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陵监村 :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下辖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6

悼陵监村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归直辖区县管理、邻村有小宫门村、西山口村、万娘坟村、大宫门村。

历史地位

悼陵监位于昌平卫星城西北6.1公里,十三陵镇所辖行政村。清代成村。因村址在明代为悼陵的神宫监所在地,故名悼陵监。

在明、清两朝,悼陵监村域内的这两处文物古迹均得到较好的保护。民国时期,思陵于30年代两度遭到土匪盗掘;1947年,中国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拆毁了思陵的围墙和砖石建筑,留给新中国的是残破的遗址。1992年,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古迹,对思陵遗址进行了清理,并修复了陵墙、宝城和城台,对陵园内的现有文物进行了复位和修缮,并派专人常年负责看护管理,使它得到较好的保护和利用。

悼陵位于悼陵监村北,袄儿峪东麓,整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呈长方形,设殿门三间,享殿五间,两厢配殿各三间,殿后为石供案、石供器,案器后为墓冢。孝洁皇后自隆庆元年七月十七日(1567年4月25日)迁葬清永陵后,悼陵虚置十余年。万历九年(1581年)十月,世宗皇贵妃沈氏死后葬入悼陵,其后,世宗的妃子文氏、卢氏县陆续葬入悼陵,悼陵的规格就由皇后陵降为皇妃坟,悼陵监却保留了下来,仍旧执行看护陵园的职责。

在悼陵监村东,为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年号崇祯,庙号思宗)的陵墓--思陵。因前十二陵的神宫监都是明朝设置的,而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没有设立神宫监。清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清朝为各陵确定了守陵太监的人数,因思陵没有神宫监,太监们没有栖身之所,而悼陵监便近在咫尺,于是,看护思陵的太监们就寄治、借宿在悼陵监内。康熙,每陵设陵户3名(思陵4名),每户给地35亩;乾隆,每陵均设陵户4名,每户仍给地35亩。陵户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娶妻生子,经过世代繁衍生息,遂形成村落。

村内资源

主要农产品:荔枝、欧洲萝卜、橙子、油桃、弥猴桃、无花果

村内资源:芒硝、铝土、锰、沸石

企事业单位:北京御禽园特种养殖中心,悼陵监村农工商合作社

历史事件

悼陵的墓主是明世宗朱厚的原配皇后陈姓。陈氏,元城(今大名县)人,嘉靖元年(1522年)册立为皇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的一天,帝后在宫中闲坐,张、方二妃进来献茶。嘉靖皇帝反复 观看、抚弄二妃的纤纤细手,引得陈皇后妒火中烧,醋意大发,将茶杯掷在地上,摔得粉碎;惹得嘉靖皇帝龙颜震怒,大发雷霆。陈皇后素知嘉靖皇帝为人严厉,为争宠夺爱激怒皇帝,后果难测,不免心中惊悸,终日惶恐不安,导致腹中胎儿流产,数日后竟一命呜呼。当时,朱厚熜余怒未消,对皇后的丧礼降低规格,谥号"悼灵"二字,葬在陵区内的袄儿峪。按照明朝制度,每建一座陵都要设一个神宫监,派遣太监负责日常的看护与管理;因陈皇后的谥号为悼灵,其之葬所即称为悼陵,神宫监也随着称为悼陵监。嘉靖十五年(1536年),礼部尚书夏言议请改谥,此时嘉靖皇帝已经心气平和,遂改谥为孝洁。嘉靖皇帝死后,礼官们提出:孝洁皇后乃世宗(即嘉靖皇帝)的原配,应与皇帝合葬。穆宗(嘉靖皇帝三子朱载坖,年号隆庆,庙号穆宗)采纳了礼官们的建议,将陈皇后迁葬永陵,并于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为陈皇后上尊谥为:孝洁恭懿睿安庄相圣肃皇后,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尊荣。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