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型本科高等院校

更新时间:2024-09-21 08:58

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即现在的庆阳市学院,始建于1978年12月,是时陇东老区的唯一师范专科学校,为陇东地区培养初中师资。1992年更名为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地处甘肃省东部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市。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陇东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办学模式的新型本科高等院校。

历史沿革

原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78年12月,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陇东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具有多学科、多层次、多种办学模式的新型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地处甘肃省东部唯一的革命老区——庆阳市。这里是原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庆阳建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以华池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为党中央以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是红军三大主力北上抗日的出发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

陇东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其前身是始建于1978年12月的庆阳师范专科学校。建校29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培养各类人才30000余名,为甘肃省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和“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办学条件

学科体系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线,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崇德、卓异、敬业”的教风和“博学、慎思、自强”的学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17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的表彰奖励。

学院设立了农业科学、教育科学、庆阳市文化、陇东民间艺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陇东资源生物、应用化学、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等11个研究所和科技推广中心,在语言学、敦煌学、陇东文化、老区历史、天体物理、生物技术、农作物育种、旱作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园艺以及陇东地区动植物开发利用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地科研项目323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地奖励189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741篇,其中核心期刊587篇,被SCIE收录45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139部,主编和参编教材87部。有168项科研成果通过国家和省市科技部门鉴定,其中有1个小麦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将立足庆阳市,面向全省,辐射周边,服务西部,以本科教育为基础,力争发展研究生教育,文学、理学、教育学农学历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始终不渝地服务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努力把学院建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陇东大学。

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心理测试、语音、计算机、旱作农业等16个综合实验室和教学中心,拥有接入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的校园网络、英语调频广播电台和校内闭路电视系统等公共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750多万元。图书馆藏书80.36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余种,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2个,设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二级检索站、电子文献资源库和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学院现有教职工825人,其中专任教师521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12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3人;兼职教授31人,外籍教师8人。先后有2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9名教师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8名教师享受国务院津贴和省政府津贴,5名教师入选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和“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

院系概况

新校区

陇东学院新校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温泉镇,距校本部4公里,占地面积1000亩,现有在校学生56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设有新校区办公室、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保卫处、计财处、基建处、后勤处、后勤服务公司、图书馆、网络中心等11个机关部门和教学辅助单位;有中文、数学、教育、政法经管、历史、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农学、园林、美术、建筑工程等11个教学系,开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历史、政法、美术、经济法等19个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教学专业;有119个教学班。

陇东学院

有农业科学、教育科学、庆阳市文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园艺等5个研究所以及科技与成果转化推广中心。

新校区从2002年4月开始动工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校舍面积11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2.2万多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8万多平方米,校园东区的学生活动场所、道路、锅炉房、给排水系统、电视、电话系统、网络系统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可以满足新校区当前的生活、教学使用要求。二期工程将于新西合公路开通时同步进行,其中完成东部分艺术楼二期工程,实验楼二期工程,图书馆二期工程,新校区主大门和部分主体教学楼。当学院学生人数增加以后,完成校园规划西半部分的其余项目。

新校区主要分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区、体育活动区、后勤服务区、集中绿化区、科技产业区等6大功能模块。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景色宜人,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人才培养

学院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现设有继续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六个二级学院,中文、历史、英语、数学、政法经管、体育、美术、音乐、生命科学、土木工程、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部和3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农学历史学、教育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98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

发展前景

学院现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2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85亿元。现有普通在校学生8060人,各类成人学生4000多人。有南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文、历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法经管、体育、美术、音乐、教育、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农学、园林、生命科学、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8个教学院系,48个本专科专业。设有农业科学、教育科学、庆阳市文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陇东资源生物、应用化学园艺等7个研究所和科技与成果转化推广中心。

学院教学设施完备。现有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心理测试、教育技术、旱作农业等7个综合实验室,建有电教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语言教学中心等校内教学实践场所和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建成了覆盖全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与Int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等主干网络联通。教学微机1000余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080多万元。建有图书情报网、英语教学无线传播系统和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图书馆藏书48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3000余种。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曾获“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是孕育桃李,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院学术特色鲜明。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发表7篇,出版各类学术专著97部,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69部。尤其在教育科学、农业科学、庆阳市文化、老区历史、生物资源、语言文字、天体物理、区域经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地科研项目328项,有79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33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成果获省教育厅奖励。其中有2项小麦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学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才兴校,质量立校,科技强校”的办学理念,逐步确立陇东学院了立足陇东,面向全省,辐射周边,坚持地方性,突出多科性的服务面向和发展定位,坚持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形成了尊师、文明、勤奋、求实的优良校风,已发展成为陇东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师资和各类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培养合格初中师资及各类应用人才18000余名,为甘肃省基础教育,尤其是庆阳市地区科教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新世纪,新学院,新形象,新征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学院举起二次创业的旗帜,提出了建设综合性陇东大学的宏伟目标,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四年的时间通过学院的合格评估验收;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再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陇东大学。

参考资料

陇东学院2024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第一期).微信公众平台.2024-04-3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