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4-09-20 21:46

徐如人,1932年3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市,无机化学家、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徐如人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提前毕业后来到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1969年至1972年,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1983年开始,徐如人先后担任第六至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徐如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他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徐如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进步奖化学奖;2003年,他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徐如人担任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徐如人的研究方向为无机化合物微孔晶体材料的合成化学与分子工程学,他首次在国际上提出“现代无机合成化学”学科。2016年徐如人获得首届“吉林大学特别贡献奖”。

人物经历

1932年3月16日,徐如人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区下管镇。他5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为逃避战火,他与2岁的弟弟随父母内迁到浙西南山区的云和县永康市一带。抗战胜利后,他们举家迁回杭州市。1949年,徐如人考取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在复旦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1950年,徐如人通过严格的考试转学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52年10月,徐如人从上海交通大学提前毕业,只身来到吉林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52年—1955年)、讲师(1955年—1978年)、副教授(1978年—1979年)、教授(1979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聘),化学系主任、合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1958年,徐如人从复旦大学进修结束后返回吉林大学。1969年12月至1972年12月,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市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1972年12月,吉林大学开始复课,由于师资短缺,学校决定把徐如人全家及其他一些下放的教师招回学校,他当时还没有被平反,身份是校办工厂工人。1977年,徐如人被彻底平反。1980年,徐如人参加第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之后应邀参加了历届国际分子筛大会。1983年开始先后担任第六至九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徐如人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徐如人在中国科学院第六次学部大会化学学部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定向设计合成路线。1993年,徐如人当选为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徐如人与闵恩泽共同担任会议主席。1998年,徐如人当选为国际分子筛协会执行理事,这是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进入该领域国际学术领导机构。2003年10月,在第十四届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院士大会(General Meeting)上经全体院士选举,并经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资格委员会审议,徐如人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徐如人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2024年,徐如人获得中国化学会特别贡献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如人对分子筛晶化机理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见解,首次应用高能电子衍射确证了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开发出了一系列分子筛液相导向剂(其中高温Y型与L型已获发明专利权);提出了ZSM-5晶化时模板分子的正电四面体模型;提出了晶化过程中自发成核与非自发成核两大类型的晶化动力学模型以及转晶机制。对新型无机化合物微孔物的开发有重要贡献,首次合成磷酸镓砷酸铝、酸镓、硼酸盐钛酸盐、氧化锗与锗酸盐等6大系列全新微孔晶体60多种,将骨架组成元素由传统的Si 、Al、P扩大到Ga、B、Ge、As、Ti等,并打破了骨架的一级结构单元仅为TO4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这一领域。他还开辟了一些新的无机合成路线,并已合成出一批全新的化合物,用水热合成代替高温固相合成路线,合成高纯均相的无机功能材料。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9月,徐如人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

学术交流

1980年以来,徐如人应邀多次到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进行讲学及学术访问,并与有关研究集体建立了协作研究关系。1984年他被聘任为南斯拉夫国际分子筛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应邀作大会邀请报告,此后依次被聘为第7届(东京)、第8届(阿姆斯特丹)、第9届(蒙特利尔)、第10届(联邦德国)国际分子筛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或合成与晶化分会执行主席之一。1990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微孔晶体化学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并担任执行主席。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徐如人对年青人委以重任,让他们挑重担,将他们推向科研与教学的前沿,鼓励竞争,同时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力让他们能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讲授课程

1953年,21岁的徐如人在无教学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仅在关实之教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准备下,第一次走上了讲台,给物理系1953级学生讲普通化学。

指导学生

1978年,吉林大学化学系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徐如人被选为化学系首批有资格招收研究生的中青年教师。他和他的研究集体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20多人,硕士研究生近7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其中有来自德国汉堡大学的梅迪乐博士),其中徐如人培养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冯守华(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于1989年旅美做访问学者,1992年在徐如人的召唤下回国。他的博士生于吉红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徐如人的感召下,实验室陆续吸引回来多位海外学成归国人员,如裘式纶陈接胜肖丰收刘晓旸、霍启生、徐雁等人,他们都成为了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

教学成果奖励

1998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与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徐如人是中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他在分子筛的合成化学与晶化理论、无机微孔晶体合成化学、结构与性能、以及其分子工程学的研究、水热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在上述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个人生活

徐如人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下管镇的高知家庭,他的父亲徐浩,是原浙江省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他的母亲刘谱人,是浙江省立高级助产学校校长,兼任国民党首届民选立法委员。1948年,因战争和政治环境变化,她母亲被迫随国民党政府去往台湾,留下了徐如人和弟弟两人。

1952年,因参加工作,徐如人与妻子庞文琴吉林大学相识,1960年1月两人在长春市结婚。夫妻二人生了一儿一女,分别是儿子徐鹰,女儿徐雁。

由于徐如人的出身和在台湾母亲的问题,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以“特嫌”的罪名关押、隔离审查和批斗,期间他受尽折磨,精神崩溃,多次想自杀,终于在13个月后,学校革委会将他流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和再教育三年,期间妻子庞文琴不离不弃,和儿女随他到农村土房中度过了三年苦日子。

人物影响

捐赠图书

2016年10月11日,是徐如人在吉林大学工作第65个年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刻,徐如人将自己与妻子庞文琴教授以及他们子女(徐鹰和徐雁教授)所有著作28本捐赠给学校图书馆作为永久收藏,以表达对学校的这份情感。

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

2017年9月16日,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的日子,徐如人把他与庞文琴教授一生的积蓄500万元全部拿出来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来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徐如人 | 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4-07-26

徐如人简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4-04-20

徐如人.http://www.mmcs.org.cn.2024-07-26

吉大先生谈学科|徐如人先生谈化学学科:弦歌七秩 非凡之路.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4-04-20

徐如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2024-04-20

徐如人:格物探微 景行如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4-04-20

会士.www.chemsoc.org.cn.2024-04-20

徐如人,一位用爱与赤诚扎根东北66年的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4-07-26

探寻分子筛研究突破口(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百家号.2024-07-26

吉大力旺专项奖颁奖.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2024-07-26

吉林省包揽!第四届中国化学会终身成就奖名单公布.人民网.2024-07-26

徐如人:格物探微景行如人.科学网.2024-04-2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