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晓炜 :廖晓炜

更新时间:2024-09-21 01:17

廖晓炜,男,汉族,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方向是现代中国哲学、儒学。

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发表论著

A、期刊论文、专书(论文集)之一章

〈现当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收入郭齐勇:《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7),第442-462页

〈中国哲学史学科概述〉,郭齐勇主编:《中国哲学史学科地图》(第一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第二作者)〈改革开放40年儒学研究〉,《孔学堂》2018年第3期(2018年9月),第5-14页

Confucian Studies in the Forty Years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Confucian Academy, Vol.5, No.3 (September, 2018), pp6-15

〈戴震对孟子性善论的诠释〉,《哲学与文化月刊》517期(2017年6月),第179-195页

〈以善说性抑或以性说善:孟子性善说新解〉,《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70卷第3期(2017年5月),页87-94(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伦理学》2017年第7期)

〈罗光、牟宗三对儒学形上学的不同诠释〉,《孔学堂》2017年第1期(2017年3月),页87-97;〔英文版:Lo Kuang and Mou Zongsan's Variant Understandings of Confucianism,Confucian Academy, 飞鱼座 4, No. 1 (March, 2017), pp 102-111〕

〈人伦、性善与仁爱:伊藤仁斋孟子学的特点及其局限〉,《中国哲学史》2016年第2期,页114-121

(第二作者):〈劳思光的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视域与局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4卷第2期(2016年3月),页215-221

牟宗三的国家论述及其理论意涵〉,《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68卷第6期(2015年11月),页38-44

〈儒学与宗教:唐君毅的宗教论述及其意义〉,收入李瑞全、杨祖汉主编:《二十一世纪当代儒学论文集I:儒学之国际展望》,台湾大学儒学研究中心,2015,页247-264

〈良知与良能——从孟子到王守仁〉,《人文论丛》2014年第一辑(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页27-43

〈孟、荀人性论异同重探——由荀子对性善说的批评展开〉,《哲学与文化月刊》485期(2014年10月),页163-181

〈明儒杨晋庵哲学探微〉,《哲学动态》2014年11期,页49-56

〈如何理解孟子的四端之心〉,《道德与文明》2014年1期,页136-140

〈当代儒学与西方文化——徐复观劳思光儒学诠释论析〉,《中国哲学与文化》(第11辑)(桂林市漓江出版社,2014),页69-98

〈孔孟性命观的现代诠释:以牟宗三、劳思光为中心〉,郑宗义编:《中国哲学研究之新方向:新亚学术集刊(第20期)》(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2014),页543-56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写作的背景、意义与缺失——以胡适冯友兰、劳思光为例〉,《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23卷第4期(2013年12月),页169-199

(第一作者)〈从《中庸》诠释看当代儒学的多元开展〉,《鹅湖月刊》总第456期(2013年6月),页22-35

(第一作者)〈“穷”、“通”之道:《庄子》与先秦儒学“命”论的比较分析〉,《淡江人文社会学刊》第四十八期(2011年12月),页27-50

〈从礼论的视角看荀子天人关系说〉,《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页48-53〔亦收入杨金廷、康香阁编:《多视角的赵文化研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2013,页173-183〕

〈以道德摄存在: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学之证立〉,《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页79-83(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伦理学》2009年第8期)

〈论邓晓芒对牟宗三中西哲学比较的批判——读邓晓芒教授驳牟宗三诸文有感〉,《〈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页686-696

〈中国哲学研究的转型(1978~2009)〉,《当代中国哲学研究(1949~2009)》(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013年1月第二次印刷),页67-96

〈《礼记·曲礼》之“礼意”阐释〉,《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辑(北京:三联书店,2010),页553-556

〈道德与存在:牟宗三劳思光孟学诠释的比较分析〉,《钱穆研究暨当代人文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市东吴大学,2010),页491-508

B、学术书评、综述等

1.〈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评陈少明著《做中国哲学:一些方法论的思考》〉,《哲学与文化月刊》第四十二卷第十二期(2015年12月),页173-176

2.〈仁学本体论何以可能?——评陈来著《仁学本体论》〉,《哲学与文化月刊》第四十一卷第十一期(2014年11月),页179-184

3.〈评唐文明著《隐秘的颠覆:牟宗三、康德与原始儒家》〉,《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第十五期(2013年6月),页217-221

4.〈作为哲学家的劳思光——评张善颖著《劳思光哲学要义——超越中国哲学史》〉,《东吴哲学学报》第二十九期(2014年2月),页125-131

5.〈儒学如何面对现代世界?——评郑宗义教授新著《儒学、哲学与现代世界》〉,《鹅湖月刊》(2012年2月)总第440期,页55-57

6.〈纪念活动的时代意义——钱穆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系列活动有感〉,《鹅湖月刊》(2010年12月)总第426期

7.〈“近30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哲学动态》2010年第9期,页109-111

8.(整理):〈中外学者共同梳理当代哲学发展的“中国脉络”:中国哲学三十年〉,《光明日报》2010年8月16日12版(国学版)〔《新华文摘》2010年22期全文转载,亦收入梁枢主编:《国学精华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页390-395〕

C、(编)著

1.《牟宗三、劳思光哲学比较研究——以儒学重建和文化哲学为中心》(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

2.(副主编)《中国哲学史经典精读》(北京市高教社,2014)

承担课题

1.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2WQN020),已结项

2.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5AC025),已结项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项目批准号:16YJC720012),待结项

获得奖项

1.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2006、12

2.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12

参考资料

学院领导.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2022-03-0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