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1993年英达执导的电视剧

更新时间:2022-09-27 21:59

《我爱我家》是1993年开播的中国家庭情景喜剧,由英达执导,梁左、英壮编剧,文兴宇宋丹丹梁天杨立新、赵明明、沈畅关凌等人主演,讲述了北京的六口之家与邻里、亲朋之间发生的故事。

该剧于1993年首播,1994年收尾,创下收视率第一、重播率第一等佳绩,剧本、演出、布景、配乐均为经典,是中国首部情景喜剧,并一举把中国内地的室内情景喜剧推向巅峰,成为一部经典现象级作品。先后获得新时代国际电视节“全国十佳电视剧奖”(2019年)和首届澳涞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建党百年全国优秀电视剧”(2021年)。

2016年,“葛优躺”作为表情包火遍网络,让这部经典又重回当代年轻人视野。

剧情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有一个普通的家庭——老贾一家。家中的长者傅明(文兴宇 饰)曾是一位参加过革命的老干部,尽管已经退休,但他的言行依然保持着官方的风格。然而,在商品经济逐渐兴起的时代,他的言行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和引人发笑。家中的长子贾志国(杨立新 饰)在某机关工作,他的妻子和平(宋丹丹 饰)则在曲艺团任职,两人共同抚养着可爱的女儿圆圆(关凌 饰)。此外,家中还有一个不太上进的二儿子志新(梁天 饰)和一个经常闹出笑话的小保姆(沈畅 饰)。老贾一家面临着各种家庭琐事和社会问题,如教育、婚姻、职场竞争等。这个热闹的大家庭里,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充满欢笑和温馨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国人的真实生活。

角色介绍

剧集幕后

项目开发

1987年,英达美国纽约某电影剧组实习时,了解到了情景喜剧的表演,其后,将其引入中国。彼时,Sitcom剧种在中国尚未定名,英达与编剧王朔共同筹备该类剧本后,王朔将该剧种定名为“情景喜剧”。

1992年,英达与王朔开始搭建《我爱我家》的剧本,但没多过久,王朔就因个人事情,中断剧本创作,并向英达推荐了梁左来完成。梁左在创作《我爱我家》之前,已经连续几年为春晚创作了《虎口遐想》 《特大新闻》等好几段成功的相声,但并未写过剧本。为此,英达把自己从美国带回来的电视喜剧盘带给梁左观看,并为其作了翻译解读。原本英达计划《我爱我家》讲述的是一个老父亲和大女儿、小儿子的家庭故事,但梁左认为“女儿远不如儿媳妇有意思,因为儿媳妇跟公公会有话不敢说,但女儿逮什么说什么。”最终,英达认同了该观点,将剧本角色做了调整,写了一个电视剧策划提纲,但剧名还没有想好,1993年,英达与王朔长春市去拉投资。酒醉之际,王朔提出这部剧可以叫“我爱我家”,而经过多番游说,投资也终于到位。

1993年的夏天,写完20集剧本的《我爱我家》便正式开机,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情景喜剧由此诞生。除了英达、王朔及梁左外,先后还有十余位编剧陆续参与了《我爱我家》的创作,如张越束焕梁欢等人,后来都成为影视行业中的知名人物。

《我爱我家》的剧本创作花费了10个月的时间,部分内容经过多次修改,有的内容甚至经过4遍修改后,仍被弃用了。

演员选角

幕后故事

拍摄模式

《我爱我家》拍摄之时,继承了美式情景喜剧“家庭剧”带观众录制的拍摄模式。彼时,在《我爱我家》的摄影棚内,一半是道具布景,一半是观众席位,每次录制都会邀请数百名观众。因为邀请观众的原因,拍摄无法多次重复,为达到一条就过的目标,在每集拍摄之前,英达都会带着演员们至少先花三天时间进行排练,而后再留一天时间进行拍摄。

《我爱我家》的镜头语言比较简单,以第一集24分25秒的时长为例,镜头总共251个,单个镜头平均时长5.83秒,虽然也在现场架设了多处机位, 但是各个机位之间并无一种良性的调度与配合。镜头鲜有运动和变化,简单的推、 拉、摇与全景和近景共同构筑了一种日常化的居家生活场景。固定镜头的较多使用也使得整部作品的节奏显得比较缓慢。蒙太奇作为叙事手段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仅仅作为连缀故事片段的手法得到简单的应用。

剧组团聚

2014年8月16日,由新星出版社主办的“年不忘,我爱我家”二十周年聚会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举行,电视剧《我爱我家》导演英达,编剧、制片人英壮,编剧张越,演员杨立新关凌方青卓李明启等到场与“家迷”团聚。

