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珍 :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7

张建珍(1920年5月27日-2021年9月7日),浙江宁波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原副总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建珍于1936年加入“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参加革命,其编辑新闻纪录电影作品包括《第四野战军南下记》等,主管新闻杂志片《新闻简报》《祖国新貌》《农村简报》等。2015年,荣获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21年9月7日,张建珍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人物生平

早年丧父,随母到上海市谋生。

1936年,张建珍加入由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的“上海职业界救国会”,投入革命斗争事业和抗日救亡运动,并参加“我们的儿童剧社”进行抗日戏剧演出宣传,志愿到伤兵医院做义务救护工作。1938年4月参加“上海小小流动剧团”任副团长,参与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秋阳》《东北的一角》《月亮上升》《守住我们的家乡》《民族公敌》《汉奸的子孙》《警号》及自编自导的《小鼓手》《打》等抗日救亡剧目。离上海赴延安市,途中在武汉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9月初进入由中国共产党开办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安吴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至1944年延安时期,张建珍在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西青救战工团、泽东青干校、西青救总剧团、青年艺术剧院等单位任学员,参与演出三幕歌剧《农村曲》饰演女主角,以及话剧《上海屋檐下》等其他剧目。1939年1月随“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战地工作团第二团”赴上党郡根据地进行抗日战地鼓动工作,任第二团戏剧股长。其间被派往山西高平,为当地组建“前卫剧团”,并任指导员。1939年3月在当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春进入“泽东青干校”艺术班学习并任排长,同时在“西青救总剧团”任演员。1940年国际妇女节被评为陕甘宁根据地模范妇女荣获表彰。1941年9月转入新成立的延安市“青年艺术剧院”任演员。

1945年10月,张建珍调进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延安电影团),参加先遣组离延安赴东北接收伪“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1946年,参与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纪录片编辑。1949年4月进入北平(北京)电影制片厂,历任新闻处编辑、创作科副科长。1953年7月转入新成立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历任编辑部责任编辑、主编、副总编辑,至1984年离休。其间曾调北京电影学院“全国新闻电影培训班”任编导班班主任。1992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奖励,2019年中组部批准享受正省(部)长级医疗待遇。

张建珍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张建珍离休后,一直致力于中影股份历史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编导完成了电影历史人物传记片《阿英》和《人民艺术家陈波儿》,积极支持中央新影和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博物馆延安新闻纪念馆、延安文艺纪念馆等单位的相关工作,主编了《我们的足迹: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1953—2003》(上下册)和《钱筱璋电影之路》,为《中国电影的丰碑——延安电影团故事》和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他从青弋江畔来——钱筱璋传》做顾问,为中国新闻纪录电影的首份刊物《新闻摄影通讯》撰写历史研究文章等等。

2021年9月7日,张建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个人生活

人物去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原副总编辑张建珍同志(享受部长级医疗待遇)于2021年9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其他作品

制片作品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建珍同志是延安电影团成员、曾担任原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副总编辑。她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纪录电影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中央新影集团评)

个人作品

执导电影

书籍作品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原副总编辑张建珍逝世,享年101岁.今日头条 澎湃新闻.2021-09-10

新闻纪录电影人张建珍百岁寿辰_新影集团.新影集团.2022-02-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