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5

张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博导(2002-);教授(2000-);副教授(1995-2000);讲师(1993-1995)。

教育经历

1985-1993: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博士。

1984-1985: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

1980-1984:南京大学外文系本科。

学术兼职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研究分会会长。

全国英语诗歌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8-9届理事会理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教育部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北京市高等教育职称评定专家、精品课程评估专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试题命题专家。

海外经历

1985-1993:格拉斯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2002.7-9: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巴黎)中文科翻译译审。

1998.10-12:圣安德鲁斯大学访问研究员。

应邀讲座

2017-11-2“追寻‘物自性’:美国现代派诗歌与道家思想”,讲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欧美文学研究所

2017-7-30“英美诗歌课的教与学:五大关联”,讲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黄山学院

2017-5-25-26“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与其历史背景”,讲座,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2016-5-6“大屠杀与性犯罪:第二次世界大战典型战争罪行的文学与文化再现”,讲座,洛阳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2015-9-18“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与政治的理解”,讲座,中国人民大学

媒体采访

2009.4接受专访:“诗歌精神的当代传承: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者张剑教授访谈”(《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四期)。

1999.英国报刊报道本人主持的《现代苏格兰诗歌》翻译项目,并附有主持人照片:“China Hails Scots Bards”(《先锋报》(The Herald)1998年11月30日);“汉语词类 Flavour for Scots Poems”(《圣安德鲁斯公民》(St. Andrews Citizen)1998年12月11日)

主旨发言

2016-11-3-5“阶级意识与身份分裂:评托尼·哈里森的诗歌《V》”,主旨发言,全国英语诗歌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廊坊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16-7-24-29 “W. H. Auden’s Anti-Japanese War: Sonnets from China and the Politics of Sympathy”,2016 IAUPE Conferenc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015-12-5“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挑战与对策”,主旨发言,英美文学博士研究生论坛,北京师范大学

2015-11-28“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与政治的理解”(英文),主旨发言,中美诗歌诗学协会第四届年会,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

美国诗歌、现代派诗歌、浪漫派诗歌、20世纪英国诗歌。现代派与传统研究、当代英国诗歌研究1980-2010、浪漫主义批评史、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出版书籍

2006:【专著】《T.S.艾略特:诗歌与戏剧的解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合著】《英国文学选集》外研社。

2004:【合著】《文学原理教程》外研社。

2002:【译著】《现代苏格兰诗歌》外研社。

1996:【专著】《艾略特与英国浪漫主义传统》外研社。

2013:【专著】《张剑考研英语知识运用与词汇精要》外研社。

2014:【专著】《张剑考研阅读理解精练100篇》外研社。

2012:【专著】《张剑考研翻译与写作双向突破》外研社。

2016:【译著】《威廉·燕卜传(第一卷):在名流中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论文

《British-Chinese Cultural Encounters and Negotiations: Issues of Culture and Identity in William Empson’s “China Works”》《Transcultural Encounter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 Song X., Sun Y. (eds)Springer, Singapore.

《追寻“物自性”:叶维廉与道家现代主义的形成》《外国语文》,2018年第3期。

《“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外国文学》,2016年第06期。

《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和政治的理解》《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改写历史和神话:——评当代英国诗人卡罗尔·安·达菲的\u003c世界之妻\u003e》《外国文学》,《外国文学》2015年第3期。

《当代英国诗歌的多元化与族裔化倾向》《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年01期。

《“旋转在静止中”:《四个四重奏》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外国语文》2014.12。

《\u003c北京即兴\u003e、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外国文学》2014.05。

《中英文化的碰撞与协商:解读威廉·燕卜荪的中国经历》《深圳大学学报》2014.01。

《威廉·燕卜荪在北京大学:1947-1952——读约翰·哈芬登的\u003c燕卜荪传\u003e》《国外文学》2013.11。

《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文化、身份与种族问题》《当代外国文学》2012.07。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生态批评》《外国文学》,2012.05。

《从政治诗学到多元批评:新中国60年雪莱诗歌研究的考察与分析》,《外国语文》,2011.08。

《西方文论关键词他者》,《外国文学》,2011.01。

《真实与虚构:读科尔姆·托宾的新作\u003c布鲁克林\u003e》《外国文学动态》,2010.08。

《文学、历史、社会:当代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的政治诗学》《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0.06。

《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外国文学》,2010.01。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新历史主义批评》《外国文学评论》,2008.11。

《翻译与表现:读钱兆明主编\u003c庞德与中国\u003e》《国外文学》,2007.11。

《想象的博物馆——读吴元迈主编\u003c20世纪外国文学史\u003e》《外国文学》2006.07。

《当代英国诗歌的发展:1970-1990》《外国文学评论》1997.08。

《干枯的大脑的思索:T.S.艾略特《枯叟》的拯救主题》《外国文学》1997.07。

《充满喜剧效果的悲剧——析艾略特\u003c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u003e》《外国文学评论》1997.02。

《T.S.艾略特在西方──艾略特评论史述评》《外国文学评论》1995.05。

《艾略特与他的创作》《外国文学》,1995.05。

报刊发表

《苏格兰文学、民族主义与后殖民研究》《光明日报》2014.10.13。

《科学、理性与“反乌托邦”想象》《光明日报》2013.3.18。

《英国的文学与岛国意识》《光明日报》2013.12.02。

《苏格兰、历史传统与文学想象》《光明日报》2014.09.15。

《惠特曼与美国内战》《光明日报》2012.02.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浪漫幻想与残酷现实》《光明日报》2014.08.18。

