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景区

更新时间:2023-08-15 18:24

忻州古城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的4A级景区,有“秀容古城”之称。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宋扩建,清末完整城池基本形成,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忻州城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商贾往来,故又有“晋北锁钥”之称。城内有不少寺庙古建如秀容书院、遗山祠关林财神庙岱庙等都是忻州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7年忻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古城保护改造项目,忻州古城持续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集忻州14个县(市、区)的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

2021年获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忻府区古城文旅休闲生活街区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命名

忻州市古称秀容,位于太原市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朝为新兴都、雁门。唐、五代十国、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以西属晋绥。1949年建忻州专区。

历史沿革

建设历程

忻州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它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置新兴郡(今麻会村西侧),同年置忻州市(今忻州城)。”《元和郡县图志》:“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此为名。”故名秀容。忻州城西陀螺山一带,山形秀拔,怪石凌空,其仞有九,故名九龙。九龙蜿蜒伸出直至牧马河畔,临牧马河时,九龙合为一体,争饮牧马河水,忻州城就坐落在九条龙头之端。忻州与省府太原市紧相毗邻,如同唇齿相依。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的可靠后方。“三关与忻州之间,构成犄角之势,形成扇面,连能一气。三关像指,忻州如掌,进则如掌使指,迅速有力;退则坚实如拳,牢不可破。”因此,南城门楼匾书“三关总要”。忻州北据忻口,南有石岭、赤塘二关险隘,忻州古城筑于中心地带,背依九龙岗,西临牧马河,凭山襟水,一览无余。古城平面势成椭圆,俗称卧牛城,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城内南北大街是太原以北唯一的通道。因此,忻州老城为“晋北咽喉和门户”,北城门楼匾书“晋北锁钥”。

“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忻州城墙修竣后,四座城门,连同洞门八座,洞门城门重重相对,彼此相通。”又载:“鸠工材,始建于同治七年四月,迄于同治九年十月,前后将及三年,修缮完竣。于是,雉垛斯伟,楼橹崇焕。”同治七年修,共用白银六万余两,城墙之上增修了垛口,重建了门楼,并建门,形成多重。今日所见忻州市老城面貌,盖是同治七年修葺后的遗物。城门楼是古代警戒、指挥必建的军事设施,“旧多劫盗,诸州县置城楼,盗发四面皆守要路,便尔擒送。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忻州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的军事战略要地。1949年成立忻县专区。1970年更名为忻县地区。1978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府区为忻州市(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捷”、火烧阳明堡飞机场战斗遗址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市

2021年获得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2年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古城文旅休闲生活街区入选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景区布局

北门

北门为“拱辰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总高28米,宽7间,深4间,四周围廊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屋顶,檐下高悬“晋北锁钥”门匾。楼内无柱,梁架结构简洁,连接严实,充分体现了中原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整个城楼红柱蓝瓦,富丽堂皇,甚为壮观,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南门

南门为“景贤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四角飞檐,楼梯三层,构思精巧,楼内无柱,拇指台阶,三层檐下正中悬挂“三关总要”匾额。1972年拆毁,2002年重建。

东门

东门为“永丰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匾额“献佳合北”。1945年城楼被毁。

西门

西门为“新兴门”,始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城楼匾额“九峰雄峙”。城楼毁于解放前。

城墙

忻州城墙始建于东汉末年,唐宋时扩建,至清末成为完整城池。城墙周长2190丈,高4.2尺,全部用砖石包砌。此城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阎锡山挖战壕,修堡,有较大损毁。解放后,由于城区建设,城墙逐步有所拆除,现东南西北四面仍有断壁残垣。

主要景观

秀容书院

秀容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当时忻府区称秀容县,故以此得名,为忻州市第一所学府。原书院东边是文昌寺,后书院逐渐扩建,文昌寺并于书院中。在书院西坡上先后修建三个风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为三亭中之最,每边长约三米,亭高约九米。六角亭旧称寥无阁,为全城最高点,立于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砖拱门,称天之,意取书院读书人,通过天之衢,登上寥天阁,飞黄腾达。