2017年10月,一代人的童年回忆《我爱我家》中的演员参加了浙江卫视《演员的诞生》节目录制,除了已故的文兴宇老爷子和饰演小凡的演员赵明明,剧中其他几位主要成员宋丹丹、杨立新、梁天、关凌、沈畅悉数到场,还原了当年经典全家福中的姿势。

剧集主题

《我爱我家》很好的凸显了主题的时代性,这部情景喜剧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人数众多、亲戚关系复杂的这种家庭来说,它会勾起每一个曾经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且属于他们自己的大家庭记忆,更会产生共鸣,该剧抓住了社会变迁与转折的时代基调,通过反讽将老一辈的话语方式放置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之下来彰显其中的格格不入,再以以喜剧的形式将这一切表现出来。《我爱我家》每一集的故事几乎都有着明确的主题,而且是极富教育意义的主题。观众在对丑的揭露中产生自觉意识,在对恶的嘲讽中反观自己和社会,在笑声中得到心理的自省与满足。

音乐原声

剧集影响

《我爱我家》虽是中国首部情景剧,还被誉为“中国电视喜剧的里程碑”,但刚开始是在香港中文卫视(凤凰卫视前身)播出,因地域的限制,大陆观众能看到的并不多,只是在圈内有了一些影响。随后,河北电视台、四川卫视陆续播出该剧,但播出效果却不尽人意,吐槽声一片,北京电视台仅播出6集就停播了。《成都晚报》还将该剧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在短暂的低潮期过后,该剧逐渐显现了它的魅力,因剧中人物搞笑的表演和经典台词、NG片段、客串的大腕儿乃至主题歌都渐渐流传开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长时间的占据着中国屏幕的黄金时间,并出现了《闲人马大姐》《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该剧先后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及港台播出,被观众评为最受欢迎的电视剧,创国内收视率第一和创重播收视率第一的收视记录。

该作品也是英达宋丹丹等人的代表作之一。关凌因在该剧中扮演文兴宇孙女,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中国影视界知名度最高的超级童星之一,而宋丹丹饰演为全家和女儿贾圆圆操心的大媳妇和平,自然的台词发挥和演出风格,奠定了宋丹丹的喜剧地位,饰演老干部傅明的文兴宇被中国广大观众熟知,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喜剧演员之一。而英达作为把“情景喜剧”引人中国的“传道士”,也因此被同行誉为“中国的诺曼·利尔美国情景喜剧之父)”。

2016年,“葛优躺”作为表情包火遍网络,让这部经典又重回当代年轻人视野,它迎合了时下人们疲于奔命的生活状态和空虚迷茫的精神状态,“葛优躺”首次出现在1993年热播的大型家庭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第17、18 集中,葛优扮演一名颇为无赖的“不速之客”,胡子拉碴颓废地瘫在沙发上。

2022年3月,由我爱我家全球影迷会统筹编,英达导演监修校对并作序——《我爱我家 珍存集》正式出版,共收录361张珍贵的台前幕后剧照。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分集信息

剧集评价

《我爱我家》首播后,曾在中国电视剧界引发广泛的讨论,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支持者充分肯定了《我爱我家》获得的成绩,认可并支持这种能带来轰动效应和可观经济效益的新的艺术形式,例如,1997年天津的“喜剧电视节”上,《我爱我家》就被专家评为12部电视喜剧佳作之一。反对者则认为该剧充斥着商业宣传和玩笔人的“造作”,在部分评比中,该剧甚至被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把英达评为“最差导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爱我家》获得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并在多个电视台进行重播,甚至还被当作相声一般,在电台进行重播。

剧评人李星文认为:“《我爱我家》除了‘笑果’强烈之外,它是以喜剧最高级的形式——讽刺,来作为它的出发点和强项,讽刺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这是它非常高级的地方,也是后来的作品都无法超越它的原因。”

上观新闻评价到:该剧每一集都在家庭生活中体现着社会话题,体制内中年人第一次下海投资,整容热、气功热、有奖竞猜热、拆迁热等事件都反映的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在《我爱我家》中,在饰演躺倒不干者的葛优、精神病人的王志文、老傅家邻居郑燕红的蔡明等这些性格鲜明迥异角色的演绎下,显得如此鲜活丰富,中国改革开放热潮中的生活激荡与人心迷茫、乐观与悲观、希望与失望、进取与焦虑、理想与现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剖开中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的横切面,呈现一幅中国改革开放生机盎然、蓬勃挺进的蓝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