《威廉·燕卜荪诗歌中的阶级、宗教与政治意识》《中华读书报》2014.09.03。

《商业社会、诗歌与人文教育》《中华读书报》2013.06.19。

《童话、男性神话与女性主义》《中华读书报》2012.03.07。

《金斯堡、\u003c嚎叫\u003e与抗议文化》《中华读书报》2012.08.08。

《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中华读书报》2011.03.16。

《英国文学、殖民与话语体系》《光明日报》2015.02.0712版。

《“旋转在静止中”:\u003c四个四重奏\u003e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外国语文》,2014年第06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记忆与苦难叙事》《光明日报》(2015年05月16日12版)。

《美国警察、牛仔传奇与枪支文化》《光明日报》(2015年05月30日12版)。

《庞德、斯奈德与20世纪中美文学关系》《光明日报》(2015年08月08日12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70周年:记忆与失忆》《光明日报》,2015年8月29日。

《从“大熔炉”到“沙拉碗”------英国的移民与多元文化社会》《光明日报》(2015年09月19日12版)。

《英国文学与英式幽默》《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6日09版)。

《伦敦塔和英国君主立宪》《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2日12版)。

《对话莎士比亚:大卫·格雷格的\u003c邓西嫩\u003e》《光明日报》(2016年05月21日12版)。

《大屠杀与性犯罪:二战典型战争罪行的文学与文化再现》《中华读书报》(2016年06月01日19版)。

《艾略特对莎翁的“挪用”》《光明日报》(2016年07月23日12版)。

《英国的脱欧、社会分裂与底层文学》《光明日报》(2017年08月23日13版)。

《从文明隔阂到文明交流互鉴》《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5日13版)

参考资料

追寻“物自性”:叶维廉与道家现代主义的形成.中国知网.2018-06-14

“英语诗歌与中国读者”:评王佐良先生的英美诗歌研究.中国知网.2016-12-13

W.H.奥登的“抗日战争”:《中国十四行诗》对战争和政治的理解.中国知网.2015-12-11

“旋转在静止中”:《四个四重奏》与T.S.艾略特对中国的认知.中国知网.2015-02-07

北京即兴》、东方与抗议文化:解读艾伦·金斯堡的“中国作品”.中国知网.2015-02-07

中英文化的碰撞与协商:解读威廉·燕卜荪的中国经历.中国知网.2015-02-07

威廉·燕卜荪在北京大学:1947-1952——读约翰·哈芬登的《燕卜荪传》.中国知网.2015-02-07

威廉·燕卜荪“中国作品”中的文化、身份与种族问题.中国知网.2015-02-07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生态批评.中国知网.2015-02-07

从政治诗学到多元批评:新中国60年雪莱诗歌研究的考察与分析.中国知网.2015-02-07

西方文论关键词 他者.中国知网.2015-02-07

真实与虚构:读科尔姆·托宾的新作《布鲁克林》.中国知网.2015-02-07

艾略特与印度:《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中的佛教、印度教思想.中国知网.2015-02-07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与新历史主义批评.中国知网.2015-02-07

翻译与表现:读钱兆明主编《庞德与中国》.中国知网.2015-02-07

想象的博物馆——读吴元迈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史》.中国知网.2015-02-07

当代英国诗歌的发展:1970-1990.中国知网.2015-02-07

干枯的大脑的思索:T.S.艾略特《枯叟》的拯救主题.中国知网.2015-02-07

充满喜剧效果的悲剧——析艾略特《J.阿尔弗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国知网.2015-02-07

T.S.艾略特在西方──艾略特评论史述评.中国知网.2015-02-07

艾略特与他的创作.中国知网.2015-02-07

苏格兰文学、民族主义与后殖民研究.中国知网.2015-02-07

科学、理性与“反乌托邦”想象.中国知网.2015-02-07

英国的文学与岛国意识.中国知网.2015-02-07

苏格兰、历史传统与文学想象.中国知网.2015-02-07

惠特曼与美国内战.中国知网.2015-02-07

第一次世界大战、浪漫幻想与残酷现实.中国知网.2015-02-07

威廉·燕卜荪诗歌中的阶级、宗教与政治意识.中国知网.2015-02-08

商业社会、诗歌与人文教育.中国知网.2015-02-08

童话、男性神话与女性主义.中国知网.2015-02-08

金斯堡、《嚎叫》与抗议文化.中国知网.2015-02-08

庞德与中国:“东方主义”和民族身份的建构.中国知网.2015-02-08

英国文学、殖民与话语体系.光明网.2015-02-26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记忆与苦难叙事.光明日报.2015-05-16

美国警察、牛仔传奇与枪支文化.光明网.2015-06-04

庞德、斯奈德与20世纪中美文学关系.光明网.2016-09-18

第二次世界大战70周年:记忆与失忆.光明网.2015-08-30

从“大熔炉”到“沙拉碗”------英国的移民与多元文化社会.光明网.2015-09-20

英国文学与英式幽默.《光明网》.2015-11-24

伦敦塔和英国君主立宪.光明网.2015-12-12

对话莎士比亚:大卫·格雷格的《邓西嫩》.光明网.2016-05-21

大屠杀与性犯罪:二战典型战争罪行的文学与文化再现.光明网.2016-06-15

艾略特对莎翁的“挪用”.光明网.2016-07-23

英国的脱欧、社会分裂与底层文学.光明网.2017-08-30

从文明隔阂到文明交流互鉴.光明网.2018-01-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