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刚 :天津大学教授

更新时间:2023-11-09 11:55

彭一刚(1932年9月3日—2022年10月23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建筑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名誉院长。

彭一刚长期从事建筑美学及建筑创作理论研究,对建筑理论研究及建筑教育和建筑创作有着卓越的成就。

1950年彭一刚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随校调整到北京交通大学,再调整入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1953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得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等建筑界最高奖项。

2022年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彭一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市逝世,享年90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2年9月,彭一刚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抗日战争时期随家庭迁居于当时的安徽省会立煌县(解放后改名金寨县),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启蒙小学教育。

1943年,毕业于高琦小学,同年考入私立中正初级中学。

1947年,初中毕业后,考入合肥中学高中部(今合肥市第一中学)。

教育经历

1950年,彭一刚高中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1972年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

1952年,由于全国院系调整,彭一刚随唐山工学院建筑系先调整到北京交通大学(200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之后再次调整入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

工作经历

1953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授(1983年晋升)、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评定)。

1983年晋升任教授。

1985年,彭一刚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

1986年评定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89年,彭一刚的名字被美国ABI(Amerir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收入世界名人录。

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以上信息来源

人物逝世

2022年10月23日,彭一刚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市逝世,享年90岁。告别仪式于2022年10月25日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彭一刚在建筑美学方面的研究涵盖了古典主义建筑构图、现代建筑空间组合规律以至当代西方建筑审美变异等多个领域。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古代造园艺术及民居、聚落的形态和景观,运用了当代空间理论及艺术心理学等科学方法。彭一刚的研究成果不仅融合了古今中外的哲学、美学思想,而且与中原地区当代建筑创作实践紧密相连。

截至2011年9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专著6部,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获国家教委优秀建筑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二等奖,全国优秀建筑铜奖。

人才培养

彭一刚认为建筑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需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勇于创新和发展。他强调建筑创作要结合激情、才思和技巧,这三者是建筑创作的三要素。他将这一教学理念贯穿于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追求新知和创作欲望,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构图和创作技巧。这样,当你再进行创作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多姿多彩的构思,从而创造出匠心独具、富有诗意的作品。

建筑设计作品

出版著作

社会任职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中国建筑学会评价彭一刚设计的山东甲午海战馆个性鲜明,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和建筑界赞誉。(中国建筑学会评)

中国中央电视台指出,彭一刚多年来致力于建筑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实践,特别是在建筑美学、空间构图理论、建筑设计方法论、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中国中央电视台评)

人物影响

2011年9月16日,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为庆贺彭一刚院士80寿辰,在1895天大建筑创意大厦10层专门设置了彭一刚院士工作室。

彭一刚的著作包括《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创意与表现》《建筑师笔下的人物素描》等,对建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