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霭 :清朝礼部尚书

更新时间:2024-09-20 15:13

张若霭(1713年—1746年)字景采,号晴岚,室名藕香书屋,安徽省安庆府桐城市(今属安庆市桐城市)人。他是清朝政治人物、书画家,名臣张廷玉的长子,祖父张英也是大学士

人物生平

张若霭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时值其父张廷玉已四十二岁。由于张廷玉身体一直不好,所生子常夭折,因此张若霭的出生对于张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张若霭自小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和勤奋,六岁时开始入塾读书,八岁开始学写诗,十一岁拜休宁县吴冠山为师学习举子业。在父亲张廷玉的亲自教导下,张若霭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诗词书画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雍正十一年(1733年),年仅二十岁的张若霭参加了殿试,其试卷被雍正帝认为“颇得古大臣之风”,尤其欣赏其对“公忠体国”的论述。原本张若霭的试卷被定为第五名,但雍正帝特意将其拔至一甲第三名(探花),以表彰其才华。然而,当得知张若霭是张廷玉之子后,张廷玉主动向雍正帝恳求将名次让给天下寒士,雍正帝最终同意将其改为二甲第一名。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张廷玉的谦逊和大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张若霭的才华出众。

登科后,张若霭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并充当日讲、起居注官,入直南书房。在随后的仕途生涯中,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不断升迁,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等职务。乾隆十一年(1746年),张若霭随爱新觉罗·弘历西巡五台山,途中不幸染病回京后不久去世,年仅三十四岁。乾隆帝对其早逝深感惋惜,特赐谥号“文僖”,并按伯爵品级赏银一千两办理丧事。

主要作品

张若霭工于山水花鸟书画,得王毂祥周之冕的遗风,曾参与《石渠宝笈》的编辑工作。他的作品包括《岁寒三友图》《仿王元章疏影寒香图》等。他还著有《晴岚诗存》。他的艺术贡献还包括为内廷供奉书画,曾应太后之命,用一日时间在方寸之玉佩上书写心经一篇,因此得到赏赐。

文学形象

清穿文《许你来生》(《步步惊心》续)中提到的人物,最后与爱新觉罗·胤祥绿芜之女承欢结合。

家庭情况

轶事典故

有一次,张廷玉看到僚属的一幅名画挂在张若霭的书斋中,知为僚属投其所好,便正色道:“我无介溪之才,子有东楼之好,奈何?”。

有一天,孝圣宪皇后拿出只有一寸见方的玉佩,并让张若霭在上面抄写《心经》,结果他只花了一天就写完了,太后大喜,并赐他无数珍宝。

文化贡献

张若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学者。他自幼饱读诗书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在担任官职期间他时常参与皇帝的宴游活动触景命题作诗赋词文不加点千篇立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文学才华。此外他还自撰了《西清纪事》一书记载掌故和前辈逸事为后世了解清代宫廷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让出人生“六尺巷” _正文_副刊_马尾新闻网.马尾新闻网.2023-12-11

清朝用官看家风.今日头条.2023-12-11

张英家训:治家之道 谨肃为要.中安在线历史频道.2023-12-11

清正家风 | ​张英张廷玉: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沈阳纪委监委.2024-06-27

立夏尝新|古书画中的枇杷:弹质圆充饤,蜜津凉沁唇.今日头条.2024-06-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