文庙

文庙始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坐北朝南,琉璃碧瓦盖顶的照壁上龙飞凤舞,三进大门星门雄伟壮观,单檐顶式大成殿依然耸立。

元遗山祠堂

由于道路拓宽和旧城改造,现聂氏宗祠大门已被拆毁。但整体结构仍保持祠堂原貌。2010年元遗山祠堂重建。

古钟楼

位于城东古钟公园内,据钟铭文记载,大钟铸于金大定(1161-1189)年间。

泰山庙

始建于初唐,现存建筑经宋、明、清历代的扩建和重修。作为道家场所泰山庙曾经远近闻名。民国以来成为忻州市最大的钱市,各种交易和贸易在这里兴旺发达。泰山庙建筑宏大,从北到南,有大殿,献殿(过殿),戏台(乐楼)、山门、影壁。两侧有钟亭、鼓亭、牌楼,戏台与献殿中原有三思桥。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始建于唐初贞观年间,坐北朝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 米。现存为明清时期重修改建后的建筑。俗称老爷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寺庙,是忠义神武的化身,民间称为武财神。庙门上关帝庙和护国寺两块牌匾并列,是明清以来三教合流,在民间的多种形式融合的体现。关帝庙现由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住持。

财神庙

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现存为清代遗构。位于财神庙巷,坐西向东,与岱庙呈丁字相交处,东西长 55.6 米,南北宽 25 米。中轴线上为过殿、大殿,两侧有钟鼓楼、偏殿。过殿面宽三间,进深四,卷棚顶悬山式。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后廊式架构,斗拱三踩单昂。为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城门楼

座落于忻州市内,旧北城墙拱辰门上。北城门楼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楼身座落在12米高的城墙之上,更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城墙巍巍耸立,外涂朱红,下筑券门洞,洞顶甚高。底阔3米多。城墙内两侧,各有砖砌台阶,曲折通上墙顶。墙顶四周砖砌围廊,中部为上楼。

开发与保护

自2017年忻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古城保护改造项目,引进全国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典范——袁家村模式,改造秀容书院、泰山庙、关帝庙等,修建“一街五苑”的西园以来,忻州古城持续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做强古城品牌。忻州市古城已成为集忻州14个县(市、区)的特色风物、地域文化及典型院落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区。

忻州市政府2017年启动古城保护改造项目,包括秀容书院、泰山庙、关帝庙、财神庙、东城门楼及城墙、南城瓮城及城墙6个项目。2018年10月,东城墙、南城墙和秀容书院、岱庙、财神庙、关林等一期修复工程已全部完成。忻州古城二期修复建设工程进行当中。

获得荣誉

文化活动

2023年7月30日,由忻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举办的“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相约忻州 开启晋冀康养之旅”文旅推介会在忻州举办。本次活动是按照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目标和保忻绿色能源产业科创走廊建设要求,结合忻州市“长城两边是故乡”文化旅游季开展的一项重要文旅活动。

2023年10月11日,由山西秀容古城袁家村策划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忻州古城“2023年秋季运动会”在忻州古城北广场举行。该运营公司全体领导、员工以及忻州古城全体商户参加了7个趣味项目的比赛。此次运动会以“凝心聚力再启航 ,砥砺前行创佳绩”为主题,“团结、协作、创新、拼搏”为活动宗旨,比赛共设有阻力伞接力、鸡毛信、足式保龄球 、奔腾列车 、蒙眼敲锣接力赛、无敌风火轮、拔河7个项目。

2023年10月26日,第四届山西省工艺美术产品博览交易会暨第八届中原地区(山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在忻州古城开幕。展会荟萃了山西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来自外省的工艺美术作品和产品,近万件展品集中展示,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场品位高卓的文化盛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