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来 :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3:50

张春来,男,中国汉族,1962年生,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系船电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船舶电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教授张春来

张春来,男,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轮机系船电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船舶电气、船舶电站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完成“船舶动力装置实验室的建设”、“船舶电气工艺实验室建设” 、“船舶电站实验室改造”等科研项目。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出版著作《船舶电气设备管理与工艺》、《船舶辅机电气控制系统》等著作2部。

教师张春来

爽朗金秋,我国第23个教师节款款而至。特殊的日子,自有对“师者”情不自禁地搜索。搜索中,一位伏身于大山深处的老师张春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他曾苦于先天残疾,在老师的背脊上完成了小学学业;又缘起感念师恩,在大山深处用病残之躯传承着教育之火。31个年头,10万里崎岖山路,家与学校之间,在石家庄市行唐山区从教的张春来一瘸一拐,步步攀爬着……

-家访路上摔昏在山沟内

9月7日,初秋的石家庄行唐山区,风色殊好。沿山路逶迤前行,疏林拥翠下,记者找到了武庄小学,但记者并未见到此行要寻找的老师张春来。其他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当天一个孩子没来上学,张老师到“山沟那边孩子的家”去家访了。“山沟那边”,并不像听起来那样轻松,蜿蜒山路,沟坎纵横,足有三四公里。记者迎着张老师归来的方向上山,行不到里许,已感足茧腰折。难以想象张老师一个残腿之人如何不惮险阻、跋山涉远,且一走就是31年。

日头高悬,置身于暴晒之下,迎着光连眼睛都不愿睁开,恍恍惚惚间见远处山坡上蹒跚着走下两个身影,似乎互相搀扶着,其中一人还拄着一根拐棍。随着一步一跛脚的身影的渐近,记者确定来者就是张春来。

等待张春来的间隙,与记者同行的其他老师说,这样的家访张老师每星期都有两三次,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师来说,尚感家访辛苦,吃不消,何况一个残腿之人了,“张老师的家访是他心中流淌着的大爱使然”。

说起张春来的家访,有一幕是不能忘掉的。那是一年春天的夜晚,家访路上天黑路滑,上坡时,他不小心摔进山沟里,昏厥过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才苏醒,又不知费了多少劲儿,他才从满是泥水的沟里爬出来,从路旁摸了一根棍子,蹒跚着撑回家。

-在妻子的“搀扶”下教学

山坡上初次见面,张春来的朴实全部刻在了他那简朴的衣装和憨厚、略显苍老的面容上。张春来说,在他的教学生涯中,陪其一路走来的正是他的妻子。说起自己的妻子,张春来总感觉有些亏欠。由于腿疾的缘故,上、下班路上或家访途中,张春来经常跌倒摔伤,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劝说张春来不要这么拼命,甚至劝说他辞职。见丈夫对这份职业的特殊钟爱,妻子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默默地关爱着。

张春来说,结婚两年后,妻子便辞掉了临时工作,时刻陪护着自己,上下班或是家访途中,妻子也就成了自己的一条腿,“上坡时她搀着我,下坡时她扶着我,每次都是我一身尘土,她一身汗水。记得有段时间每天早晚频繁家访,已怀孕4个月的妻子仍不离左右地搀扶我,由于劳累过度,导致流产,妻子一连几天哭泣发呆。”张春来说,他的教学是和妻子共同完成的,只不过妻子藏在幕后。

-31年攀爬10万里崎岖山路

在山坡上短暂休息之后,继续下山,虽然腿瘸了,可张春来行路的速度并不慢,记者紧随其后都感觉有些吃力。张春来说,这是天长日久磨出来的。自18岁当老师,现年49岁的张春来已在山路上步行了31个年头了。

张春来回忆说,刚参加工作时,他被安排到杨家庄小学,家与学校之间有五六公里的山路。31年来,张春来先后辗转11所小学任教,均在山区,因要照顾父母,每天要来往于家与学校之间。父母去世以后,他有时就住在学校。周围的老师和朋友为张春来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教31年来,他拖着残腿走了不下10万里崎岖山路,这是一般老师难以做到的。

病残之躯却这样超负荷工作,张春来的身体每况愈下。2001年的冬天是张春来身体最虚弱的一段时间,上级领导、家人都劝他休养一下,可他考虑到自己带的是毕业班,硬是坚持着上课。一天上课时,张春来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讲台上。这次病倒,他一连打了20多天的吊针。

