入列,日本潜艇将实现22艘编制,日本海上自卫队水下战力进一步增强。

截止2020年,韩国共计划建造9艘“安昌浩”级潜艇,分三批采购,每批三艘,计划在2029年左右全部服役。截至2021年1月,伊朗海军拥有3艘“基洛”级、约26艘“加迪尔”级、1艘“纳罕”级和1艘“征服者”级潜艇,以及一定数量的“萨巴赫-15”型袖珍潜艇。尽管这些潜艇都是常规潜艇,且未配备AIP系统,水下续航时间有限,但在海水的隐蔽下,仍能构成一定威胁。伊朗潜艇还开始装备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的潜射反舰导弹,增加了对手应对的难度。

截止2021年6月,印度海军在役的15艘常规潜艇中包括9艘877型潜艇、4艘209型和3艘“卡尔瓦里”级。在常规潜艇力量未来规划中,877型潜艇和209型潜艇都将退役,取而代之的是6艘“卡尔瓦里”级潜艇和 “75(I)项目”下建造的12艘新潜艇。澳大利亚现有的“柯林斯”级常规潜艇只能服役到2030年前后。

未来发展

加速研制2l世纪的高性能常规潜艇。提高隐身性能、增加水下续航力、强化打击能力、加 大下潜深度,将是2l世纪常规潜艇技术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德国俄罗斯瑞典西班牙法国日本等国常规潜艇研制国家在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发方面表现出以下趋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