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梦铁 :德梦铁

更新时间:2024-09-21 20:50

德梦铁(俄文姓名:Ольга С.Демант, 1903-1969),拉脱维亚犹太人,浙江大学俄语学科的奠基人。她出生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犹太人。毕业于里加大学,早年攻读文学、戏剧。20世纪30年代,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先在长沙军官学校任教,之后又受聘到浙江大学教授德语英语法语,而后又创办了俄语系。她精通七国语言。在德国法西斯主义占领拉脱维亚并杀害她的全家后,德梦铁迁居中国,在浙江大学工作30年,为俄语专业及整个外语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她视中国为自己的祖国,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浙大的发展贡献了精力。

人物经历

20世纪30年代中期,德梦铁随一拉脱维亚皮货商当翻译来到中国,到过东北、天津市上海市遵义市

1937年抵达长沙市。随着战事的升级,皮货商人不久回国。然而此时,阿道夫·希特勒在欧洲疯狂迫害犹太人,身为犹太人的德梦铁有家难回,在长沙的军官外语学校任教。国民党政府向西南撤退后,该校迁至遵义,与同期迁来的浙江大学成为邻校。由于德梦铁外语能力强,精通七种语言,引起浙大外语系教授的注意,随即受聘到浙大外语系任教,开始教授工科学生的德语

1942年,她被调到设在湄潭县的外文系教授英语、德语和法语。正是在这里,她续下一段中国情缘。那时,她和许多教授一起住在湄江饭店,与化学系王教授比邻而居。德梦铁则十分喜爱中国古典诗词及其他文学经典作品。她有意翻译这些作品,为此时常向王琎请教,他们谈得最多的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共同的志趣爱好、无障碍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成就了美好的跨国姻缘。《红楼梦》打通了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隔墙,邻居变成了夫妻。

1949年,德梦铁创办俄语专业,培养出一大批的俄语毕业生,手把手地带出了一个个俄语教师。1954年6月,德梦铁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得到国家内务部的批准。1954年秋,德梦铁夫妇调到浙江师范学院,她教俄语和德语两门课,一周有20多节课,教课极端负责,负担又重,曾多次受到学校表扬和嘉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德梦铁受到严重打击。被污蔑为“反动学术权威”和“祖师婆”备受非人折磨,后因所谓“国际间谍”问题受到隔离审查和强迫劳动,身心受到严重摧残。1966年“祖师爷”王琎先生死于非命后,她备感凄凉无助。身患高血压的德先生得不到应有的药物和看护,抱憾谢世。1969年,死于禁闭之中,但死亡情况甚至骨灰盒等均难以确知。

教学风格

德梦铁在浙江大学工作了30年,主要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德语和专业俄语,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她讲授的德语课常穿插诗歌,使同学们多能牢记。在学生们的回忆中,大家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德梦铁先生独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正是以情感人,让学生关注的不是语言的外形,而是外形中包含的内涵。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字母编制成的动人故事就这样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拨动着每个学生的心弦。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繁复的语法规则,而是俄罗斯民族的灵魂、德意志人民的感情。他们在有韵律的朗诵声中,同俄罗斯与德意志文化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为跳动着永恒生命的篇章所感动。此时,人不必刻意去记忆语言,而是语言自动走入人的心灵。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