-山区从教缘起感念师恩

张春来自幼患小儿麻痹,落下一条残腿。“我的童年本应是灰色的、悲哀的,然而在老师的背脊上我却有了一个金色的童年。”张春来说,8岁时,自己的腿还很软,几乎不能独立行走,压根儿就没敢想上学。但是,老师给了他一个希望,小学几年里,是几位老师轮流背他到学堂听讲,放学再背他回家,他的小学学业是在老师的背脊上完成的。“正是对这段刻骨铭心的师恩的感念,时时激发着我在山区从教的激情,我要捧出山里娃那颗感恩的心去传承山区的教育之火,”张春来说,“能为山区教育做一点工作,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值了’”。

企业家张春来

张春来,1952年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现任唐山市曙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兼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河北省政协常委等。发表关于民营企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论著60多篇,出版专著《野鸡论》。

“中国的民营企业像一群下金蛋的红原鸡,只要有个好环境,就有可能有好的发展。国企是‘家鸡’,我们是放养在山里的‘野鸡’,虽然环境严酷但也有自由的空间,只要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就能快乐地成长,为国家‘生蛋’。”在一次民营企业家论坛上,唐山曙光实业集团(以下简称曙光集团)董事长张春来的发言风趣而生动,引发了阵阵笑声。有着“民营水泥大王”之誉的张春来每每语出不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之所以有这样敏锐的机锋,与他个人不凡的经历密不可分。

1984年,张春来放弃了“铁饭碗”,投资4000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水泥厂。2006年,张春来成为身价十几亿元的“民营水泥大王”,把分厂开到了马达加斯加。22年间,他累计拿出1亿多元资产投入到扶贫助困的光彩事业之中。

由于承接了中国支援马达加斯加的水泥项目,在前不久“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之时,马达加斯加总统特意会见了张春来,表示对曙光集团的称许。已经荣誉加身的张春来又被冠以“民企外交家”的称号,再次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

001号营业执照

“我是唐山人,1976年我亲身经历了大地震、参与了抗震救灾,亲自感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这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极大影响。我觉得人活着就要有事做,就要有价值。”张春来说,这是他创业最纯粹的动机。

1984年,吃“公家饭”的张春来决定自己“下海”,32岁的他带着8名女将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水泥企业。“当时,领导、朋友都来劝我,说‘小心成为资本主义的尾巴’。然而,在国企工作的我深深地感受到体制的束缚,凭什么私人就干不了水泥厂?我就是要闯一闯。”张春来说,“我的营业执照是某字001号,政府当时还拿不出私营企业的牌照,那时候我们叫个体联合体。”

民间融资难、银行贷款难,这是早期“下海”者经历的第一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当时,张春来提出了一个入股筹资方案:入股者每人投资500元,算作1万元股份,股期3年,到期一次还清。人们抱着试探的态度入了股,张春来一下筹到8.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建起年产2万吨的水泥厂,投产当年就生产了5000吨水泥。1987年,张春来顶着账面亏损十几万元的风险,依照承诺向入股者还清了本息。从此,张春来“一诺千金”的名声不胫而走,民间融资、银行贷款统统向他敞开了大门。

化“敌”为友

合作共赢是张春来光彩事业的重要突破点。

上世纪90年代,在曙光集团的周边有一些乡镇的、民营的小水泥厂。这些企业产品质量差、效益低下、积压严重,有的企业为了生存就利用产地接近的优势假冒曙光集团的“强兴”品牌,既干扰了水泥市场秩序,更败坏了曙光集团的名誉。“一开始,我曾选择配合工商部门开展打假行动,但是这样治标不治本。后来,我问自己:已经做强、做大的民营企业,能否帮扶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让他们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能否防患于未然,变事后的打假为事前的合作?已经拥有知名品牌的民营企业家,在打造一方经济强势中应该担负什么责任?”

深思之后,张春来决定采取品牌嫁接强弱联合式合作方案,与自愿加盟的中小水泥企业共同使用强兴牌商标进行联营。但前提是,曙光集团要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驻联营厂进行指导和监督;联营厂必须接受曙光集团的文化,产品必须达到强兴牌的认证标准方可出厂,并执行曙光集团规定的统一价格。许多中小型水泥厂纷纷加盟,曙光有选择地接受了八家。

作为光彩事业的新模式,品牌嫁接式的强弱合作使各联营厂获利颇丰,不仅其产品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造就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骨干队伍,而且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为所在地方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税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曙光集团不仅每年可收取数额不低的品牌使用费,同时还根治了周边地区的假冒现象,并以此延伸了“强兴”品牌,更好地保有了其品牌市场占有率。

这一招使曙光集团与这些小型水泥企业由两败俱伤的“敌人”变为了合作共赢的“朋友”,开创了曙光集团光彩事业的新天地。

曙光给非洲带来了什么

2006年10月,中国曙光马达加斯加龙牌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马达加斯加成功注册。11月3日,前来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马克•马克·拉瓦卢马纳特意与张春来会面,表达了对他的称许。

水泥厂是中国支援马达加斯加建设的项目之一。据了解,该建设项目最初由吉林省长春建工集团来承建。后来,由于长春建工集团连年亏损,难以获得总投资为1030万美元的贷款资金,项目便搁置了。此后,在中国大使馆的力促下,该项目转给曙光集团,张春来成为中国第一位通过中非民间商会在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建厂的民营企业家。

“我是9月11日到达马达加斯加,18日就拍板决定在这里投资建厂。这是曙光集团进军海外的第一步。”张春来说。是什么原因让张春来如此迅速地作了决定?在马达加斯加,水泥每吨能卖到180多美元,是国内的五六倍,可谓水泥企业的“黄金市场”。除了法国企业,在该国没有其他的竞争对手。此外,马达加斯加政府还对曙光集团的项目予以了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极大优惠。张春来告诉记者,该工程一期投资为1.2亿元,今年10月已开始动工,预计明年4月完工;二期投资为5.3亿元,建成之后,干法水泥年产量能达到100万吨。这个项目由国家贷款,预计能在3年内收回投资。

张春来以“民营外交家”的思维来阐释建厂目的:“曙光集团去非洲不是去淘金的,因为困难要比优惠多。不要问非洲能给我们什么,首先要问我们能给非洲带来什么。中国民企到非洲首先是代表友谊、和平,然后才是合作共赢,要把我们倡导的‘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兼顾’的理念在非洲发扬光大。当地人能干的就让他们干,他们干不了的我们带着干。建这个水泥厂不仅是要挣钱,还要传授先进技术、吸收当地劳动力,帮助马达加斯加发展经济。政府给予我们这么大的信任,曙光集团一定要帮助中国树立更好的外交形象。”

私企不私是一种快乐

2004年,张春来被列入《欧洲货币》(中国)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共同评选的“中国大陆50位慈善家排行榜”。据统计,张春来先后投入光彩事业12899.54万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7项,兴办光彩事业项目7项,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1500余人。

对此,张春来表示:“募捐也好,参加光彩事业也罢,其出发点只是承担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获得荣誉不是我们做事的初衷,我们是因为做了该做的事情,所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这个因果关系不能倒置。”他说,二十几年来,曙光一直坚持“以党为本,私企不私”的宗旨,把“国税不漏,员工不少,企业不空,社会不丢”作为企业发展原则,拿出税后利润的10%作为光彩事业的基本金来回报社会,并率先成立了“光彩事业拓展中心”。

1996年河南省的严重水灾,199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的6.2级强烈地震,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每遇灾情张春来都积极捐款、捐物。

与此同时,张春来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地区“造血”的事业:1989年,张春来带领公司骨干南下广西百色地区,对靖西水泥厂进行技术扶贫,使亏损上百万元的水泥厂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紧接着,张春来又北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建厂,投资150万元、捐赠50万元把当地亏损的农用膜厂改建成以生产水泥袋为主的塑编厂,同时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当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使该厂当年盈利30万元,并逐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1993年,他还在其故乡河北省遵化市姚各庄村,投资650万元建成年产5万吨的水泥厂,这一项目为全村每年带来几十万元的收益;2002年,曙光集团放弃原厂基地,投资3.8亿元在相对贫困的革命老区县建设现代化干法水泥生产线,为当地增加了税收,扩大就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在遵化市昌瑞山南麓的清东陵附近建设光彩事业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把周围的八个村建设成大型、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区,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经济水平。

输血不如造血,捐助只能帮助少数人,而办一个厂、建一项事业,能富一方百姓,造一方环境。能帮助更多的人是一种快乐。”张春来轻描淡写地说明投身光彩事业的原因。

二十多年来,曙光集团累计投入扶贫的资产过亿元,这对于张春来而言也决不是小数目。当时,他的下属、亲人对其做法并不理解。对此,张春来说:“对社会责任完全‘甩手’,企业肯定要出毛病。企业家的价值就体现在责任两个字上,能尽到责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要是说人完全不在乎名利,那是假的。但是一定要摆正名、利、义三个字,每字各占三分之一。我认为做人是第一,做事是第二,挣钱是第三。”

参考资料

新浪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10/031913853374.shtml

中国机电企业网 http://www.eecce.com/upload/qydongtai/6122115653.asp?id=24855\u0026ndg=3\u0026etime=2006-12-2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队伍 http://www.espre.cn/yjjgry.asp

张春来博士

张春来,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原县人,1972年1月生。主要从事风沙物理与风沙工程、土壤风蚀与沙漠化方面的研究。

所属部门

部门:民政部 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干旱与风沙灾害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沙漠研究中心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防沙治沙工程技术中心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